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无问西东》主角沈光耀的原型,一代清华才子,满腹经纶,27岁驾机撞舰,以躯捐国,何其壮哉!

文|美物计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然而,纵然无情不似多情苦,

亦燃魂不负初心盟。

岁月如梦,青春如歌。

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你去看电影《无问西东》了吗?

有没有在看到沈光耀的时候,

情感翻涌,热泪盈眶?

感叹何谓青春?

虽千万人吾往矣,

只问初心!只问盛放!只问敢勇!

山河破碎,战火烧到西南联大,

偌大的中华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

出身世家的沈光耀本可逃离这场劫难,

但面对满目疮痍,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一头扎进他危险的命运里,

奔赴一场劫难,却像去赴一场盛宴。

一代清华才子沈光耀,看哭了所有人

一次与敌军的实战中,

沈光耀身受重伤,

驾驶着飞机冲向日军的舰艇,

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说了两句话。

一句对眼前的战友说,回家。

一句在心里对母亲说,妈,对不住。

沈光耀曾在给母亲的回信中说

“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儿怎敢言累?”

谁不想感受世间的美好呢?

可如果“国家”都没有了,

那么“我”又将立于何地?

他比谁都懂得生的意义,

但国家有难,岂能置身事外。

这是沈光耀的选择,

也是那个时代无数青年学子的选择。

沈光耀的一生是如此短暂。

短到还没来得及和喜欢的女孩开始一段感情,

就要奔赴战场

短到还没来得及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

短到芳华转瞬即逝,雨中读书仿若隔世。

但是,沈光耀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好的选择。

他的青春不是一张没有灵魂的白纸,

他用生命践行了电影里这句台词,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

缺的是从心底里

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01

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说沈光耀的故事是否太过理想主义?

沈光耀并不完全是杜撰出的人物,

他的原型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沈崇诲。

和电影中的沈光耀一样,

沈崇诲也是个光彩夺目的人。

如果没有战争,

他的一生定将是一片灿烂美好。

人总有来处,

有时候看父母便知一个人的品性。

沈崇诲出身于名门,

父亲沈家彝是著名大法官,

曾任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

这样的家庭里,家教森严。

他从小就跟着博学多才的母亲学习,

母亲不仅教会他识字、算术、写作,

还经常给他讲岳飞、文天祥等英雄的故事,

也许正是这些故事,

让民族大义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沈崇诲进入一所严格军事教育的学校。

不仅是军事常识和国民的养成,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往昔刚愎自用的脾气。

小学毕业后又进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彼时,他是热爱运动大男孩,

也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

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就读土木工程专业。

沈氏三兄弟于北平合照

左起老大:沈崇训、老二:沈崇诲、老三:沈崇教

在清华大学,沈崇诲也是耀眼的存在,

他是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代表,

还经常作为北平及华北区的运动选手,

参加全国各地的运动会,夺得了不少荣誉。

有一回,清华队和外来的球队打决赛,

一球迎面而来,他也不闪躲,

打掉了他的门牙,顿时满脸是血,

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休息,

他偏不,一定要留到比赛结束,

最后连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吼他赶紧处理伤口,

他不愿下场,只因战输赢就在剩下的12分钟里,

他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

沈崇诲的老同学黄中孚回忆说,

“ 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心有执着,才华不凡。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是做不好的呢?

左二为沈崇诲

02

将身许国何所惧

壮士碧血染长空

沈崇诲的成长中,

伴随着国家愈加痛苦的哀嚎。

1925年,“五卅惨案”

他14岁,对帝国主义的心生大恨;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又制造济南惨案

他17岁,决心长大后向帝国主义者血债血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他20岁,已经是一个可以肩负重任的大人,

国内各大学组织义勇军,风起云涌,

沈崇诲与同学林文奎把所有的同学都组织起来。

1932年,21岁的沈崇诲刚刚从学校毕业

在绥远支援边疆,安全优渥,

但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凋零,

他心想,国家都没了,我还支援什么边疆呢?

年底,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收新学员。

听到这个消息,沈崇诲万分激动。

家里不同意,他就偷偷去,

还剃光头明志。

那年12月,呼啸的风雪里,有一个光头青年,

从绥远跋涉到杭州,

在一张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空军学校报名人员看到他的学历后思忖良久,

问道:

“你清华大学毕业,怎么想起要参军?

战机飞行员是最危险的职业,你不怕死吗?”

