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墨作品】看电影
李北墨 原创作品
看电影,每个人都经历过,其实也没什么好写的。
我写这篇看电影,是因为上次写《纳凉》时,没把看电影写进《纳凉》里。没写进去的理由有两条,一是看电影未必是纳凉的‘必须课’,二是看电影有太多的内容和故事。我也藏了点私心,不想‘一锅菜’就用完我‘篮子’里所有的‘番茄’、‘萝卜’、‘黄瓜’、‘青菜’、‘豌豆’、‘青椒’……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看电影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从小打到大就没少看过电影,难以忘却的看电影却只有那么几次。
记得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很小。那时,我对电影一无所知。只记得,我骑在爸爸的肩头,姐姐拉着爸爸的手,欢呼雀跃着去生产队的操场看电影。我懵懵懂懂的记得,去的时候很热闹,看的时候很嘈杂,至于看的什么电影,是怎么回来的,我便一无所知了,也许是我太小,也许是看了一会就在爸爸的怀抱睡着了吧。
其实,在我小时候,看电影是件稀罕事。不是因为我人小不让随便出门,就是因为天气冷、路途遥远被爸妈‘关禁闭’。看着别人和别人家的小孩,大呼小叫从我家门口东来西往去看电影,我的心也都像燕子一样飞出了家门。心是飞出去了,但无奈还笼罩着,那时甚至有些恨爸妈对我们管束太严,却不知道那也是爸妈对我们深深的爱,因为别人是到比较远的‘地方’去看电影,离家远,我们尚小,照顾不了自己。
后来,终于等来了看电影的机会。
有一年,我们生产队被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公社‘奖励’一场电影。这是我第一次清晰记得,在家门口看电影。在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老远就发现了我们村庄与往昔的与众不同,空旷的生产队打谷场上破天荒的挂起了方方正正的宽大白影幕,革命歌曲通过高音喇叭,以压倒一切的绝对优势,向四野穿透。因此,我们回家的脚步也因这大喇叭声而轻盈,飘舞。
急急忙忙跑回家,把书包往床上一摔,便三步并着两步往打谷场奔。不巧,被迎面收工爸爸撞见。头一抬,只见爸爸虎着脸说‘干嘛去,不吃饭就到处乱跑?’,我心里‘咯噔’一下,停下,站住。边用小手挠绒软的头皮,边说‘接你回家啊!’。心里老大不情愿,却不得不拉着爸爸的手回家。还时不时的还回头向打谷场张望。
回家。做饭,吃饭,洗澡,感觉时间特难熬。
一切收拾停当,我和姐姐每人搬一张小凳,直往前冲,爸爸肩上扛着弟弟手里拎着板凳,跟在后面,边走边喊‘慢点,慢点,你们慢点!’。到了打谷场,我让姐姐看着我的凳子,便一溜小跑,窜过去看唱片机和放映机(放映机已围满了人,我只能从人缝中探出头),想探个究竟,看看是什么家伙?这么神奇,竟能能变出电影来。
不一会,大喇叭说,“大家安静,都坐好,小朋友不要乱跑,电影马上开始啦”!电影就要开始了,我心里在犯嘀咕,这放电影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便问爸爸这放电影的电从哪里来?爸爸说‘在生产队牛房后面的仓库里有个发电机,电从发电机里来’,我缠着爸爸说电影还没开始,你带我去看看发电机吧、!此时,已是人山人海,爸爸让姐姐弟弟靠在妈妈边上,真的带我去看到了发电机,我觉得好神奇啊!电,居然从那个轰轰隆隆的‘小东西’发出来,并通过皮线(那时我们还不知道那叫电线,俗称皮线)‘跑’到放映机里,放出电影……
因为新奇,我不仅对电影有强烈的兴趣,也对唱片机、电影放映机、发电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革命歌曲’戛然而止,接着大喇叭里传出了最高指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再后面才是真正电影正片,那天放了两部影片,先放的是《英雄儿女》、后放的是《大浪淘沙》。我和姐姐完完整整看完了《英雄儿女》就被父母押送回家睡觉了,因为我们第二天还要上学。《大浪淘沙》我们只看了个片头,不得不边撤退边回头张望!即使看了一部电影,我们还是觉得很满意足了,《英雄赞歌》的旋律和英雄王成的崇高形象,从此在我心里深深扎根,每每听到《英雄赞歌》的旋律,我便热血沸腾,第一次完完整整看电影的记忆也随之悄然播放……
后来,渐渐长大,在节假日不上学的日子里,爸妈对我们看电影也不再那么‘严防死守’了。于是,我和弟弟也就有更多的圆‘电影’梦机会。因为乡下放电影机会特别少,所以哪里放电影,哪里就像过年过节一样,人山人海,欢声笑语。我们这些爱看电影的少年也就常常为此乐此不疲的到处追着电影看。《苦菜花》、《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柳堡的故事》、《南征北战》、《红日》、《上甘岭》、《鸡毛信》、《追捕》、《白毛女》、《地道战》、《甲午风云》、《卖花姑娘》、《列宁在1918》等影片,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看不够,听说哪里放电影,还是千方百计去看。
