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散文|碎碎:疼痛的母亲 或者 某种内心生活

疼痛的母亲
或者
某种内心生活
你有没有耐心
感受一个母亲的疼痛
以及那些疼痛的脉络
没有什么能让一个母亲疼痛
除了她的孩子
怀孕六个月之后,我才让我妈知道。因为总感觉要有孩子这事,让人感觉恐慌,不适应。妈知道后很高兴,这是她盼望已久的事。有天她专门打来电话告诉我:以后,你要每天好心情,想着你就要成为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母亲了!
电话里妈妈的声音,前所未有地爽朗,有力,毋庸置疑。
我感觉很好笑。伟大、光荣、母亲,这些与自己如此不搭、素无关联的词,说的是我吗?但却没能笑出来。也就是在那一刹那间,忽然明白,从今以后,我再怎么不想伟大,也必得被伟大,被光荣,被母亲,这将是我结结实实、无可逃脱的命运。
没有孩子之前,我可以首先是我自己,爱怎样就怎样。有了孩子之后,你只能首先是一个母亲,努力为孩子托起世界。这并非出于什么伟大的母爱,而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都宿命般的责无旁贷的命运。
转眼,做母亲都四年多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的妈妈了。
幼儿园放寒假前的最后一天,是孩子们向家长的汇报演出,老师要求一名家长必须参加。
这家幼儿园是新建成第一学期招生,所以这场演出,不仅是对孩子的检阅,也是对学校和老师的检阅,是向家长交的一份答卷,老师们都很重视。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节目了,这个月经常在手机上收到班主任通过校信通发给家长的短信,比如要求尽量不要请假;如果最后参加不了演出一定要提前和老师打招呼,因为要定队形;统一演出服装,需要家长做的准备;等等。历经了数周紧锣密鼓的排练。所以把我弄的,对这一天也很期待,我很想看到孩子的演出成果。
这一天终于来了。孩子的姑姑那几天在我们家,我便让她和我一起去。自然,她也很有兴趣去看侄儿的演出。
按要求的时间,家长们齐刷刷来到教室,密密匝匝地在教室四周的小板凳上坐好。演出时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节目丰富,有集体节目,全体男生节目,全体女生节目,小组节目,个人节目;有语言类,集体背诵《弟子归》,有儿歌类,有故事类,有歌舞类;还有两男两女充当小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说开场白和中间报节目,整个一场小型春晚的驾式。女生一律白毛衣公主裙小靴子,男生则是白上衣黑裤子运动鞋,每个孩子都如初绽的蓓蕾,鲜亮可爱。
节目表演得可爱极了,孩子们的记忆力、表现力与领悟力,所达到的整体水准,堪称震撼,有好几次家长们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每个节目表演完都会迎来热烈持久的掌声。相对于一群4岁的孩子来说,能从头到尾流畅整齐地表演完,不塌场,没出意外,已经很难得了。
但是,我坐在那里,却越看越难过,越看越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彻体冰凉。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彼时看节目的家长中,心里感觉最不好受,最无法诉说的妈妈。
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的是,不管是全班集体节目,还是男生集体节目或小组节目,他的位置,都是在最后一排的最角落里。四五排的队伍里,我的孩子,始终都被安排在最不好、最不易被看见的位置。我想看见他,也得不停地斜着身子仰起脖子,才可能在人群的缝隙里用眼睛逮住他。
如果他个头高,队伍是按高低个来排,倒也罢了。问题是他的个头小,是班里个子最矮的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个子最小,却站在最后;比他高的孩子,反都站在他的前面,这实在太打击人了。
如果是按表演的好坏来站队形,我不能说他是表演得最好的一个,但他绝对是表演得相当好的,我几乎是目不错珠地注意到了,他从头到尾都表演得很卖力,表情饱满,动作到位,口形正确。毫无问题。
我也特别注意了一下四个主持人,以及节目中站在第一排的孩子的表演,是他们的形象更出众?是他们的表演更出彩?他们的形象显然绝不是更出众,客观地说,有的形象真还不怎么样。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不知是因为天性,还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特别重视与鼓励,因为得到了更多双眼睛注视的缘故,很明显是更自信,更有光彩的。——当然,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可是我的孩子,他站在那个最后排的角落里,所能得到的注视,我想除了他妈妈之外,一定是0。
我感到了那个角落的黑暗与寒冷。
音乐欢快,气氛欢乐,可是我坐在那里,心沉入谷底。就像一个拿到自己考卷的学生,本以为自己答的题目不差,却得到了一个全班最低分,他如何能正视自己试卷上的成绩?