沈崇诲淡定道:

“强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

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

最后他被录取入轰炸科。

毕业时,成绩是第三届的第—名,

留在航校担任飞行教官,

并升为空军第2大队第9队分队长。

沈崇诲在教练机前留影

王小波说:

人在年轻时,

最头疼的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而沈崇诲早早就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写下一份自勉书,

等待驰骋蓝天,奋勇杀敌,

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效死国家。

愿我们同学永继英志,

互相规劝,共同前进,而效“死”国家。

苟一日得雪旧恨新仇,有余生者,

以鲜花果酒,奠诸故友灵前,

那么,他们虽牺牲于今日,亦可无遗恨于将来。

希我们共勉之。

1937年,七七事变

不到半个月,北平失陷,

两天后天津也陷落了

战火蔓延到上海,

吴淞口一直到黄浦江江面,

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日军舰队的大口径舰炮傲慢地翘起,

指向不远处的繁华市区。

03

冲天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

曾经的十里洋场变成鲜血磨坊。

沈崇诲与战友义愤填膺,

纷纷上书请求上阵杀敌。

8月14日,

沈崇诲奉命随第二大队

轰炸日军第三舰队。

那天,大雨倾盆,战机冒雨起飞,

冲破敌军严密的防空网。

尽管我军没有航母做后盾,

飞机数量和性能不及日军,

这次轰炸,仍然让日军伤亡惨重。

  

8月19日上午,

沈崇诲再次领命出征。

这次他们没有战斗机掩护,

正当靠近目标的时候,

沈崇诲座机被敌击中,

眼看着尾部冒出浓烟,飞行越来越慢,

脱离了队形,没有返航可能。

沈崇诲耳边传来指挥官便命令他弃机跳伞的声音,

下方刚好是我方控制的南汇区,

还有生还可能。

他的战机也剧烈颤抖,

提醒着主人赶快跳伞,

耳边指挥官的催促也越来越急迫,

沈崇诲没有服从命令,

这是他第一次违背命令也是最后一次。

他发现了停泊在吴淞江口外白龙港的日本舰队,

决定放弃一线生机,破釜沉舟。

他看了看后座驾驶员陈锡纯,

告诉他自己的决定,要他跳伞。

陈锡纯坚决地拒绝了。

沈崇诲一咬牙,用力将驾驶杆向前一推,

驾着冒着浓烟、满载炸弹的第904号飞机,

两千米高空,极速而下

一声惊天动地的震响,

烈火和浓烟升上了天空,

他们年轻的生命,

终止在了那个俯冲的瞬间。

返航无望的情况下,自愿选择驾驶

飞机撞向敌方有价值的目标。

这是他们作为军人,

选择以最后的方式效忠自己的国家。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园,

沈崇诲的碑文上写着:

“ 沈崇诲,中尉飞行员,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长九队分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架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二十七岁,追赠为上尉。”

在清华西大操场南,

校河与山之间,依山傍水,

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板。

石板上面有闻一多在内的43位清华校友烈士人名,

沈崇诲的名字就在前十位。

04
一寸山河一寸血

多少英魂殉云端

《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母亲含泪劝告,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

你的命就没了啊!”

沈光耀牺牲,战友把遗物交给他的母亲,

那是一本素描本,里面有青春的美好,

心动过的女孩,挚爱的母亲。

也是他放弃的一切。

沈光耀不知道当兵的危险吗?当然知道。

飞虎队在招募时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现实中的沈崇诲不知道当兵的危险吗?

他从进入中央航校的那一天就知道。

中央航校门口,立有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不只是一个口号,

他们在入学时,就写下了遗嘱。

每一位走进航校的军官们都能看得到,

他们心里明白,进来就意味着生死。

除了这条校训外,当时还有一条军规,

“飞行员未满28岁不得结婚”。

对于每一次飞行都可能是

人生最后一次的年轻空军来说,

爱情只能是奢侈品。

有一部纪录片叫做《冲天》

它讲的便是沈崇诲的战友们,

1937年至1945年

中日全面战争的大背景下,

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的故事。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

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

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

他们牺牲时,

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这群年轻人有的来自顶尖学府,

有的是归国华侨,

有的出生于名门望族,

他们有着人人歆羡的未来,

但他们都义无反顾的,

将生命献给献给了祖国。

只因他们不能眼看强敌入侵,

家国受辱,同胞被欺。

05

无问西东

片名《无问西东》是清华校歌中的歌词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对于片名导演李芳芳也曾说:

“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左右,都对自己真诚,

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

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影片播完之后有一个彩蛋,

全场没有人离开,

都在看字幕,看原型人物介绍,

看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梁启超、王国维、林徽因、

梁思成、徐志摩、冯友兰、

钱穆、杨振宁、钱钟书、

沈从文、朱自清、华罗庚、陈寅恪

……

看到这里想起来影片一开头抛出的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

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我相信如果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他们还会做一样的选择。

勇敢的人已经用生命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你呢?你是否能无问西东?

或许每个人身上都有看不见的弹痕,

或许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活法。

但,愿你被打击时,能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记起你的珍贵,抵抗这世界的恶意,

愿我们配得上“珍贵”,也担得起“传承”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