看电影,有时也会战斗英雄跑空腿。明明电影幕竖好了,大喇叭也在热热闹闹的欢腾,人群也络绎不绝的涌向‘电影源’,却又临近放映时被告知,片子没拿到,改在明天晚上放。此时,我们一边懊恼着没看成电影,一边残缺不全的唱着影片插曲(如《红星照我去战斗》、《九九艳阳天》),遇到正忙忙碌碌往‘电影源’赶的人问我们怎么回来了,我们总是乐呵呵地说,今天放映的是《战斗英雄跑空腿》。虽然跑了空腿,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幸福、舒坦、快乐,因为明晚更值得期待……
也有不跑空腿的时候,那得有耐心等才行。在资源匮乏年代,胶片拷贝太少也是不争的事实。有时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地方放同一部电影(如某一部电影在某一地区仅有几天放映时间,就不得不每天安排两到三个地方放映),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景观——‘跑片’。一部影片一般有四到五盘胶片,A地首先开始放,放完第一盘,卸下来,第一‘跑片人’拿起第一盘胶片,放进挎包,跨上自行车就像踩上‘风火轮’,飞奔至B放映点,B放映点早已人满为患,一听说‘跑片的’到了,本来围得严严实实的人群,立马闪开一条宽敞大道,只一瞬间,人群便又像潮水一样迅速合围起来。顿时,这边欢呼,那边尖叫声、口哨声、吼叫声连成一片,放映员则快速接过胶片,倒片(片子在A地放过,不倒片是不能正常放映),三、五分钟后,影幕便鲜活起来。等到第二个‘跑片人’从A放映点跑来第二盘,再倒片,放映。如此往复,直到最后一个‘跑片人’跑来末片,将影片断断续续的放完。有时跑片也会不怎么顺利,遇到放映中途断片,再接上片放映,往往会耽误不少时间,所以‘跑片’的电影,总是断断续续,难免有点让人猴急火燎,而那些跑片人更是辛苦劳累,不说路途遥远,单说拿到片子就脚下生风,就值得我们深深鞠躬敬意。
两地跑片算是比较好了,也有三地接力跑片的。A点放完一片,便跑片至B点,B点放完再跑片至C点,三地跑片接力,一部片子三个地方跑片放映,十几人参加跑片,甚是蔚为壮观,他们辛辛苦苦的不为别的,只为能在有限几天放映时间里,让更多人一饱眼福。
随着社会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后来,各乡镇(公社)逐渐有了自己的电影院(或借用闲置的‘人民大会堂’放映电影,或修砌电影院),隔三差五的放一场电影,春节期间也能连续放个十天、八天了,偶有机关单位、学校及企业也会包场放个一、两场电影。
再后来,看电影也渐渐蔚然成风,电影票一毛钱一张,一毛五一张,两毛钱一张,每过几个月或是一年半载,总要涨个五分一毛的。忽然,有一天,风传香港功夫大片《少林寺》‘驾临’小镇影剧院(据说当年《少林寺》只在小镇放映三天),小镇便为之疯狂、沸腾。从早上八点半开始,每隔两个半小时一场,一天放映六场,还是大有影院被挤爆的疯狂,堪比洛阳纸贵,一票难求。为争看电影《少林寺》,当年一个名叫刘广秋的13岁男孩,竟然被挤碎了一条腿(险些丢了性命),落得终身残疾……
后来,电影逐渐平民化、常态化。再后来电影票价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电影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和‘大家闺秀’,虽说一年也能进几次电影院,但更多时间则被普及的电视所代替,影碟机所代替,电影频道所代替。电影票价也翻着跟头似的往上涨,去电影院也成了大多数人的奢望。几十元、一百几十元一张的电影票,未免让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看到电影院基本都要绕着走,偶尔装装傻去影院凑个热闹还行,长此以往恐怕会人人钱包‘自危’。虽然虚高的电影票一再打折、打折、再打折,我等仍不敢经常‘恭维’,
因此,更多人也就和我一样,就更怀念‘露天电影’和‘跑片’岁月。
至此,我情不自禁弱弱地问一声:啥时才能让我们黎民百姓再看上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电影呢?
【作者简介】李北墨,原名李长新,江湖人称“北墨兄”。1967年生,江苏金湖人,作家、诗人,无锡市作协会员、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房地产专业策划师。主要作品:《女人如兰》、《人生,没有下辈子》、《清泉洗心》、《把每一天都当生命的最后一天》等,著有散文集《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中国第一部扑克牌小说《暗恋》,人生智慧集《墨言墨语》。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作者微信号:2642529735
纯文学干干净净
真善美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