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流变中的东方哲学内涵 2024-04-27 21:52:25 在历史上,篆刻曾迎来两次高峰,第一次在元末,第二次在明清。..........................................................元末篆刻的兴盛在于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明清则是因为各路文人发现篆刻艺术的精妙之处。..........................................................明代丨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篆刻,使人们在一方普通的石中,窥入玄道的“袭明”(承袭光明)。..........................................................袭明,语出《老子》,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元朝文人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消解了人们对“仙山”——也就是神圣的彼岸世界的追求,在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合一中窥见生命及宇宙的真实。清丨乾隆黄易刻小松所得金石石章既然圣人与俗人合一,神圣性便无需通过经验的崇高感获得, 也非通过极人目之旷望的视觉伸展中求取,仙境就在此境,此境为心之营造。于是,人人皆可救人,物物皆可成为“袭明”的通道。对普通石的加工,是对普通石的发现,于普通石中进入“玄道”。加工,有可用与非可用的分别,便会陷入追求的虚妄中,真实被蒙蔽。..........................................................因此,这一哲学观念可能是古人发现石头之价值的基础,但却并非是篆刻成为文人“标配”的根本原因。..........................................................清丨徐三庚“延陵季子之后”石章..........................................................其实,篆刻成为文人“标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暗合的宇宙观和那变幻莫测的创造。..........................................................篆刻,以刀刻之,是以刀破“混沌”,立“分别”,在一方印中建一方世界,而又在这“分别”的世界中复归“混沌”,在“混沌”中获得永恒。..........................................................这个过程暗合着文人乃至世人的生活环境:自然辟于宇宙之“混沌”,盘古开天辟地(本为神话,姑且用之),即有阴阳相背,天地开合。..........................................................清丨乾隆丁敬刻两湖三竺卍壑千岩石章而《易传·系辞上传》开篇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人降生于世,即是生活在这一有分别的环境,而古人之伟大,便在于能在分别的世界中,祛除物之遮蔽,还心灵以澄明。..........................................................篆刻,以刀刻之,是以刀创万千变化。..........................................................明丨韩约素“口衔明月喷芙蓉”牙章唐张怀瓘曾说:“故大巧若拙, 明道若昧, 泛览则混于愚智, 研味则骇于心神, 百灵俨其如前,万象森其在瞩。”用在篆刻中,亦十分恰当。..........................................................古人刀刻,在凝心秉性,在精研其味,以刻刀之千变万化,造百灵万象。..........................................................篆刻,以刀刻之,是主体以刀破“混沌”。清丨赵之谦“赐兰堂”石章操刀者,如神斧在手,辟天创地。印章篆刻,非刻篆书,乃以一己之力化无穷之气,以一己之手创造化无穷。这时的主体存在从人类存在之渺小中隐遁,而具有运化世界(印章世界)的无穷力量。 文章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0) 相关推荐 金华小邹鲁之称的由来 金华小邹鲁之称的由来 怀澈 金华古代称婺州,历史上曾称为"小邹鲁".关于金华"小邹鲁"之称的由来,众说纷 ... 乡饮酒礼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乡里教化,对于儒学的民间化,对于地方社会的控制,具有直接意义。从经学史和礼制史的角度来看,在整个乡饮酒礼的历史流变中,复古与再复古(或反复古)的波浪式流变中进行,这或许是中国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杨华教授应邀为中心师生讲学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6日 6月29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华先生应邀为宋史中 ... 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 吴亚楠 一般而言,"自然"主要被看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但是实际上儒家对于"自然"也有许多思考①:虽然它不像"仁""礼" ... 邱振中:笔法的流变之谜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代以后,楷书作为一种工具,它长期被使用着,作为书法艺术史上的一种现象,却似乎随着它的历史任务的完成,逐步褪去了夺目的光焰.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楷书再也没有取得堪与 ... 年度艺术人物·不懈! | 金日龙:在抽象艺术中融入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因此,"2020年度艺术人物"反而成为<库艺术>有史以来入选人数最多的一次,入选艺术家年龄跨度从新中国的同龄人一直到"90后".他们的作品风格. ... 外国人如何理解东方哲学中“空”的概念? 神译局 · 6小时前 关注 在"虚无"中寻找平静.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空& ... 国际书展的历史流变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功能扩展探究 题目:国际书展的历史流变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功能扩展探究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3期P5-11 作者:黄先蓉 常嘉玲 DOI:10.19619/j.issn.1007-1938. ... 古老的东方哲学:牢记这3个字,一定能让心态变好,大器晚成! <道德经>有云:"大器曼(慢)成." 想做好一件事.做到极致,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和专心.谁都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胖子,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 东方哲学中“心象”的阐发——观石虎90年代油画 此次选发的石虎先生这批油画作品出自20世纪9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画集>,旨在重温经典,以飨读者.因年代久远,书中所刊发作品己散落各地,难见真容.本次所刊发作品均翻拍自<石 ... 名家演讲■高建群:一部东方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你务必需要知道的中国故事 魏锋专访(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名家演讲■高建群:一部东方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你务必需要知道的中国故事 陕西院士大讲堂演讲稿.根据录音整理. 高建群老师授权微风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