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帝能顺利即位,关键不在丰台大营,而是一个废皇妃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19篇文章:
雍正帝即位当晚,可谓是险象重生,主要问题点就集中在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或老十四胤禵)身上。
谁能继承皇位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谁能控制住京城附近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丰台大营上面。
可是一向以睿智著称的康熙帝,如果真想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怎么可能忽略掉这条关键因素呢?还是说,康熙帝有另外的安排,难道雍正帝之所以能顺利继承皇位,关键点并非是丰台大营?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19篇文章:康熙帝传位为什么搞得那么复杂?问题关键在一女子身上!
一、
关于雍正帝即位当晚的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分析过,分别从康熙帝的角度、老四胤禛的角度、老八胤禩的角度、其他大臣的角度……等等等等,均有详细的分析。
今天,我们把视角放在一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角度,那就是一个被废的妃子身上,为什么说她才是老四胤禛能顺利即位的关键呢?
雍正帝即位当晚,剧情跌宕起伏,即使康熙帝临终前当着众位皇子的面明确传位给四皇子,在场的老九、老十也故意装没听到,打岔为传位十四皇子。
在这危急时刻,张廷玉急忙拉老四胤禛到偏室休息,早在偏室等待的张五哥得令拿着金牌令箭就去找了邬思道,最后被放出来的老十三胤祥赶往丰台大营,控制住了局面。
如果就剧情来言,貌似是谁控制住了丰台大营,谁就控制住了皇位,这么明显的道理,康熙帝为什么会忽略掉,他就不能提前宣布接班人,干嘛非等到最后一口气才讲呢?
这就要讲到丰台大营的作用了:
丰台大营是清朝时期保卫京城的重要武装力量,在《雍正王朝》剧中,不仅提到了丰台大营,还提到了西山健锐营,其实这两个大营在当时并不存在。
但在丰台这个地方,还是有驻扎清朝军队的,属于京营八旗,人数也就两万多人,且分为步兵、骑兵和火器部队,战斗力也算强悍。
清朝的八旗兵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其中上三旗分别是正、镶黄、正白,旗主是皇帝。下五旗是分别有旗主的,这也是《雍正王朝》后期八王议政逼宫时,为什么只出现了四位关外旗主的原因所在。
二、
同样,在八王议政逼宫时,讲到丰台大营提督属于上三旗子弟,也就从侧面表明丰台大营驻军的旗主是皇上。这也是当时三皇子弘时忽悠五皇子弘昼假传圣旨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只听皇上的调遣,在这里驻军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卫皇上。
在老四胤禛进宫之前,邬思道跟他分析,说只要康熙帝不传位给自己,就使用关防大印放出老十三胤祥,让他去接管丰台大营。
实际上,这个方案根本就不具备可行性,先不讲老十三胤祥能不能出得了北京城,单就从丰台大营的性质来讲,他也控制不了丰台大营。
事实上,老十三胤祥去接管丰台大营,是被成文运顶撞的,如果他没有及时掏出象征皇上亲临的金牌令箭,他根本就控制不了丰台大营,也接管不了兵马。
所以,夺得皇位的关键并不在丰台大营,不然康熙帝不会不有所防备,那么康熙帝做了哪些安排确保皇位的传递呢?
最重要的安排当然是京城兵马这里,也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身上,他令张廷玉通过两份密旨牢牢控制住了隆科多。
隆科多随后便关闭了九门,封锁了紫禁城,实行了全面戒严,众位皇子一个都跑不出去,更不会有人去丰台大营传信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康熙帝的死,其实很突然。在他得病之前,刚刚赴南郊打猎,是因“圣射不豫,静摄于畅春园”的,在剧中则是因为“死鹰”搞病了。其他皇子只知道他病了,但不知道这么快他就挂了,所以即使准备夺位,也是来不及了。
三
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总是有一种疑惑,既然康熙帝这么睿智,为什么不在生前就安排好一切,非要弄得皇位的传递这么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
实际上,康熙帝直到病倒之后,仍然没有确定,皇位究竟传给哪位皇子,至少他还是犹豫的,还在对老四胤禛进行最后的考验,因为在老四胤禛这里,有一个麻筋儿。
在邬思道跟老四胤禛分析情形时,就讲了龙体欠安,康熙帝已经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而阿哥们逐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老八胤禩不仅在防着老四胤禛,还在防着老十四胤禵,大家就等着康熙帝驾崩后兵戎相见了。
邬思道都能分析出阿哥们逐鹿到了如此地步,康熙帝自然也清楚,那么为什么他不趁着自己还有气,马上封个太子,不就万无一失了吗?
对,不仅我们这么想,朝中的大臣们也在这么想,尤其是废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他得知康熙帝生病之后,上了一封奏折,就请求再立太子,但是康熙帝拒绝了,不仅拒绝了,还罢免了王掞的职务。
罢免张廷玉、马齐等朝中大臣,我们能够理解,是为了让他们别站队,等着新皇登基重新任用。可是罢免王掞这么一个即将埋土里的,且是废太子的老师,毫无意义啊?
我们看王掞是怎么跟老四胤禛说的:
“王掞一个油枯灯尽的人了……自从太子爷二次被废以后,我是几次服毒,万岁爷看得紧,我都没死成。”
四、
王掞自杀的时候,康熙帝还活着呢,前面几次自杀都没让他死成,为什么这次却让他得逞了呢?
