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世界】我的爷爷
杨卓群,男,14岁,甘肃省正宁县山河初中学生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
所以,故事便从这里说起。
老家在西坡宋杨畔村(这是爷爷说的,可是我在百度地图上看见的是杨畔村,离宋畔村较近的地方。)
记得那时五六岁,正值小孩最淘气最顽皮的时候,大人们常常说我们:“这群岁猪娃子(小孩子)‘匪事’地很(特能折腾人)。”我当然也不例外,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上房揭瓦,爬树跳墙,追逐打闹,折腾得村里鸡犬不宁。
每次闯了祸,都是爷爷替我收拾残局,这时就要说到爷爷了。爷爷以前是教书的(光荣的人们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有了离开山区的机会,出去闯荡。但后来爷爷却因计划生育的问题被开除公职了。离职回家的爷爷每天几乎都是满肚子的牢骚,此时的他整天整天在村子里瞎转悠,走到哪里累了就停留在哪里,与同村的闲人谝闲传(聊天);走到谁家赶上吃饭的时间也就顺便蹭饭了(当然这都是乡邻们盛情挽留的)。乡里邻居也都喜欢爷爷,毕竟爷爷也算是村里难得的“圣贤”之辈,他们在尊敬爷爷的同时更同情爷爷的遭遇。这样的日子爷爷一直过了好几年,直到爸爸考上中专那一年(那个年代最看重的就是中专、师范之类的中等专业学校),爷爷心情大有好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爸爸身上。爸爸也为了能够转变爷爷的心态,交给了他一些培养果园的知识,顺着爷爷的喜好协助爷爷栽植了三亩苹果园,这下爷爷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向了他的每一棵苹果树,从此再没有挨村挨户的转悠。
我记事那会已经有了果园,每天和爷爷共同起居,偶尔也帮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总觉得自己跟随在爷爷身后蹦蹦跳跳的日子很快乐!
每天黎明之后,鸡叫之时,爷爷已经穿好衣服打开台灯坐在炕边戴上眼睛,慢慢的研究着爸爸从学校给他寄回来的关于果树栽培的书籍。每每眼睛睁开,我都发现爷爷在做同一件事。
爷爷见我醒了,就边帮我穿衣服边说:“璞啊,起来帮爷爷扫院子走,安顿好了咱俩去果园。”
又有哪一天一觉醒来说的不是同一句话呢?
扫完院子后,又习惯性的到大房去叫奶奶起床。奶奶边穿衣服边说:“我璞乖嘀,走时莫忘叫奶奶。”我每次都是和奶奶相视一笑,便傻呵呵地说:“奶奶您快起来给我们做饭,我和我爷爷要去果园了。”
又有那一天早晨起来不是反复着这一场景呢?
和爷爷来到果园,春剪、夏修、秋收、冬藏……
我在家族中辈份年龄都是最小的,自然也受到所有人的关爱。
四爷爷是医生,早年苦读医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县上也有了自己的诊所,而且参加招聘考试,被录取分配于宁县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我的成长岁月里没少折腾四爷,感冒、发烧、咳嗽、偶尔自己调皮擦破大大小小的伤都是四爷细心呵护过来的。我也最敬重的是四爷(他对医术的研究、对每一位病人的细心询问的治疗)究其病因、研其病根、对症下药、要到病除。
三爷爷虽说个矮消瘦,但是听爷爷们说:“那叫浓缩,你要知道,浓缩的才是精华。”果不其然,三爷爷的脑袋瓜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字典,没上过几天学的他却又无数词汇使他全幅武装。不仅脑子好,三爷爷的手就如一台神奇的仪器,什么都能修。可惜皇天负了有心人,让他一生就只在街道边当了一个称职的修理工(风雨无阻、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坚持)。
二爷爷也就是我爷爷了,在此就不必多言了,看上文便一目了然。
大爷爷已离开人世,他一生给我们这个家族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一生辛勤劳苦,在家族大盛时,却选择了出家。当大爷爷把整个家族支撑起来时,自己却享不到福了。
爷爷和三爷爷当年关系很好。在培植果树时三爷爷给我们租了半亩地。可后来爷爷将卖苹果的钱要付给三爷爷做地租时,三爷爷却生气了,因这事两弟兄还闹起了矛盾,甚至难以化解,直到老爸提议以送礼为由,给三爷爷多送了一些苹果,这才将矛盾化解。
我在爷爷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也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我的性格像极了爷爷,顽强,不屈。我已经好长时间没见爷爷了。听爸爸说,爷爷之所以现在这么勤劳,是因为爷爷年轻时受了打击(被撤职),吊儿郎当了好些岁月,他惭愧于自己没有带给家人庇护,反而连累了他们,自己心里很过意不去,所以晚年才如此努力,以回报亲人,安抚自己的心灵。
爷爷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也给予了我很多鼓励与帮助,我对爷爷的教育之恩感激不尽。我会永远记住爷爷对我的言传身教,也愿爷爷晚年安康,快乐长寿!
天道酬勤,地厚仁慈。“读悦空间”开通以来受广大作者、读友的热捧,已一月有余,并成功开通原创保护功能,在此深表谢意。不为功名,只求悦己悦人、达己达人,恳请不吝赐稿,持久关注指正,转载分享推介。
投稿箱:1042267322@qq.com;7299398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