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或不确定性(20201206)
为区分的便利,在每篇文章后面注明日期,是极好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又会以这个题目来写文章)。
在见过命运的无常后,塔勒布就“不确定性”穷尽了数十年的精力研究。这就像那些久病成医者,什么事令你痛苦,你为了减缓或是消除这些痛苦,穷尽所有可能性,最终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繁荣与复兴的大事,容不得虚假和自我欺骗,只能诚实面对,用这些事来“刻骨铭心”。
在这些思考的背后,都有这么一个底层思考:管用。英语中有个对应的短语叫做“it works”。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取向,思考就没有边界和取舍。
思考首先要有边界,不是么?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思考。
我愿意积极看待古人和现代人的算命:这不是迷信,而是对未来的期待。算命先生告诉那些对未来充满忧虑的人,你将来会如何如何,他就会朝那方面努力。他的这些努力,就是排除不确定性,将他的命运推向某种确定性。
虽然我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走,但我还是认为,是我们自己的作为,将我们的命运推向了确定性。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如果不想被偶然(或者说随机性)打败,不能达成目标,需要多次努力。这就好比将绳子缠在竹竿上,除非你熟练了,否则你得多次尝试。
解决不确定性带来的偏离问题,需要在大概率范围内多次尝试。举例来说,要在有鱼的地方多次尝试放诱饵钓鱼。对找工作的人来说,要去工作岗位或缺的地方去找工作,成功的机率才会提高。
我打算以断章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不考虑连贯性和前后一致的论证。
首先,热爱是每天持续做一件事的前提。如果你失去了信心,心生厌烦,那是危险的信号。要喜欢和热爱工作,而不是找一份自己以为喜欢的工作。你投入去做,你自然会热爱。
昨天,我忽然对当前这份工作心生厌恶。我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征兆:意味着我的头脑对这事已经失去信心,不肯对它付出辛苦和努力了。我赖以生存、感到人生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忽然不再有意义——整个世界忽然坍缩了。这是我的“人生灰暗时刻”。
其次,人生的关键在“觉知”。生活在城市里,而觉知不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整天忙于工作,却不知道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是“未知未觉”。
“未知未觉”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它正常吗?我们的感官有限,也需要适当回避某些消极情绪和忧愁,不能被恐惧占据心智,每日不得安宁。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因为长期面对不确定性,绷紧了神经,身心日渐变得僵硬,长期处于防御状态。
心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出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的状态:我们未曾觉察到的东西,对我们来说等于“不存在”(同我们的觉知一起“寂灭”)。
而觉知需要耗费能量(能量有时等同于意志力)。我们意欲如何,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意志力(心力)。失望、烦躁、无眠,等等,都是人之常情。在此,我暂且放下《五轮书》中的说法,让情绪永远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我认为,这不是正常人的状态——或许是年龄未到。
如果情绪永远平和,没有兴奋点,时间一长,头脑中就会失去“奖励机制”,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在此年龄阶段,我倾向于认同稻盛和夫的说法:取得每一小步的进展,都值得欢欣雀跃。因为只有在每一次小小的喜悦的鼓励之下,才能继续鼓足力量往前冲。不断受挫,总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样的状态,太过灰暗,容易使人产生放弃的想法。
再之,我本人的性情,包含了冷静、失控与反思。该高兴时高兴,该冷静时冷静,这才符合我的本性。不然,我将自己的生活搞得多么严苛和辛苦啊。
失败带来了沮丧。相比四五年前,我现在的心态要平和。我没有太多的自责,却只有另谋它途的考量。就当前来说,我的直觉多么敏锐,预感到了危机。因为有了这样的预感,又积极做出了回应,所以才有后续安排。这是我之前读那些书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底层思维的指引下,做出的正确行动。
我投入了一场注定赢不了的战争中。但客观来说,我还没有拼尽全力。事实是,我努力了,但没有尽全力。有些事,我还可以再往前推进一把。我提前看到了事态的发展,但没有一步一步扎实地推进。另外,我忽略了另一个维度的考虑。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这些事。遗憾的是,我没有去完成。
这不一定是坏事,我可以从这些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后再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三年前,我因为这件事吃过苦头。现在,情况稍微复杂了些。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用更妥当的办法呢?
在回归自我和成就事业之间,我认为不矛盾。如果要背离自我,去成就事业,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事业。
尽管目前困难重重,孤身一人,要想成就不朽的事业,遥遥无期且无从下手,但还是要想得高远,不要将自己降低到一个只为了谋生而苦心孤诣的人。一旦将自己设想成那种“小人”,我就打不起精神来。即使我心中所想的“伟大的事业”实际上虚无缥缈,我还是需要这样的信念来支撑:因为要成就大事业,所以要经历大磨难。要先坠入到谷底,再奋起反弹。
守旧无法立足,倒不如奋力一搏,不管不顾。即使败了,我也尝试了。
今天一天的率性旅游,并非徒劳无功。现在,我对城市的商业文明缺乏兴趣,觉得并无新奇之处。去了附近唯一的一座山,也是人满为患。山太高、路太远,到了目的地就折返了。
改变环境很重要,但埋头于工作,才让我心安。
外出,闲逛或是有目的地观光,都会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而手头做出来的事,才是每个人安生立命的根本。我设想,只要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一条凳子,我就能工作。阅读只是输入,而写作这种输出,才是我认为的工作——完成一件事,就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