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清漳水注略考

○清漳水

△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要谷,南过县西,又从县南屈。

《淮南子》曰:清漳出揭戾山。高诱云:山在沾县。今清漳出沾县故城东北,俗谓之沾山。后汉分沾县为乐平郡,治沾县。水出乐平郡沾县界。故《晋太康地记》曰:乐平县,旧名沾县,汉之故县矣。其山亦曰鹿谷山。水出大要谷,南流迳沾县故城东,不历其西也。又南迳昔阳城。《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杜预曰: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者是也。

清漳水,今清漳河。水有东西二源。注文所谓之源指大致为今清漳东源。

汉沾县,按注文“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要谷,南过县西,又从县南屈”结合文普资料综合考量今乐平镇巴州村汉遗址及附近规模较大的梁庄汉墓群与注文所述方位大致吻合。故此结合“水出大要谷,南流迳沾县故城东,不历其西也”初步推证汉沾县即今乐平镇巴州村汉遗址。(山西文物局,2006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沾县与昔阳城(东冶村古城)均位于今松溪河流域。故综合考量颇疑郦道元将今松溪河上游部分河段与清漳东源上游混为一谈;盖因松溪河上游河段与今清漳东源在今和顺县李阳镇西一带相距较近仅隔一山岭而分水,估计郦道元当时所接触到的古地图绘制较为粗疏,误将二河连为一体,从而导致注文此处出现了较大的纰漏。

揭戾山(沾山、鹿谷山),按注文所述疑即今昔阳县西北崇家岭一带之山岭。

沾山,据明代嘉靖年间的乐平县志记载,“少山,亦名揭戾山,又名沾山,《福地记》:山在乐平沾县。其高八百丈,清漳水出焉。恒山之左会也。”这就是“少山福地”的由来。(沾山图文摘自网络)

昔阳城,即今昔阳县东冶头村春秋-汉代古城址。东冶头城址位于冶头镇东冶头村东约200米(春秋一汉·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呈不规则形,面积约5万平方米。地表现存北墙残段,残长约200米,基宽l一6米,残高2—4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6-0.08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宽平折沿盆、敞口折腹钵、高柄浅盘豆、卷沿鼓腹瓮及绳纹筒板瓦等残片。据《永乐大典》卷五二O载,“昔阳故城,在县东六十里。《春秋左氏传》:晋荀吴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城灭肥,以肥子归,遗址存焉”当指此[1]。(山西文物局,2006

其水又南,得梁榆水口。水出梁榆城西大嵰山。水有二源。北水东南流,迳其城东南,注于南水。南水亦出西山,东迳文当城北,又东北迳梁榆城南,即阏与故城也。秦伐韩,军于阏与。惠文王使赵奢救之。奢纳许历之说,破秦于阏与。谓此也。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并言涅县有阏与聚。卢谌《征艰赋》曰:访梁榆之虚郭,吊阏与之旧都。桓亦云,阏与,今梁榆城,是也。汉高帝八年,封冯解散为侯国。其水左合北水,北水又东南,入于清漳。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轑水出轑河县西北轑山,南流迳轑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

梁榆水,今梁榆河。

梁榆城,即阏舆故城所在,张守节[2]以为阏舆故城在和顺县;但靳生禾、谢鸿喜认为位于沁县县城西南13公里的鸟苏当是战国秦汉间的“阏舆”。而按注文“(梁榆城)即阏与故城也”显然阏与故城应位于梁榆水流域与位于沁县册村镇的鸟苏村相去远矣。故本文从张守节等所论,初步推析今和顺县城北关城址应即梁榆城。(备注:和顺县北关汉城址位于义兴镇北关村西北约2千米。平面形状不详。地表现仅存残墙一段,残长26米,宽2.8—7米,残高约3.6米。墙体夯筑,夯层0.08—0.10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盆、罐及绳纹板瓦等残片。(山西文物局,2006)

轑水,今清漳西源。

轑河县故城,今左权县城内北大街有规模庞大的城北商代遗址应即轑河县故城。(备注:左权县城北遗址位于县城内北大街北侧约20米·商代·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前坡地,前临清漳河。面积约I平方千米,义化层厚约1.5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和绳纹罐等残片,另采集有石斧2件。)(山西文物局,2006)

粟城,今左权县粟城镇。《嘉庆重修一统志》辽州:粟城在州东,今名粟城里,有粟城镇。

发现清漳之美!发现左权之美!拍摄人:赵卫东  拍摄地点:清漳河沿岸

△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

按《地理志》,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盖名因地变也。

涉县,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里。《元和志》 卷15涉县: “因涉河水为名。” 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三国魏属广平郡。北魏废[3]

清漳河发源于山西省,从黎城县的清泉村流入涉县,由西北向东南,经辽城、索堡、河南店、县城、固新、西达、合漳等乡镇,在县内长达61公里,被誉为涉县“母亲河”。

△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于浊漳。

武安县故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邯郸郡武安县故城治所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五里店子古城[4]。但《邯郸方志》认为武安县故城位于武安市固镇村,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50米,东西宽1500米,残存部分夯土城墙,高3米,城内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正义》载:“武安故城在潞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读史方舆纪要》载:“武安故城在今县西南五十里。”在县西南五十里一带,只有固镇城址,因此,固镇古城亦有武安故城之说。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按《河北文物地图集》(下)所载店子城址位于宋二庄乡店子村西200米【东周--汉·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沼河北岸的台地上。平面近方形,边长约400米。城垣夯土筑成,残高1—2米。城内采集遗钧有陶器残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表除素面外,多饰绳纹,可辨器形有板瓦、筒瓦、罐、盆、瓮、豆等[6]。比对固镇城址(周约6500米)显然店子城址(周约1600米)规模要小得多,按此很可能店子城系乡亭一级的基层城邑。故本文从《邯郸方志》等所论即武安县故城应位于武安市固镇村。

