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唐代颜真卿书法碑刻《郭虚已墓志》(第一期)

1977年10月, 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发现唐代郭虚已墓志, 出土墓志一合。志盖顶面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志高104.8厘米、宽106厘米、厚16厘米。志文楷体, 35行, 满行34字, 计1150字。朝议郎行殿中待御史颜真卿撰文并书丹, 志文删繁就简, 俯拾得当;楷书端严, 气象浩然;刻工精到, 笔笔不苟, 堪称志、书双读的上乘之作。

一、郭虚已家族来源、郡望、堂号及堂联

郭氏来源有三:禹乘二龙, 郭支之驭”, 传大禹有驭手郭衰和郭支, 《姓氏考略》称“此郭氏之始。”第二个来源出自姜姓。《风俗通义》记载:“氏于居者, 城、郭、园、池是也。”我国古代有东郭氏、西郭氏、南郭氏等, 其中有简称郭氏者。郭虚已家族应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姬昌弟虢仲 (虢叔) 于东虢, 具裔孙的号“虢公”者。虢、郭同音, 故又能称“郭公”, 具后人改姓郭氏。

其家族郡望有洛阳、太原、河内、冯翊、敦煌诸郡, 家祠多书“汾阳世泽”匾额。唐大将军郭子仪, 帅军戡定了“安史之乱”, 为唐家中兴立下殊勋, 被封为“汾阳郡王”,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赋以赞:“令公名望寇肖何, 葛亮储勋汝更多。心服边都将相, 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自秉分轻重, 鼎鼎端居本让和。图像凌烟第一, 名镌金石永难磨。”故郭氏家族以“汾阳堂”为堂号者居多。

郭虚已墓志记载:“公讳虚已, 太原人也。其先虢叔之后, 虢或为郭, 因而姓焉。巨、况、泰、璞, 蝉联史氏。”郭巨是“二十四都”中的孝子人物, 郭璞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 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 著有《江赋》等著作, 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 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郭氏家堂多取其族我名人铁事, 借以光前裕后。如:“道“道学千古:纲目一人。”上联指北宋的郭忠孝, 他曾从师于洛阳颐精研《易经》、《中庸》等。

他题书房为“兼山’’, 时人称他为“兼山先生”, 著有《兼山易解》。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 金人侵永兴, 他与唐重分城拒守, 城破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 时任朔方节度使, 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 他为关内河东副元帅, 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因功拜中书令, 后又晋封汾阳郡王。此句意为郭子仪一身系天下安危二十年, 此纲举则目张。

“织女赐词, 汾阳寿考;郭主好礼, 真定芳徽。”上联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郡王, 天上的织女称他为“大富贵亦寿考”。汉代郭昌, 娶真定恭王女, 号郭主, 好礼节俭, 绰有母仪, 下联即指此。

二、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虚已墓志撮要

郭虚已, 新旧《唐书》无传。墓志记载:“公即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之玄孙;皇朝泾州刺史、朔方道大总管、赠荆州都督谥日忠澄之曾;朝散大夫、太子洗马琰之孙;朝议大夫、赠郑州刺史义之子也。”其祖父辈均不见于史籍。

由墓志得知郭虚已少年失怙, 但颖惠好学, “十岁诵老庄, 即能讲解, 泉诸经典, 一览无遗。”“十一丁郑州府君忧, 泣血斋诵, 三年不怠。太夫人在堂, 终鲜兄弟, 左右就养, 朝夕无违, 六亲感叹焉。”孝道天成, 其心一也。“未冠, 授左司御率府兵曹, 秩满授邠州司功”。先后任节度判官、侍御史、行军司马、中丞使、工部侍郎、户部侍郎、蜀郡长史、工部尚书等职。

开元末至天宝初, 李唐王朝内忧外患, 危机重重, 仅与吐蕃就有几次交戟血刃。据志文, 天宝五年 (745年郭虚己任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 征战于西南边陲“有羌豪董哥罗者, 屡怀翻覆, 公奏诛之”。同年“吐蕃入寇瓜沙, 军城凶惧, 公躬率将士, 大殄戎师”, “七载, 又破干碉城, 擒其宰相”。“八载三月, 破其摩、弥、咄、霸等八国蹦余城。置金川都护府以镇之。深涉贼庭, 蒙犯冷瘴。夏六月, 舆归蜀郡, 旬有五日而薨。”时年五十九岁。“皇上闻而悼焉, 诏赠太子太师”。郭虚已“有子五人, 长日揆, 河南府参军, 先公而卒, 赠秘书丞。次日恕, 右金吾卫兵曹。次日弼, 太原府参军。次日彦, 左威卫骑曹。季日枢, 冲年未仕。”

这些的历史记录, 再现了郭虚己镇守瓜州时与吐蕃疆场弯弓、浴血奋战的一段戎马生涯。可以说, 郭虚已是开元后期至天宝中期李唐王朝镇守西南边陲的重要军事将领, 为边疆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