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影像,一个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张良庙 2024-05-04 23:04:37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坐落于秦岭南坡紫柏山麓的庙台子张良庙是明、清建筑,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百年前,伯施曼对庙台子张良庙做了详细地考察和记录。从古时起,紫柏山上就有一座为留侯张良建的庙宇,不过庙宇的具体修建年份已不可考。据说一本书中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开国皇帝汉高祖便为张良建了一所纪念祠。张良庙位于紫柏山主峰的山坡上,地处山谷之间,倚靠顶端有一殿宇的山崖。 ▲ 位于紫柏山的庙台子 张良庙紧紧依靠着周边环境,却又不受其束缚。让山丘成为张良庙内涵的一部分,体现了张良庙不仅在外观上与自然相融合,在思想内涵上也与自然相通。同时,每处建筑仍然遵循着中国建筑艺术严谨的规则。 ▲ 牌楼,庙台子的入口 牌楼坚实高大,是祠堂的第一道入口。从整体看,牌楼庄严肃穆,雄浑稳重。但细看其顶部,又别有一番灵动、浪漫的韵味。整个牌楼浑然一体,中央开间的高度高于左右两侧的开间。正中设置的拱形门是进出的通道,左右开间各虚设一扇窗户,窗上用烧制的陶土拼接成秀丽的图案,纹路变化多端,像提花地毯一样细腻丰富,使左右开间风格活泼,毫无沉闷之感。中央开间的横枋上有一块牌匾,牌匾位置垂直居中,落于左右开间窗户的拱形窗檐之上。这块入口正上方的牌匾上题有祠堂的名字:汉张留侯祠 ▲ 庙台子大山门内景 大山门是祠堂建筑群真正的入口,进入大山门即来到1号主庭。 ▲ 庙台子1号主庭,左边为二山门,中间是供奉灵官与财神的亭子,右边为鼓楼2号主庭的前殿,也就是二山门的后面,有一座小前庭,正对山门的是拜殿,然后是留候殿。拜殿是留侯大殿前面的神殿。 ▲ 拜殿 ▲ 留侯殿 留侯殿旁边的小门直通一条小径。这条小径延伸到远处,与一条向上的台阶相连。张良庙最引人入胜之处是靠近西北道路的花园,这里有供各级官员休息的房屋,还有记录张良事迹的石碑。 ▲ 花园内的拱桥和鱼池 ▲ 花园内的鱼池、松柏和小径 这座花园也是通向位于山崖顶端最重要的殿宇的必经之路。上山沿途有许多用石头或木头建成的小型殿宇,构造不一,有六角屋顶、四角屋顶、圆顶,用砖瓦或稻草遮盖。沿路向上走经过斜坡,登上陡峭的层层石阶,终于到达山顶上的空地,这里就是神人黄石公为张良授书之地。为了纪念此事,这座两层高的殿宇取名为“授书楼”。 ▲ 从花园望向小丘上的授书楼:草亭(左上)、授书楼(右上)、拜石亭(授书楼正下)和石亭(拜石亭右)庙中随处可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所题的诗作,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刻在木头或者石碑上。这些文人利用在此停留的间歇创作诗歌,并将诗歌写成字体俊秀的书法,赠予寺庙作为纪念。他们往往会亲自或者请人将自己的诗刻在石头上,他们给庙里捐香火钱的事迹也会被刻在石头上。正如中国人自己所说,现在这里的这些作品与其他著名祠庙内的诗词一样内涵丰富。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这些古代英雄的崇高地位,也证明了他们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更展现了中国人渊博的知识和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艺术。 ▲ 花园内客房的露台。草亭(左上)、拜石亭(中)和客房(右) ▲ 授书楼所在小丘的石阶 赞 (0) 相关推荐 柏石曼清末中国行(10)1908年的陕西宝鸡与汉中老照片 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 ... 老照片:1908年的陕西汉中,德国人镜头下“仙家灵气”的张良庙 1906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第二次来华进行社会考察.他耗时近三年,走遍了晚清十二个行省,行程数万里.考察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的各地古建筑与景观,此后根据这些照片,他陆续撰写了多部著作.今天要与大 ... 张良有多聪明?刘邦舍不得放他走,一个智慧又让家族辉煌2000多年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刘邦猜忌过的人,在这方面韩信和萧何都没有张良做到好,韩信是被灭族的,萧何被刘邦猜疑,最后还被刘邦关到了监狱,差点被刘邦杀了头. 但是,唯独张良功 ... 【经典】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寺庙建筑 近400张照片+大量建筑图纸 直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系统的建筑学教育传入,建筑学在中国才被视为一门学科,此前,一直被看作是雕虫小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过,早在20世纪初,德国建筑学者就已经采 ... 百年前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 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的德国建筑师. 1906至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宣统元年),他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行程数万里,对中 ... 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宝塔,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塔建筑,欧洲人习惯称之为宝塔,需专辟领地全面阐述.究其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将其列入不同的建筑类别,并视为优秀的艺术品和宗教文物,以品别其中的兴味. 自1909年考察中国建筑归来,我便着手从事中国建筑艺 ... 奇寺庙想: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寺庙 寺庙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既是神的居所, 又是神倾听人间烦恼的地方. 1916 年,那时候的世间烦恼和现在相同吗? 那时候的寺庙又是怎样的呢? 那些百年前的奇寺庙想, 让我们跟随一个德国建筑师的镜头 感受下 ... 旧影|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 ▲上海:在2500米高空鸟瞰上海, 照片前部是南市区,后部是闸北区和虹口区.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的航空摄影还远未形成气候, 一位名叫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 怀揣着刚问世不久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 来到了 ... 老照片:1907年的济南,德国摄影师镜头下一个你见所未见的老济南 图为1907年的济南府的东门外,高大雄伟的城墙下,一群妇人正在清澈的护城河边洗衣服.济南府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后经明代五次大规模修建,才有了高广雄伟.蔚为壮观的济南府城墙.明代济南 ...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一位德国建筑师拍下了这些中国宝塔 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一位德国建筑师来到中国,跨越北京.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两湖.两广.福建等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 ... 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1933~1946 一位绅士在琉璃厂的古董摊位上挑选古玩 赫达·莫里逊(Hedda Hammer Morrison,1908-1991),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个出版商.或许是出版业务总归与摄影有些瓜葛的缘故罢, ... 影像|日本间谍镜头下的重庆旧影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对中国进行调查,拍摄大量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其中,于1924年9月至1944年由日本人设立的"满蒙印画协会"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