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耸秀-安阳天宁寺塔
安阳,河南省地级市,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位于中国中北部、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东接濮阳,西临长治,南接鹤壁、新乡,北临邯郸。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人杰地灵。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来安阳时,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著名诗句。
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据传: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在天宁寺附近的褡裢湖散步,见天宁寺内的宝塔倒影投入湖心,与湖中的一座石桥交相辉映,看上去,像是一支巨笔,搭在石头笔架上,于是突来灵感,重修了天宁寺,并笃定彰德府将人才辈出,还亲自为这座古塔写了匾额,也就是现南门上的“文峰耸秀”,自此,文峰塔名不胫而走。
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西元601年-西元604年)年间,而文峰塔则修筑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西元952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现塔高38.65米,塔基座高约2米,周长40米。塔体呈八角形,五层重檐。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窗。整体为砖身木檐形制建筑。八角形的塔身立于砌成圆形莲花的座上,莲瓣共有7层,上下交错,排列有序,上承接塔身,下拥护塔基。第一层四面分别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且有门,但只有南门是真正的门,门楣为拱券形,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龙在云中飞行,张牙舞爪扑向火焰珠。进入塔内沿扭转阶梯可登塔顶。塔刹为一高10.8米的喇嘛式塔。砖雕假门上按木制门形式雕刻,雕有团龙等图案。八根龙柱每根雕刻腾龙两条,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塔身的八面门窗上有八幅浮雕,各讲述着不同的佛教故事。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而此塔的独特之处,则在于每一段塔身都比下面粗壮一些,密檐也更宽广一些,层层递进,下小上大,如一把伞,层层打开。
当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登临文峰塔后感慨良多,欣然写下:“层伞高擎窄堵波,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
在塔的每层檐角上都挂有小铜铃,当风吹过,铃声响起,看着周边树上祈福的红牌子,恍惚感受到当年匠人造塔时的虔诚与佛意。
正南面: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西南面:释伽佛说法像,释伽牟尼端坐中间,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
正西面:太子降生图,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
西北面: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左为猴献仙桃,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三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决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
正北面: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南海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绕,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菩萨两侧。菩萨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使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菩萨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东北面:佛为天人说法像。
正东面:释迦牟尼佛涅槃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已转世,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狮子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槃。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
东南面: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佛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一贵妇人,高髻,长衣宽袖,双手合十;右侧一人头戴王冠宽袖长衫;其后一人躬腰双手捧贡物。
假门:按木制门形式雕刻,并雕有团龙等图案。
龙柱:雕刻腾龙两条,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
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