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丢失6岁前的记忆?这样的答案细思极恐

人都是有记忆的,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经历许多事情,而当他想要在经历之后回忆起这件事,就只能依靠记忆了。
记忆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个体对于自己一生的掌握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往大说,属于整个社会甚至全人类维持发展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记忆和文字,人类的社会才得以存续。
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成年之后,会对自己儿时发生过的事情印象不深,尤其是六岁之前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假如想要探究为何人们对于儿时的记忆不深刻,就不妨针对记忆本身的特点及性质展开思考。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个体的记忆是根据年龄长幼而存在的,个体在儿时之所以不能够清楚的记得一些事情,就是因为个体在年纪尚小时,还没有很好的记忆力。
其实不然,经过科学研究,相关学者们发现,对于人类而言,无论年龄再小,即使是年纪仅仅不到十个月的婴儿,都会在看到、听到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图像或是音频时留下印象。
比如曾经有相关研究小组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年纪仅仅八个月的婴儿看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听一些旋律欢快的音乐。然后在其年龄增长之后,再重新将相关的图片及音乐放给他们,他们居然还是可以对其产生反应。
此外,对其他动物的比较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令人惊讶的是,不仅人类是这样,甚至其他的物种也同样如此。这就说明之前我们的想法和认知是不科学的,之所以想不起年幼时的事情,不是因为当时记忆力差,而是另有缘由。
在相关科学研究当中,关于记忆,存在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一种叫长时记忆,指的是那些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记忆;还有一种是短时记忆,指的是只能存在较短时间,但是容易被记住的记忆。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婴儿来说,他们的长时记忆能力就已经相当的强了,对于某些事情,甚至可以保持将近一个月的记忆。
所以我们并不能说个体在年幼时没有很好的记忆能力,所以记不住当时发生的事情。事实上,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6岁前的生活呢?前文曾经提到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记忆具体又会存在什么样的特征呢?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留下印象,一般会在几十秒就形成记忆,但是保持时间比较短,一般在5-9个信息单位模块。
所以会存在一些学生,在考试之前突击复习,背诵一些学习相关内容,在短时间内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但是在考试时会发现之前看到的内容一点都想不起来。
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当人们处于年幼之时(3-6岁),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4-6个信息单位模块,可以说此时的记忆容量是比较小的。
所以此时我们便可以得到一定的信息,那就是之所以难以记得儿时的事情,是因为当时的记忆容量不足,而不是记忆的时长不足。
但是渐渐的,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个体的记忆容量逐渐增加,对于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能够仔细地进行分析与记忆。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想记住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选择记住”的,有的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有的则是因为自己比较擅长。
假如想要让自己对某些事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那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这件事产生深厚的兴趣,或者使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拥有比较高超的技术。
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回忆一下,自己对于六岁之前事情的印象,基本集中于那些和身边好朋友、小伙伴相谈甚欢的时刻,或者是自己因为某些成就而得到家长夸赞的时刻。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往往拥有了能够牢固记住事情的能力,却往往已经到了七岁甚至八岁,已经不再是童年时期了。
当然,记忆也是拥有集体性的。
很多事情是会通过集体的行为来影响的,比如说之前网络上热议的“曼德拉效应”。
所以综上所述,儿时的记忆是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