为什么,站在最后一排最角落位置的,是我的孩子?为什么站在最前排,收获更多目光的位置,是别人的孩子?这一切凭什么?这个问题像刀子一样,一下一下地剜着我的心。
让哪个孩子站在哪个位置,意味着这个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这是老师心里的政治。是一个班级的政治。我不能不这样想。
而我的孩子,显然是在老师那里最不受重视、最被忽略的孩子。这个问题压迫着我,近乎羞辱。这简直是我当妈妈以来,所经受的最大打击。
我难堪地感到了自己作为妈妈的失败,致命的失败。巨大的沮丧感把我席卷。我早干什么去了?平时为什么不注意多和老师交流套近乎,也许,应该经常给老师送礼示好?
如果在这些方面我做好了,他绝不会待在那个位置上。所以问题都在我。我这么想。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已经在想,那四位当主持人的孩子,以及在节目中站在第一排重要位置的孩子,他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荣光,他们将会习惯于被更多的目光环绕,成为那个看起来,以及在众人心目中都更为重要的人,然后他们也果真日益重要,他们将良性循环,按此路线发展,众望所归地成为领导者,中心人物,在各种场合占尽风头,他们将习惯于成为那个闪闪发光,担当重任,获取更多利益的人。他们将是花心,一生花团锦簇。
而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也许就会从这一次开始,习惯于待在黯淡角落,习惯于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不被关注不被重视,毫无光彩。直到身心日益蜷缩,不得伸展,最后成为茫茫星空中黯淡无光,永远让人叫不出名字的星辰,甚至他的存在与否,都差别不大……
想到那些连锁反应那些蝴蝶效应,足以让一个母亲心碎,让一个母亲陷入巨大的恐慌。我预支着这样的结果,已经开始陷入巨大的焦虑,感到十万火急感到火烧眉毛感到百爪挠心感到万箭穿心。我不能不想 ,孩子的一生,可能都要失手于这一旦,他以后的整个发展,都要葬送于这样的排队中了。
想起来以前听过的幼儿园的事:有个幼儿园老师说过,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三个月。在他心灵如此弱小、稚嫩、没有主心骨没有抵抗力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暴力,只需要忽略他,冷落他,用语言和行动来打击他,就足以毁掉他,让他一生都站立不起来。
现在,他受到的这种待遇刚刚开始,很可能还将继续,他会被越推越远,直到,我再也拉不回他?
沉闷的乌云一样的悲伤,层层袭来。我坐在那里,有种溺水般的窒息感。不知道孩子姑姑怎么想,她肯定也会觉察孩子所待的那个可怜的位置吧。但我不想和她提起这茬事,不想就此交流。越说,羞辱感越强。这像一桩丑事,我不想把它展开,放大,强化。
彼此心知肚明,却不想说也无法说,这种感觉近乎做贼。
我也想到了,如果不是我的孩子站在那个位置,那么谁该站在那个位置?总要有人站那儿的。不是我的孩子,就是别的孩子。不该我的孩子站在那里,就该别人的孩子站在那里吗?
演出结束,老师交待完假期的注意事项,就放假了。时近中午,学校没有安排午餐,所以给每个孩子发了一袋酸奶、一个奶油面包圈和一只香蕉。领到了这些好吃的孩子们,欢天喜地,马上沉迷于这一刻的欢喜。抱着这几样吃的,我的孩子也立刻如百万富翁般满足。他不会想到,他妈妈心里的无数波澜,那些正在心里膨胀发酵的感受和想象,黑洞一样吞噬着他妈妈的心。不管怎样,我必须给孩子笑脸。我告诉他,他将会有长达一个月的假期,他马上开心得像个国王。我表现出像他一样激动快乐的样子。那是此时的我,应该呈现的样子。
操场上阳光明亮,天蓝云白,万物和煦,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俨然岁月静好。孩子们如放飞的鸟儿一样欢畅,在操场上滑滑梯,玩跷跷板,各种跑跳笑闹,不舍得马上离校。和我家孩子一起在滑梯上轮流滑来滑去的两个女孩,是刚才表演节目时站在前排的,一个是小组节目中独自站在第一排的,一个是当了节目主持人的。都是“名角”。她们的妈妈站在她们身后,散淡地聊着天,说着假期的打算。如果不是刚才在节目中看到的那一幕,此刻的两位妈妈,不会引起我的任何注意。这是两个样子普通,面容平淡,满大街都是的那种女人。可是因为她们孩子刚才所站的位置,让我此刻看她们,心理感觉就像一个失势的人看到得势的人那样,有仰视的感觉了。
这简直就是势利眼。连看自己都是势利的。为什么这么容易失去平常心?
