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荐 王哲Wang Zhe

王哲,出生于江苏,2011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3 年至 2018 年就读于不来梅艺术学院,师从 Rosa Barba 教授,并取得研究生学位及大师生称号。期间于 2015 年前往赫尔辛基艺术学院师从 Caspar Stracke 教授交流学习。2018 年获得奖项 'Karin Hollweg Preis 2018”, 其为德国所有艺术学院中最重要及最负盛名的艺术奖项之一。

王哲在她的艺术作品中使用了多种媒体,从摄影,绘画和录像到装置和声音艺术。通过这些不同的媒介,她从自身经验出发以主观⻆度反思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在她的某些作品中展现出了她对神秘主义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她通过实验的方式开发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并采用了各种材料,例如胶片/ 数字影像,陶瓷,照片绘画,声音合成和多频道视频装置,通过创造一个空间装置,使观众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体验艺术家的想象世界。这些作品充满诗意,荒诞和幽默感,就像她自己正在经历生活一样。艺术家还关注在这个后工业时代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流方式的变化,这些话题一直吸引着艺术家的注意力。在作品“ #TTM”(与我交谈)中, 她使用所谓的“netspeak”(网络用语) 来呈现年轻一代的语言语境和交流方式。在“我的父母”作品中,她谈到了个体与集体之间,需求与欲望之间,强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根据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她的作品也存在着许多跨文化的联系, 反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在她的新作品“ Watch Me”中,反映了日益扩大的社会监视机制,在其中我们作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用户“自愿牺牲”隐私换取“社会稳定”。而由此产生的怀疑,公⺠私人信息的透明化,导致了我们从观察者到被观察者的⻆色变化以及丧失“自由”的困惑感。王哲曾在德国,芬兰和中国展出作品。她目前在德国柏林生活和工作。

Zhé Wang was born in Jiangsu, China. After finishing her bachelor of Fine Arts degree at Sichuan Fine ArtsInstitute in Chongqing, China in 2011, she moved to Germany. From 2013 to 2018 she studied at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 Bremen with Prof. Rosa Barba and there she got her Diploma degreeand received her Meisterschülerin nomination. In 2015/16, Zhe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Arts Helsinki with Prof. Caspar Stracke as part of the Erasmus exchange program. In 2018, shewon the 'Karin Hollweg Preis 2018'.
In her artistic work Zhe uses many kinds of media, from photography, drawing and videos toinstallations and sound works. By means of these different channels she reflects on hersurroundings from her very own experience and highly subjective point of view. Some of her workdisplays a strong interest in mysticism. Based on that, she develops her artistic idiom in anexperimental way, employing all sorts of materials, such as analog/ digital films, ceramic, paintingon photos, sound composing and multi 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s, in order to create a roominstallation which lets the audience experience the artist’s imagination in a playful and tangibleway. There is a sense of poeticness, absurdness and humour, just like she herself is experiencinglife. The artist also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society in this post-industrial era and the ways which people work, live and communicate, which have always attracted the artist’s attention. Inthe work '#TTM' (talk to me) she deals with the young generations’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byusing so- called 'netspeak'. In 'my working parents' she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between need and desire, between coercion and freedom. Based onthe artist’s personal experience, there are many intercultural links between Western and Oriental inher work, reflecting her own oscillating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She has exhibited in Germany, Finland and China. S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Berlin,Germany.

看我 Watch Me

3 Chanel Video, 41’15”,

2020,HD, Timecode, H.264, AAC

“这是一个作家的故事,她从远方来到这个城市,准备在这里呆几天并且写她的新书。她在网上租到了一间公寓。独自一人呆在公寓里,她从第一秒开始就被注视着... 第二天,她就匆匆收拾东⻄离开了公寓。”

艺术家通过三个频道的视频装置,以一个简单的故事表现了三种视⻆观看(监视)和被观看的不同体验。在第一视⻆被观看的不适与恐慌感,和第二、第三视⻆观看的优越感和安全感间,艺术家想要通过一种比拟,探讨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安全的边界。人们在被获取信息而丧失隐私安全的恐慌中,又在通过喂养大数据的行为中交换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便利,我们都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大数据控制着,也被掌握大数据的力量控制着。个人隐私在各国文化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在个人主义比较盛行的社会中,个人隐私也往往更受重视。但往往越发达的国家,社会约束力也就越高,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能体会到来自邻里的和周围人的监视(监督)。在恐怖主义行为越加频繁的今天,国家安全也是通过监控⺠众个人行为实现的,这也是各国政府公开的秘密。被观看无处不在。艺术家希望通过多⻆度来激起对观看与被观看下人们可能会有的不同情绪,来对这一普通行为进行不同⻆度的解读。

