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山长去巡山——《东篱故事》选登

萧县龙城书院的正厅中间的孔子像,每回见着我都要在心里拜两下。

一拜孔夫子,他是我们教书行当的祖师爷。乱世中不求个人生活的舒适、安宁,选择了救世的大仁大义的人生。他所树立的为师者的人品和学问标杆,至今仍是准绳。

二拜孔子像边上的两句话,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这两句出自清代石韫玉的对联。

石先生是乾隆五十五年一甲进士,授修撰,官至山东按察使。诗文均显隽才,有《独学庐诗文集》传世。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属平湖起涟漪,立意与气息真是好。

思想成熟了,文字自然能深沉老到;学问深厚了,气质也会优雅平和。

真学问、真书写是熏陶、滋养,能放射出儒雅。

尤其是“文章老”的遣词用意,醇厚着趣味,莫能名其妙达。若是非要切开尝一口其内瓤,便是夫子的“不惑、知天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也有禅意。

文字里优游,一景一物一人一瞬间,信手拈来,便是一朵朵莲花;即便枯去,筋骨和心意越发通彻,所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此回来龙城书院,说句打趣的话,是陪着山长沈堂主“巡山”来了。

书院南面、北面山坡上的杏树挂果初熟,漫山遍野的清香。

就跟东篱的果圃那般天然,虫咬客人摘,大片的自生自灭,落地肥了田。

当初接龙城书院山长的聘书,堂主老沈就把一份责任放到了肩头。

他的“家活懒外活勤”的自嘲也是自诩,龙城书院搁心里摆得比东篱山庄的事情还重要。东篱的事情一次一次的被伤心,心里落了灰尘,长满了疤痕。

有时就跑到龙城书院来寻些安慰。

有事没事过来看看龙城书院,帮着筹划活动,听听曹涯院长的咨询、求教,

心里舒坦许多。

沈山长和曹院长他俩真乃“天仙配”。

老沈擅长灵机一动,奇思妙想迭现;而曹涯则是执行能力极为强悍的行动者,你只要能想敢想,他就能给你做出形状来。

龙城书院一年一年的稳步前行,不断丰满羽翼,渐渐成为龙城及周边地区的文化坐标。

有时想想,民间热爱传统文化的士绅、乡贤、企业家,不花国家一分钱、不让政府操半点心,一手打造出一个能展示此地文化气派的公益场合,实在是做了可以为后人传颂的极有功德的事情。

读经、讲习、传播中医文化,书院里高朋满座,求学者日众。

河南济源市文化学者王世平先生、济源王屋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广先生一行到访淮北东篱书院,回程中山长老沈特地把客人拉到龙城书院来。

王老师专做济源当地历史文化研究,说起济源的历史名人、生态优势滔滔不绝。他的口音是靠近山西地界的河南当地土话,听着费劲,得要人翻译。

要听正宗的汉语古代腔调,你还就得到豫鲁晋的乡间山野去寻,皖北阜阳、亳州、淮北一带,亦有残存。

如今的普通话绝非古汉人的调调,是一种混杂了的北腔。

八五年出生的济源王屋山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总虽是第一面,却早有耳闻。

他利用当地山上的野葡萄做红酒,料材虽是上等,却在酸涩、厚甜的口感上止步不前。结识堂主老沈一班人,请国内知名专家一起合作攻关,造就了东篱干红这样的品质、口感皆有口碑的干红系列。

小伙子实干,想方设法带着当地乡亲致富,还想着开文化旅游民宿再上台阶。

身上洋溢着愚公后人的执着劲头。

山长老沈擅结人缘,新近来往密切的朋友,要算是清华总裁班的学友老孟。

萧县中医世家、普济堂第五代后人,鑫龙置业董事长。与堂主脾性投合,有一段时间形影不离。

老孟有些怪癖,生人面前无话,几个小时在一旁不吭。

客客气气的与人虚与委蛇那一套压根不会。

来萧县见他与朋友闲话的茶坊里挂幅字,所谓“戒定慧”。

戒定慧是三门训练的简称,其意思为: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培育智慧。

三个字是次第承接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想要气定神闲心安宁的本意,那字却写出努力石破惊天的张扬,墨意喷张。