这种心理感受很不好,虚弱卑怯,又在自我压迫,自我摧残。可是一时挣不脱。内心的隐痛,难耐的心酸,像针尖一样小,又像天空一样大,漫漶无边,难以平息。
我差一点和她们搭讪了,差一点言不由衷地去赞美两句她们孩子刚才的表现,带着一点酸涩。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她们心里有无对孩子刚才表演占据中心位置的欣喜与满足,某种优越感呢?从她们脸上似乎看不出来。或许她们并没有太当回事,过眼即忘?但我已经在心里设想出了,她们回家以后会和亲友们说起孩子这一点时脸上的骄傲。我想象中的她们的欣慰与骄傲,又一次在心里硌着了我。
那一刻,站在她们身边,我感到她们是高于我,大于我的。自己完全矮了一截。这是一个人内心的难堪。它无形无影,又深不见底。
这种海底冰川一样的阴郁,晦暗,颓败,悄无声息地压迫着我。让我感觉自己皱皱巴巴,不得舒展。我绝望得简直想哭。
与内心的孱弱、受损相反,我表现出来的是格外有力量,我主动去抱孩子,紧紧地拥抱他,在他脸上亲了又亲,和他说格外热烈的话,妄图淹没内心的声音,对他的奔跑跳跃表现出了格外多的,远多于平时的耐心……不知道,我是在抚慰他,还是在抚慰我自己。
回家后我想和孩子他爸说说这件事的,我知道肯定会落下他的埋怨——这样的事,他都觉得应该是当妈的负责的事。现在有了这样的事,就是当妈的没做好,是我的缺失。落来这种埋怨我倒不怕,我已经陷入巨大的自责里了。他的埋怨,不会比我对自己的自责更厉害。我只是感到分外虚弱,感觉无力面对将要和他一起陷入的那种失意、沮丧和黑暗,就像无法和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一起面对自己的难堪。我知道一定是得和他爸说说的,在某个时间,某个适宜的氛围,说起它。却似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或者,也是我有意无意地在拖延——我不知怎么说。怎么说,都觉吃力。我不想掀开我的羞辱感。那种羞辱感对我的压迫,即便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也让我感觉难耐。
一连几天,都被这种情绪拥堵,犹如怀揣一个难以告人,也无人可告的秘密。心酸,焦虑,怔忡,悒郁。 难以解脱。
几天后的星期天,上午,阳光大好,我在阳台上给几盆花浇水,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的声音明亮爽朗,积极有力,我的声音闷闷地,和阳台上饱满的阳光不搭,和他声音里蕴藏着的希望和力量也不搭。他的状态感染了我,没有任何预期地,我忽然和他说起这件事。我要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或许也是想找一个人,从中得到解脱和力量。而且,我对自己该如何看待这件事,该持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它,并没有自信。一个小挫折,就把我打得张皇失措,我感到了自己的虚弱和无力,也许简直是可笑。“想开点”,对于别人遇到的天大的事,我们大都也只能以这样一句空洞的话作出安慰,似乎“想开点”很容易,你想想开就想开了。临到自己身上,却难以奏效。我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坦承这几天一直情绪低落,感觉很难过,走不出来。
这根本不算什么事啊,朋友说,我们谁不是这样长大的呢。都要经历种种的被伤害,被忽视,经历各种各样的阴影。我们小时候,谁没有经历过比这更严重得多的忽略和打击呢。你不觉得,那种越是顺当,越是在应有尽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越是都很浅薄,我小时候……
朋友没上过大学,家境贫寒,未成年即离家外出漂泊打工,从最底层的苦力活开始,受尽冷眼和冷遇。但他一直保持大剂量的阅读习惯,每天数小时读书,然后尝试创作,直到现在很年轻就出了近十种书,文章发得铺天盖地;他的工作岗位也不断在换,从最开始的建筑工、油漆工、装修工,到现在省级晚报的主笔,在多种颇有影响的报刊开设专栏;没上过大学,却被多家大学请去讲课,在学历是第一敲门砖的今天,他能走到现在近乎传奇。所以,我很信赖他对世事的把握和理解。
他接着说,任何事情,都看你去怎么转化,怎么对待了。那种一帆风顺,在各种条件都很好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是没有内心生活的。相反,在不好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受到冷遇,被挤压,他才会有内心生活的……
内心生活?我嗫嚅,内心生活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要成为作家艺术家,他的内心生活可能还有点用,一切心酸与心碎,创痛与失意,都能成为他写作的源头和动力。如果就是一普通人呢,要内心生活有什么用?在铁板一块的现实面前,内心生活越丰富,可能在现实中越无力。现实中的得势,活得成功与响亮,不比任何丰富的内心生活都好么?