Facebook me

Video, 03'00'' loop,
2020,HD, Timecode, H.264, AAC

在此视频中,观众可以阅读各种句子,名为“状态更新”,这是社交平台的典型功能。像新闻或股票行情指示器一样,它们从右移到左。它似乎为每种可以想象的现实生活情况创建了完成的模板。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讽刺的是,当文化悲观主义者们对个人信息透明化进行批判时,对于那些数字用户而言,这种被窥视的妄想和被身边的朝阳群众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没有什么两样。

数字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我们可以被数字化吗?

在大数据时代,游戏规则正在改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的使用,政府和一些组织正在通过不断发展的科技逐渐侵入我们的大脑。在一个人的行为被监测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监测这些行为背后,甚至以往的动机。

如今,政府,公司和其他组织拥有足够的技术来了解您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任何活动。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的政治倾向,艺术品位,甚至个性。认为所有这些资源都为个人成⻓服务是天真的想法。真相是,我们的数字资料和我们的个人数据被收集到大数据中,通过数据分析,再用新数据靶向反哺给用户,而这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个人信息之于全球亿万人之信息。你大概以为只有专制政权会喜欢这种温柔的洗脑,但实际上,⺠主国家的政府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其中。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剑桥分析公司...当代政治通过大数据迎来了他们的新时代。⺠主政权可以更轻松地控制选票,到那个时候,或者说此时,这些⺠主国家又保有多少⺠主呢? 这是人类历史上真正令人不安且令人恐惧的时刻。除了被跟踪和监视之外,我们可能不再是一个活着的人,而只是云中大数据中零零的一丝痕迹,是行走的数据饲料。大数据能够检测到我们所有的 冲动和倾向,同时又可以轻易诱使我们无法专注。在大数据中,人正在消失,在抽象化,我们正在成为另一堆数据。

my working parents

Video, 17’44''
2018,HD, Timecode, H.264, AAC

9 x 235 x 30 = 63,450,这样一个等式, 是视频作品“我的父母”的开头片段。这五位数字代表一个人的一辈子的工作时⻓。正是这位艺术家的母亲在她临近退休的过渡期, 为王哲带来了创作灵感,艺术家本人当时也正在经历一个人生的过渡期。她通过相机纪录父母在无锡,一个中国的大城市中的职业生活, 通过观察纪录她从小到大可能并没有注意到的父母的日常工作,而创作了这个纪录片,这也是艺术家对自己父母的致敬。王哲巧妙地使用了分屏的形式,使她可以将录制的影像平行放置,然后再叠加分流,使其倍增并节奏化。艺术家通过对基于时间的媒介的精巧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核心其实是讨论,在时间中的生命。通过她巧妙的构图和剪辑,以及精确应用的音轨,她设法将传记语言转换为一种普世语言。通过这种方式,作品引人入胜,即具有网格化的,建筑结构式的美学表现力,使得个人和公共空间交织在一起。王哲以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提出了一些对普世价值的思考,关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问题,关于需求与欲望之间的问题,关于强制与自由之间的问题,并且清晰地表达出了这些矛盾。这个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于我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对截然不同的工作,家庭和生活观念的反思。人一生到头,我们到底拥有什么,我们到底留下了什么?

#TTM

Video Installation,loop

2016-ongoing,HD, Timecode, H.264, AAC

#TTM 是基于网络用语(英语)的视频作品,其指的是互联网上被广泛使用的简化语言。使用网络用语的主要动机是简化沟通。虽是简化沟通,但也有这样两个有趣的事实,其一,根据塔斯⻢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尽管互联网语快捷键为作者节省了时间, 但它们花的时间却是读者理解的两倍; 其二,与在传统的面对面对话或书面语言中的口语语言类似,网络用语常是指示出某种社群身份的一种方式。

在 #TTM 作品中,艺术家使用英语网络用语编造了似有似无的上下文的对话,我们对这样的日常对话既熟悉又陌生。单词或字符虽是可读的, 但组合在一起确实无法直接被翻译出。这样的网络用语恰恰要求使用者是某种默认的社群成员,他们大多是一种数字近亲(digital siblings)。该作品表达了人们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体验的差异,并使用艺术化语言来反映在互联网文化中已成为日常的数字革命所引发的语言变异。

想了解更多关于王哲的信息?

请前往她的个人主页http://www.zhewang.art

For more infom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gallery.

联系画廊获取更多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