王掞之所以不能死,是因为没有到时候,早在千叟宴上,康熙帝跟王掞就有过一段对话,当时康熙帝问王掞,自己送他的药吃了没有?
末了康熙帝嘱咐了一句:
“这个药需要火候,火候不到,药不见效……”
而康熙帝送王掞的药叫“续断”,有续位的意思在里面,这才是王掞迫不及待上书举荐老四胤禛当太子的原因所在。
而康熙帝二话没说撤了他的职,也就是告诉他,药效到火候了,朕也不再保你了,你该去完成你需要完成的事情了。
而王掞要做的事,并非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及自己的朝政势力去支持老四胤禛,而是把除掉郑春华放在了首位,这是为何?
因为郑春华是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的一个污点,只要这个污点在,老四胤禛就干净不了。
而这个污点,不仅王掞知道,老八胤禩也早就已经掌握,更何况都能次次阻止王掞自杀的康熙帝。
可以这样说,老八胤禩明知郑春华在老四胤禛府上,却迟迟没有进一步行动,是因为他也在等待时机。
五、
郑春华的生死真的这么重要吗,老八胤禩在等待的时机究竟是什么?
郑春华的生死并不重要,关键是她身上所带着的东西很重要:
首先,她是太子胤礽给康熙帝戴绿帽子的行为人,正是因为此,她才被贬为宫女,还是最下等的那种。
其次,郑春华是康熙帝在朝堂之上宣布已经被老十三胤祥处死的人,并因此圈禁了老十三胤祥,如果她还活着,那么老十三胤祥和老四胤禛就是欺君之罪。
再次,她也是促使太子胤礽起兵造反的因素之一,如果老四胤禛还保着她活着。那么就说明太子胤礽造反一事,老四胤禛也有参与,毕竟当时他还是号称太子党人。
最后,郑春华不管是跟着太子,还是在老四胤禛府上住,多多少少会知道一些秘密信息,一旦被老八胤禩拿到,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说,一旦这件事被老八胤禩捅出来,且成为事实之后,即使康熙帝传位给了老四胤禛。那么老八胤禩也会就传位合理性提出质疑,到时候隆科多等托孤大臣都难以下台。
而公布郑春华这件事最佳时机就是在康熙帝病重之后,公布早了,康熙帝就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此事,公布晚了,康熙帝驾崩了,已经传位给老四胤禛了。
只有时机恰恰好,将这个污点泼到康熙帝面前,因为时间紧迫,逼着他传位给另外的皇子。而最有利竞争对手老十四胤禛又刚刚因为死鹰事件,名声扫地,老八胤禩才有一线生机上位。
六、
而郑春华不仅仅影响到老四胤禛的夺位,也会影响到老十三胤祥的归顺:
王掞到府上开导老四胤禛,让他除掉郑春华,但从老四胤禛的表现来看,他不是不知道留着郑春华的弊处,那么为什么迟迟不肯杀她呢?
就是因为老十三胤祥!
倒不是因为老十三胤祥救了郑春华,而是因为老四胤禛要利用郑春华控制住老十三。毕竟关了十年了,这十年时间可以消磨掉一切,老四胤禛哪来的信心老十三一直坚定站在自己身边?
但到了这种关键时刻,也由不得老四胤禛了,所以事后,他才想起来去宗人府看看老十三。
一方面是单纯的看看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他,是否还能为自己所用。这也是他主动交代郑春华死讯的原因所在,并且不等老十三胤祥发话,他先讲了,你得原谅我。
随后巴拉巴拉,此时的老十三胤祥就一个想法,就是获得自由。所以在老四胤禛讲皇位可能要传给自己,但老八胤禩不会善罢甘休。
老十三一下子就蹦起来了,只要给我自由,我就保你皇位,你快去跟皇阿玛讲!
可是老四胤禛怎么回答的呢?
“迟早我会想法子,把你放出去,但是现在不行!”
为啥现在不行?
因为现在放他出去,必然引起老八胤禩等人的重视,到时候作为一枚棋子,就失去了很多作用,甚至都难以再去控制丰台大营了。
甚至有可能老十三胤祥利用自己的实力,也成为一支夺嫡的力量,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
也正是由于老十三胤祥一直被关在宗人府,才导致老八胤禩等人的计谋功亏一篑,最终皇位落到了老四胤禛手上。
而这一切的安排背后,就藏着康熙帝的影子:
郑春华没死这事,老四胤禛可是一直藏得严严实实的,朝中那么多大臣都不知道,他一个老头子怎么知道的?
王掞一直被康熙帝监视着,连死都死不了,他又是怎么进了老四胤禛府上,还能从容遣散家人,回家服毒呢?
说到底,就是康熙帝跟他打了一个你知我知的哑谜,只是康熙帝是以仁慈著称,并不想王掞死,王掞服毒乃他自己的行为。
此举也合情合理,王掞羞辱死郑春华,总比老四胤禛弄死她要靠谱得多:
毕竟是她害的太子被废,作为太子的老师,杀她合情合理!
其次,他并不是老四胤禛的人,且弄死郑春华之后,服毒自杀,也就不存在押宝老四胤禛,想获得拥立之功的人,杀郑春华就成了纯碎的个人行为。
所以,康熙帝传位部署做得如此缜密,怎么可能漏掉郑春华的环节,只有她除掉了,才能确保老四胤禛登基大吉!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本期到此为止,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