图片来源网络;固镇村位于武安市冶陶镇,固镇亦名故镇,境内有著名的固镇古城。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50米,东西宽1500米,残存部分夯土城墙,高3米,城内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

黍窖邑,具体不详。杨守敬认为《山海经》郭(璞)《注》:“至武安县南暴宫邑”中的“暴宫”应为“黍窖”之误,但黍窖邑无考。(守敬按:宋本亦无《注》。《山海经》郭《注》,至武安县南暴宫邑,入于浊漳。暴宫为黍窖之误,黍窖邑无考[7]。)

而按经文“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入于浊漳”则黍窖邑应大致位于武安县故城(武安市固镇村)南清漳水与浊漳水汇合处。爬梳今涉县合漳村(盖因清漳水与浊漳水汇合而得名)一带,有林州古城村与其隔河相望。

按《重修林县志》:“古城在任村集北十里,与交漳口南北相对,为北境咽喉地”有“林州北门”之称。该村地处县北边陲,为历代兵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曾在此依漳河天险和秦军鏖战。村南山上,至今仍有赵国修筑的长城遗址。明嘉靖十七年(1538)《王墓寺碑记》云:“古城是赵王被(避)暑之城。”《后传》云:“隋末刘武周(618—620),曾在此坐地称王,建林庆州府驻古城”古城村的城隍庙至今尚在,庙内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修碑记,文曰:“邑北七十里古城村者,乃古崇台县也”。当地学者认为对于“崇台县”一说,林州《旧志》中未见记载。在金、元两朝,和古城一河相隔的涉县曾称“崇州”,崇台县是否崇州属地,尚待考证[8]

此外当地传言“崇台县”为秦代所置,但因相关考古资料的匮缺尚无定论。而按“黍窖”二字推析“黍窖邑”很可能是因古代曾兴建过大型粮仓而得名。鉴于清漳与浊漳汇合处除古城村外尚未见其他颇具规模的古城址遗存,而古城村亦位于武安县故城(武安固镇村)南清漳水与浊漳水汇合处与经文所述基本吻合;故本文初步推析黍窖邑很可能即今林州古城村。

古城村就坐落在浊漳河南岸这片冲积扇小平原的南山脚下,是林州为数不多种植水稻的村庄之一,当地有名的鱼米之乡。

一座传奇的老古城,一座俊美的新古城。

村有城隍庙,古代城隍庙不是随便建立的,必须是方圆行政区划的中心城市才可以拥有,也就是说必须有城池才可以建立城隍庙。

[5]来源:《邯郸方志》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长沙域内分置的县

    历史上长沙域内分置的县 本文原载2019年出版<长沙地名掌故> 历史上,今长沙市和长沙县域内还分置过几个县,分别是:   湘西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吴国为防止蜀汉入侵长沙,于临湘县 ...

  • 第七批国保--古遗址(3)

    本篇要目: ************************************** 21.鹿城岗城址 东周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 22.固镇古城遗址 东周至东汉      ...

  • 邢台九座古城之二——周·邢国百泉古城

    对于这座古城城址的记载,一是乾隆<顺德府志>卷六古迹"邢台县"条下曰: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二是清.民国<邢台县志>在记载"邢候故城&q ...

  • 《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清漳水考略(初稿)

    <水经注>里的长治 一.<水经注>里的长治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河北沧州等地域考略

    A8 △又东北至乐成陵县,别出北. 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出县北者,乃虖池别水,分虖池故渎之所缠络也.衡漳又东,分为二水,左出为向氏口,渎水自此决出也.衡漳又东,迳弓高县故城北.汉文帝封韩王信之子韩隤当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河北衡水等地域考略

    A7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衡水又北,迳邬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风俗记>曰:县北有邬阜,盖县氏之.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石家庄等地域考略

    A6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衡水湖等考略

    △又北过堂阳县西. 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阳绛水者也.水上有梁,谓之旅津渡,商旅所济故也.其右水东北注,出石门.门石崩褫,馀基殆在,谓之长芦水,盖变列葭之名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辉县、浚县等考略

    如<志>之言,钜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水土之名变易,世失其处,见降水则以为绛水,故依而废读,或作绛字,非也.今河内共北山,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入河,近所谓降水也.降读当如郕降于齐师之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破釜沉舟、巨桥发粟等地域考略

    C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应劭曰:其国斥卤,故曰斥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渎水旧断,溪东北出,涓流濗注而已.<尚书>所谓覃怀底绩,至 ...

  • 《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三(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C △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 溱水南迳浈阳县西,旧汉县也,王莽之綦武矣.县东有浈石山,广圆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其阳有石室,渔叟所憩.昔欲于山北开达郡之路,辄有大蛇断道,不果.是 ...

  • 《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二(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B 又有藉水,上承沧海水,有岛屿焉.其水吐纳众流,西北注于泷水.泷水又南历灵鹫山,山本名虎群山,亦曰虎市山,以虎多暴故也.晋义熙中,沙门释僧律,葺宇岩阿,猛虎远迹,盖律仁感所致,因改曰灵鹫山.泷水又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