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有度,书有神采
何为书法的开合有度?关键是“度”,这个“度”,不是歪打正着,更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胸有成竹,是有的放矢,是谋篇大局。
当然,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果你是书法的初学者,临帖是第一要务,处于模仿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开合有度, 我们主要是掌握到轻重而生发的粗细、虚实、浓淡;贯穿于由形质而决定的长短,使转、提按和起承转合中的生变;贯穿于由结体而生成的布局、呼应和节奏等关系中。
这一阶段,我们说模仿是第一位的,而模仿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更好地领悟和体会,也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只有模仿像了,才能熟练记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心手相通的境界。
你如果是书法创作阶段,这一阶段的开合有度,主要掌握到灵活生变,你就像是一个指挥打仗的将军,所有的临帖中的开合有度元素,你都得用好用活。
其实,开合有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义,也是中庸思想的表现。
“开”为阳,“合”为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相生才能和谐相处。
书法中所有开合有度的元素,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点画线条、部首呼应和结体布局的组合关系,就像是打仗布阵,动一发而动千钧。我们说不变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而这个变,不是硬变,而是由心手生发,由“势”而成:
我们看下面的字:
都是在“势”的作用下,完成起笔收笔、转折使转和接笔等,感觉是一种开合的状态,是一种包围的笔法,但开合的度每一个字都不一样,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的规律,而且不同的书体也有着不同的状况。
比如篆隶:
比如楷书,
因为篆隶、楷不同于行草,但也同样表现为势、力,因势生变,一气呵成。
我们看正书写的好不好,关键就在于“势”是否具备,因势生形,字就活,就有灵性,就有生命力,就有神采,就是好书法。
为什么现代一些楷书大家的作品遭人诟病,就是因缺“势”而成的开合虽然也有度,但开合的这个度有些机械。
我们说,古人的三十六法、九十二法等等,都是一种静态的解释,虽然包含“开合有度”的思想,但其实,这种静态分析,只是启发我们从理性上分析笔法技巧、结构布局,适应初学阶段。而一旦进入书法实际创作阶段,开合、收放、虚实等等都是千变万化的,避实就虚、避虚就实,有开有合 ,无开无合,都是瞬息万变的,不可机械的理解和模仿。
我们书法创作中,章法等的开合有度,也是同样道理,它主要表现在因“势”生发的节奏上,传统草书的章法极其自然,因节奏生发自然,而节奏始终在“开合有度”的原则下生变,人的书写思想情绪波动,都在一定幅度之中。
我们看一些汉隶碑刻,往往碑阴部分写的相对放松,反而有天趣自然的感觉,其实,这里面就是开合有度在一定的起伏内,得到了极致的发挥。
即使行草书,张旭、怀素的狂草,我们同样也能感觉到,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节奏中,其用笔的提、按、顿、挫快慢、起伏变化的并不强烈、张狂,始终开合有度。因长而势足、细而韧劲流畅的使转;因短而力足、粗而张力浑厚的翻笔;因快、慢节奏的变化形成的对比,彰显细而不浮、粗而不板,厚重沉静,飞动不俗。
我们看张旭的笔意如天女散花,却是慢条斯理,将严谨而随性的统一到一个度,十分完美;
我们看怀素的笔力犹如钢丝,笔势如破竹,而笔意淡如水。
开合有度,才是书法神采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