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老人乏力案
W老,65岁,经人介绍来我门诊。体型瘦弱,肤色白皙,发花白,眼带一副老花镜。他告诉我她的身体很不舒服,经常感到疲倦乏力,胃口不佳,近日因亲戚生病,有些担忧。她来时坐到我旁边,诉说的欲望很强烈,能听到她喉咙里干哑的声音。我有意识的做了腹诊:腹软,腹部凹陷,脐跳明显,脐上肤色温,但肚脐以下是凉的。大便每天一次,有点费劲,脉来弦缓。方证的识别总是跳跃性的,这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药仅7味。柴胡15g,桂枝10g,干姜6g,黄芩10g,牡蛎20g,天花粉10g,炙甘草6g。
吃了2周后,我问她服药怎么样?她握住我的手,告诉我她的手变得暖和了,肚子热了,乏力减轻了,说这个方子不贵,吃了很舒服!她很高兴!
我想,如果一开始我只关注她的瘦弱,吃饭不好,盲目用健脾药物是无效的,她不是单纯的脾虚,她的饮食一直偏少,神情焦虑,在我看来《伤寒论》147条更多阐释的是一种疲劳状态。还有,能选出柴桂姜,关键是腹诊的识别:脐跳,临床中,我一般选择龙牡剂、苓桂剂较多,加上下寒的肚子,就不难了。如果要问问老人的病机如何?可能是上热下寒,可能是肝脾不和、肾阳不足、阳微结证…等等,就不好判断了。
我的观察,医生要更多地从患者身上找寻用药依据,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往往最真实,最可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对症状的描述(如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学历水平、环境等等),往往失真或者缺失,这容易陷入先入为主、思维定势的怪圈,忽略了眼前那个活生生的人。
如何的从客观的指征中把握方证,辨识眼前的人,最能考验医生的硬功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