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V.S.女儿亲子日常英语对话实录」(2)我说,你做

英语启蒙基本理论

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所以在为宝宝进行英语启蒙的时候,一定要先学习和了解基本的启蒙理论。

今天跟大家分享外语学习的阶段划分: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个。
  1.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
  2.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增长期(Getting Serious)
  4.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早期

早期(Early Stage)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

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何妨?)
  4.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TPR

T. P. 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
  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悉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和建议:
  1.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5.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在课堂实践中,它是可以延续到第二阶段的。我们以前介绍的TPR中的主要方法,细分可叫做“TPR-B”(TPR with Body),主要是指听到英文指令后,身体做出反应。还有其他一些变种,都比较接近Series Method。
TPR-O (TPR with Objects)
大家在桌子上放一些生活中的实物(Objects),可以是随意找到的东西,比如apple和banana。然后教师让大家听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动作和行为等的简单描述。This is an apple. Where is apple? 用动作指出。做动作表示Smell it, bite it, give it to me, roll it, peel it等相关句子。TPR-O的关键是将表示动作的动词和实物名词相关联用动作表述。
TPR-P (TPR with Pictures)
教师用英语对一些照片或画面中的物品,人物,动作,情景等进行描述。这一方式有些像“看图听音”的进一步拓展。比如照片上一个男人在吃苹果。可以从This is a man. Where is the man? He is eat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eating an apple.等不断扩展,直到可以更复杂地对其他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比如穿的服装,年龄职业,周围环境等等。
TPR-S (TPR with Stories)
由Blaine Ray首先在教学中开发使用的该方法在美国学校中被广泛采用。主要方法是教师用学生基本可以理解的词汇,通过动作和道具表演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关键点是要生动和有趣。也可以先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以帮助理解,然后再开始表演。
以上几种教学形式可以组合使用。关键点是不要使用中文解释。有很多老师自己开发了一些类似的方式,都是蛮有效的,而且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比枯燥的讲课效果强太多了。

看图识音”和“TPR”正是婴儿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理想环境的“提纯”版。扔掉婴儿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一些“无效声音”(其实那对婴儿来说,除了熟悉语音外,也是浪费时间的。比如听到大人之间对话的一些内容等),优化了理解条件,同时提供轻松的氛围。所以从理论上,如果成年人能够应用这一系统,对一个新语言的掌握,不应该比婴儿慢。这两个系统实际是有很多相重叠的部分,简单讲“看图识音”是从名词出发逐渐与“动作词”等结合,“TPR”是从动作词出发,逐渐结合动作中能够联系上的名词。其核心技术,就是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让使用者通过“猜测”而非记忆来掌握。

Tim & Judy亲子英语对话实录

▲记得关注我们▲

看看我在上面的视频里使用了TPR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