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爱好跑步的人
正月十五结束,中国人的新年大抵算是彻底结束了,放松的思维神经和肠胃也在慢慢回归正常,春节前后几乎停摆的的整个社会机器也在慢慢走上正轨。随着气温的回升,中国跑者们的“赛季”也逐渐开始了。跑者们的“年终总结”就在不远的数月前,所有软件也都发布了各自用户的“成绩单”,大家似乎都把自己的这份消遣看的无比正式,或许很多人都未完成带给自己收入的那份工作的报告总结,却乐于把归纳分享留给跑步。
“赛季”这个词在我的思维意识里是专属于职业运动员的。跨年的、不跨年的、漫长的或不漫长的,不同的职业运动比赛充斥着一整年,如果你是多个运动项目的爱好者应该可以享受一整年,而不会因为单个项目赛季间隔无赛可看而烦恼。职业运动员们会为了赛季需求而调整自己的训练比赛计划和身体状态起伏,当然赛季间隔度假的新闻也会充斥媒体,自律性不高的个别天才也会有“每逢过年胖三斤”的苦恼,赛季间隔有人苦练有人享乐,各取所需。
“运动员”在我眼里是个神圣的词汇,那代表着极致的身体和让常人望尘莫及的运动能力,在国人口中这常常和“专业”(professional)划等号。中文维基百科关于“运动员”的词条解释是“一个人拥有高于常人的身体条件,耐力,以及敏捷度等等,也因为以上条件而擅长于运动竞赛”。在我们的体制里,只有极少数人从小开始进入那个队伍接受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被冠以这样的名号,用业余体育的标签行着职业的勾当。但也不排除普通人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但并未开发而浪费了良好的基因。
跑步这项最简单也最基础的运动给普通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似乎所有人穿上了跑鞋,有了想跑的冲动便可以投身进来。它不需要你有过人的素质,不需要你经过严苛的训练,便有机会(马拉松路跑比赛)和奥运精英水平的选手同场竞技,享受同样的撞线高光荣耀。因此很多身边的跑者在跑了若干个比赛后会在社交媒体的自我介绍上冠以“马拉松运动员”的光荣称号。当然也不乏主管部门的推波助澜,无论是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的等级标准还是大众精英运动员的称号都让大众有了去追求更好成绩的无形动力。
然而,投入跑步参加几场比赛容易,要在生活中长时间的维持“运动员”的身份和状态却并非易事。我们大多人在身体状态度过巅峰后才开始系统运动,甚至更有很多人是在身体亮起红灯后才开始把运动作为救命稻草。用着每天每周有限的时间以“龟速”完成那点可怜的里程,在社交媒体上做着自己的训练日志,把比赛和训练作为社交的场所和手段,这些确实难以让别人把参赛如麻的跑者们称作“运动员”。竞技体育和大众参与间的鸿沟往往难以逾越,作为“运动员”需要的付出非我等常人可以想象,这也是体制内的运动员和教练对普通跑者及业余教练们很难达成身份认同的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都把跑步当“爱好”,希望拥有那份爱好的自由和爱好所带来的益处,不被目的和目标所束缚,在压力之余缓解身心。或许“拥有运动员心态的爱好者”可以更好的解释一个所谓“严肃认真跑者”的含义。
有对目标和成绩的渴望(下一次PB);耐心、克制,能够接受长时间枯燥乏味的简单重复(一生的爱好和消遣,长时间的周期化训练);不因一时的成绩好坏而情绪起伏,能够接纳自己作为普通人的局限,但乐于通过时间和实践来尝试突破这种限制(绝大多数人远未接近过自己的生理或意志极限)。
也许你的运动生涯已经开始数年,也许你刚刚开始涉足,但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只要身体合适总有比赛在迎接你优秀的身体。
* 本文作者冯子鹏正在上海教授姿势跑法
作者:冯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