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7000万企业凭信用融资,这些海归精英是怎么做的?
2月的一天,青卫准时出现在阿里巴巴滨江园区。到岗后,他的第一个任务是组建一支数据模型团队。这个团队将是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的技术核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卫和他的“数据天团”要共同解决一件事情: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为生长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构建一套诚信体系,让信用和财富划上等号。
阿里巴巴企业诚信体系“数据天团”成员
“他问我要不要回国干一场一生也不后悔的事情。” 龚坚是青卫的老朋友,也是第一个收到青卫邀约的成员。彼时,龚坚正在波特兰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美国生活了11年的他,先后就职于位列美国三大征信局的环联公司(Trans Union)和艾克飞(Equifax),在风控和信用领域有8年的从业经验。在他看来,回国,的确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中国在风险控制和诚信评价方面,与海外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大家都非常聪明,只要有几个人开始做,可能就会起来得非常快。到那个时候,我的技术用不上了。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 就这样,在青卫回国不到半个月,龚坚也加入了阿里巴巴,和青卫并肩作战。
龚坚
“一名大气科学博士,没能实现回国治理环境的梦想,但要是能回国打造一个透明、诚信的国内商业环境,这也是极好的。”廖炜说。今年7月,他把妻子和孩子留在美国,孤身一人来到了阿里巴巴。
廖炜
人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来了。
长久以来,因为企业信用难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订单难一直都存在。收集中小企业散落在社会孤岛的数据来评价企业的诚信需要高昂的成本,也使得这个难题不易被改变。作为一个运行了16年之久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沉淀了超过120万卖家和1000万买家的交易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成了大数据征信的得以实现的底层。
一方面是在外部边收集数据边排查错误,另一方面,青卫团队也在内部梳理出了一个维度,把各种企业信息归类,让诚信值计算得更精确。“每个企业之间都不一样,比如,生产型企业的年销售额肯定不能与贸易型企业放在一起计算。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差异,我们把企业分成了不同类型,每个类型的企业都有一个模型。这样,计算出来的诚信值才有参考价值。”在龚坚眼中,每个企业都是有“个性”的。他花了很长时间来理解中国企业的型态,才琢磨出了一套分类方法,把型态类似的企业放在一起。
孟昌华
编辑 | 刘婧
更多一手消息,请加电商小蜜,微信号:em-zaixian,一般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