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痣

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渐大如豆。触破时长流血水。此由肝经怒火。郁血凝聚而成。内服丹栀逍遥散。及凉 血地黄汤。 触破流血者。用花蕊石散糁之。血止后。用田螺散枯其本痣。另用生肌药收口。未触破。未流血者。古无治 法。吾拟用虻虫为末。姜醋调搽。郁金三棱磨醋搽。真琥珀擦热。每日数次。内服之药如上。

《血证论》,清,唐容川,公元1884年 中医古籍

(0)

相关推荐

  • 单味药就可以做的宫廷膏方

    很多人认为膏方离自己遥不可及,印象中的膏方很多味药加很多蜜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序才可以熬制成膏,其实不然,膏方也可以是单味药哟,一起来看看吧--益母草膏. [组成]  益母草不拘多少,每草十斤 [制法] ...

  • 血痣

    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渐大如豆.触破时长流血水.此由肝经怒火.郁血凝聚而成.内服丹栀逍遥散.及凉血地黄汤. 触破流血者.用花蕊石散糁之.血止后.用田螺散枯其本痣.另用生肌药收口.未触破.未流血者.古无治 ...

  • 22考研||中药 止血药

    22考研||中药 止血药

  • 花蕊石、大黄治热实血证

    大黄药对十一种 作者/沈敏南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 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创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创血 刀伤出血.与吐衄不同.刀伤乃平人被伤出血.既无偏阴偏阳之病.故一味止血为要.止得一分血.则保 得一分命.其止血亦不分阴阳.有以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疮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疮血 疮者.血所凝结而成者也.或者寒凝.或者热结.或者风肿.或者湿郁.总是凝聚其血而成.初起总宜散血. 血散则寒热风湿.均无遗留之迹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箭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箭 从毛孔中流出一条血来.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 出之源.凉血地黄汤.加蒲黄.又宜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汗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汗血 汗者.气分之水.其源出于膀胱.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之气.从三焦.行 腠理.充肌肉.达于皮毛.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感冒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感冒 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 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暑疫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暑疫 暑者.湿热合气之谓也.热蒸则湿动.湿郁则热遏.湿热合化.是为暑气.月令所谓土润溽暑.此之谓矣.热 甚则心烦口渴.脉数溺赤.湿甚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吐脓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吐脓 脓者血之变也.血不阻气.气不战血.则血气调和.疮疖不生.血滞气则凝结为痛.气蒸血则腐化成脓.躯 壳外者易治.至于吐脓.则出于脏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零腥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零腥 零腥者.吐出星点.黄白色.细如米粟.大如豆粒.气极腥臭.杂在漩唾之中.而非漩唾.乃吐血之后.血分瘀 热所化.或未吐血之前.血分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大衄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大衄 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惟有猝 然惊恐.而九窍出血者.可用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