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扶汉室玄德三顾茅庐,怎么对下联?

有人出一上联:扶汉室玄德三顾茅庐,让小编杨角风对一下联,那么怎么对呢?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上联的意思:

这是一个历史典故,说的是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也在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诸葛亮大作《出师表》中有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后来的唐朝诗人杜甫也写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这个典故已经深得人心,说明刘备求贤若渴,重用人才,以礼相待,而诸葛亮也感动不已,相见恨晚,并探讨出著名的“隆中对”为以后的三分天下奠定基础,而刘备和诸葛亮二人就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先对一个下联:

上联:扶汉室玄德三顾茅庐

下联:复中原孔明六出祁山

解释下联:

上联的扶汉室讲的就是刘玄德(刘备)的当时的追求,当时的汉朝皇帝汉献帝还是活着的,所以刘备才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

下联的复中原,此时刘备已经称帝并且驾崩,新上任的皇帝是刘禅,诸葛亮率军出征的目的是恢复中原,因为此时他们代表的就是汉室!

六出祁山对三顾茅庐,都是带数字的典故,所以勉强可以对。六出祁山的典故也是出自诸葛亮北伐,他也是兑现当初在三顾茅庐的草堂诺言,按照“隆中对”中的策略进行一统天下。但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也说明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对一个下联:

上联:扶汉室玄德三顾茅庐

下联:匡周朝桓公九合诸侯

解释下联:

九合诸侯的典故出自《论语·宪问》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史记》也有记录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而周王朝已经没有实力进行抗衡,此时的齐桓公脱颖而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任霸主,也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面对这种外侵情况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以及其他诸侯的认可!

他一共是九次召集大家会盟,共同匡扶周朝,也深受周天子的信任,从而成就伟生。

再对一个下联:

上联:扶汉室玄德三顾茅庐

下联:失楚地项羽四面楚歌

解释下联:

四面楚歌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围困在垓下,楚军已经弹尽粮绝,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中突然响起一片歌声,唱的正是楚国的歌曲,楚国士兵大惊,以为汉军已经攻陷楚地,很多老百姓已经成为他们的人了。于是一个个的失去了斗志,放弃抵抗。

而虞姬与项羽喝完酒,自杀了。项羽带着800骑兵逃跑,最终被围困在乌江口,举剑自刎身亡,留下一段传说!

后来南宋的著名诗人李清照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为这个对联对历史典故是最好的,带数字的历史典故没有多少,所以对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还有几个典故也可以尝试着用:

比如北宋名将岳飞的十二道金牌,不过十二是双数就不好弄了;比如看大清乾隆六次南巡,不过这个举动劳民伤财,最终导致国家开始衰落;再比如七擒孟获啊、八国联军啊、陈平六出奇计啊、六渡赤水啊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