离开了补贴呵护 新能源产业能独立成长吗?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看起来一片繁荣,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每年推出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谁也无法否认的是,这繁荣市场景象的背后,我国政府坚持了十年之久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功不可没。
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通知内容来看,政府将进一步降低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幅度,同时也提高了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
纯电动车将按照续航里程的不同分两档进行补贴: 续航里程在250-400公里的,补贴1.8万元,较2018年退坡47%、60%;续航在400公里以上的补贴金额为2.5万元,较2018年退坡50%;而续航在25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车将不再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插电式混动车型将只补贴纯电续航里程在50公里以上车型,并且补贴金额均为1万元,较2018年的2.2万元退坡54.5%。
全新的补贴政策从今年6月25日开始正式实施,届时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也将从“补车”转向“补电”,用于支持充电桩等技术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的运营。
此次新能源补贴退坡其实只是开始,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我国政府将逐步取消新能源补贴。这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普通消费者在短期内又将受到什么影响呢?
涨价潮即将到来
新能源补贴退坡带来的直接影响自然就是相关车型价格的上涨。以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的蔚来ES6为例,2018年其总补贴额度为9万元,2019年6月25日之后,其补贴金额就只剩2.5万元,这会导致最终售价涨幅达20%左右。
而巡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车型,如奇瑞eQ系列、知豆D2等微型电动车将无法再享受国家补贴。
插电混动车型这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以荣威ei6为例,在2018年补贴政策下其补贴额度为3.6万元,新政策下其补贴额度将下降至2.4万元。
尽管成本上升已成定局,但是为了不影响市场销量,很多汽车厂商都采取了在新政过渡期为消费者“兜底”的策略,继续维持原价销售。包括比亚迪、广汽新能源、东风日产在内的车企都已经公开表示,在6月25号补贴新政实施前不会对旗下新能源车型进行涨价。
这样巨额的“兜底”费用汽车厂商不可能一直买单,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涨价潮迟早会到来,这将直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意愿,特别是一些对新能源汽车只是弹性需求的消费者。尤其是在成都这些的非限牌限购城市,超过车价10%以上的涨幅已经足以使很多消费者放弃购买新能源车型。
补贴政策的退坡在短期内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是冲击也只是暂时的。
倒逼产业升级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突破并不是坏事,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市场销量,但是长期来看也可以倒逼新能源产业升级,淘汰部分落后企业,让真正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继续引领行业前行。
我国政府在10年前开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但是就像备受父母宠爱的孩子难以独立一般,长期以来的补贴政策也让一部分企业丧失了技术进步的决心,推出一些低价、低质的产品狂吃补贴。
三年前,监管部门花费将近大半年时间,走访了25个省份90家企业,才清掉了那一大批骗补企业。
此外,巨额的补贴其实也让很多车企丢掉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降低成本的意识。我们都知道,成本只可能转嫁,却不会无故消失,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吸引力其实是靠政府和纳税人输血造就的,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很多新能源车企的全年总利润甚至比其受到的政府补贴还要低。在高度市场化的汽车行业,这样的企业必然无法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2019年,国外汽车品牌也加快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大众今年有六款新能源车型将投放市场,奔驰EQC、奥迪e-tron、特斯拉Model 3等高端电动车下也将陆续实现国产。
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在补贴政策的襁褓中成长,那么未来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很有可能被外国品牌抢走。
当然,多年的补贴和扶持也让造就了像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这样的健康企业,他们旗下的产品,如EU500、GE3 530、几何A等,在续航里程、驾乘体验和智能网联等方面已经超越了很多合资品牌产品。
对于这些车企来说,有无补贴真的并不重要,它们完全可以凭借自主创新的技术和出众的产品实力在市场上立足。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要的是技术领先,而不是规模领先。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坡乃至未来的取消都是绝对有益的。
广大消费者也大可不必担心,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涨价潮只是暂时的,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新能源车型的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未来我们能够买到越来越来质优价廉的产品。
▲法律顾问林小明:13608177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