文义和字的声息相逆着。

老孟的居所、办公环境氛围,不乏这种纠结。

养的一群气宇轩昂的斗鸡,和安详画面的高士图楼上楼下做邻居。

我就猜他的心愿和心情老不在一个调门上。

最近老孟和老沈一起上黄山、去婺源、再赴济源王屋山,就要寻个安放心愿的好地方。

眉目渐渐舒展开,心里也慢慢的山清水秀起来。

你不得不佩服老沈这个山长厉害。

人家山长也就是挂挂牌、讲讲学。

老沈则是广交天下山人,把我们这些市井的大俗人往山里领。

我心想,迟早老孟也要被他拉入山门,做个心思和心情一个调门的山人。

昨日见堂主又领几人去龙城书院,漫山遍野的杏花开成了画卷。

书院门里门外的景致,再让我想起““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那副对联。

作者相关文章

“堂主开会”

琴韵龙城

老沈和老孟的主场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八皖百城咏·萧县篇||江淮吟苑第252期

    萧 县 走进凤城       萧县,别名龙城.画都,古为萧国都城,地处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被誉为淮海明珠.萧 ...

  • 七律 望草原七律 陪妻赏梅七绝 赏菊东篱

    七律 望草原 呼伦贝尔隔千山,时梦云低草色研. 话到春深花满地,心归寒退翠如川. 连天舞宇争旗晚,四野旋风赛马还. 蒙古包中人尽善,悠悠一饭起炊烟. 2021.7.29那人于重庆 七律 陪妻赏梅 知妻 ...

  • 剑鸣兄——《东篱故事》选登

    称杨剑鸣为老兄亏又不亏,亏的是我俩同为1960年出生的人,不为亏的是我属老鼠他属猪. 1960年那个年头出生率极低,存活率更低,我周围60年出生的人极少.三年的自然灾害到了60年可谓登峰造极,树叶树皮 ...

  • 东粉一号——《东篱故事》选登

    东篱的细雨,那叫杏花带露,那么含蓄的娇艳着:一夜风去,竟把满园的春意写意成水墨丹青. 东篱常带给我惊喜,这次是一个毛胡脸引发的. 广东汕尾的几个舞蹈家撵到淮北,要把他拽回去开工:而淮北电台的几个资深播 ...

  • 小城文坛七仙子——《东篱故事》选登

    阳光暖暖融融的照耀在二泉山下的东篱琴园门前,小城作协的七位女子第一次出现在我的镜头前.一身的浓色大裙初看俗艳,可她们个个都有降住它的气场.仪态,将之焕发为花色绽放. 后景徽派木雕展现出的故旧感,又给画 ...

  • 萧人刘光——《东篱故事》选登

    堂主老沈曾这样评价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在漆艺.绘画.书法.古琴制作诸多领域遨游,生逢盛世,屡遇名师,艰深潜研,视界开阔,触类旁通,由古出新,已成大器,必有大就. 他连用八个四字句来褒扬一位三十岁的年轻 ...

  • 蒙人张真——《东篱故事》选登

    我被老沈带着外出所见的第一个东篱朋友便是张真. 和他的第一张合影叫我有意消除了色彩. 你跟他在一起就得黑白分明.界限清楚,他是个学问上讲理较真的人. 可称兄道弟,境界.心思却也能隔着十万八千里. 立春 ...

  • 裁缝小魏的文化梦想——《东篱故事》选登

    前日朋友圈转了一篇题为<广袖华裳>的文章,文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 "衣冠上 ...

  • 启迪身心的“艾人”——《东篱故事》选登

    我们习惯以职业名称来称呼从业人,比如工人.工匠,农民.农人,画师.画家,教师.教书匠:有时也用行业里特有的物件来标示,比如面包师.木工等. 题目里的"艾人"指的是艾灸师,算是面包师 ...

  • “伴月坛”——《东篱故事》选登

    不同类别的诵读我听过许多,诵读者各举风采. 不知从何时起,高调和轩昂便成为诵读风格的主流,而且赖在那里再不起身,有时便出现听觉的激情疲惫.越发希望有一些细腻.平和,勾住魂魄.驻足心间的慢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