那不是内心生活,那是内心活动啊,他说。
内心生活与内心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不解。
内心活动,是一个人感觉渴了饿了烦恼了痛苦了,这些没用的。内心生活就不同了,它是那种你在遭遇不好的境遇时,你获得的心力。经历什么都不要紧,一切都在于你怎么去转化它。内心生活是沉淀,是发酵,是你对它的消化和吸收,从中获得力量,找到新生。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负能量,也可以成为正能量。正能量可以变成负能量,负能量也可以转化成正能量。就看你有什么样的内心生活啊。
他的话句句敲在我的心上。好像这事完全不是坏事,简直是好事了。阳光从阳台上的玻璃窗透进来,四处跳跃,照亮了花盆里的每一片叶子。
可能我没注意和老师处理好关系,所以孩子就被安排在最不好的位置。我想是不是别的家长都给老师送礼了,我没送。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送。但我指望,老师对孩子是公平的。我说。
其实我也明知道,公平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完全的公平。不仅是老师,每一个人,都做不到完全的公平。
未必吧,别人都会送礼么?上个幼儿园而已,都要这么费劲吗?他说。
反正,谁站在哪个位置上,就是老师心里的政治,肯定不是平白无故的,我说。我又想起一件事,说,前一阵他们班组织讲故事活动,老师要求家长配合,教会孩子讲一个故事。我们很配合,天天晚上带他在家里练,反复训练了十来个晚上,直到他能讲得很好很流畅。但是活动完了我们问他讲得怎么样,他说没有讲,我又问老师,老师说讲了。我觉得很跷蹊,又问他到底是讲了还是没讲。他说他还没讲完,老师就不让他讲了。我就感觉特别难过。我们带孩子精心准备的,这也是孩子特别在意和重视的一件事,临了却是这样,这对孩子也太粗暴了吧?所以我就觉得,他在老师那里很不受待见。但是我们家孩子又不是调皮捣蛋,让人大伤脑筋的那种,他挺听话挺懂事的,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这么说。他在学校里老师到底对他怎么样,我们看不见,也无从知道,但是这两个事联系起来,很明显就是老师完全不把他当回事。所以我觉得,是我的工作没做好。
对,你的孩子如果是市委书记的孩子,他肯定被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会把你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好好的。但是,这样对孩子就好吗?你想想,在那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什么都没经历过什么都很顺当,要什么有什么,这样的孩子没有内心生活的,他的内心不会强大……
又是内心生活。我几乎想笑了。
但是,经他这么一说,感觉宽慰许多。通向想往之地的路,并不只有一条。理想人生,并不只是代表成功,众人眼里的光环,第一名,名校,好工作……这个想想很容易,但是贯彻起来,需要多么强大的心力。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把世俗的眼光与主流价值观隔离开来。我一向心力不足。
内心生活,听起来很迷人,在文学作品中也很迷人。在影视与文艺作品中,每一个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都是有着丰富的内心生活的。因为作者始终致力于发掘和放大他们的内心。
想让你孩子受重视就也去给老师送礼。去老师家里,给她送张五千块钱的卡?这样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他说。
我不知老师家在哪儿啊,我说。在这些事方面,我总是蒙昧又无知,永远后知后觉。
给老师送个厚礼可能问题就解决了。老师只要收了你的礼,她就不会怠慢你的孩子了。你愿意这样做吗?他笑。
这样的对话,对别人的这种想象,说起来真是干躁。像两个鬼鬼祟祟的人,见证了彼此的鬼鬼祟祟,让人感觉不舒服。我看见了自己的卑琐,同时也为把朋友带到这里感觉难堪。
总之这不是什么事。你也不用再多想。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带他多关注更大的东西。不要陷于这些转瞬即逝的小事中。这些小得失,算什么呢,世界那么大,啊?……
他的话,像泉水漫过沙滩。眼前晃动起我身边的那些人,那些看起来幸运的,与不幸运的,顺当的,与不顺当的。到底怎样的选择更好,更能带我们接近我们想要的人生?
是要现实的得利,还是要内心的深刻与丰厚,所谓的内心生活?也许这两者,注定不能得兼。
我想让我的孩子样样都得,了无缺憾,获得整个世界,这可能是每一个初为人母者的幻想吧。难道,为了孩子的贪心便不叫贪心?作为母亲,孩子的人生与我的人生紧紧捆绑在一起,他的失意就是我的失意,他的落魄便是我的落魄,他的难过就是我的难过。我怕见到他的一点点不好,唯恐他的人生,有一点受损。现在一切刚刚开始,刚刚展开,我就幻想一切完美,然后良性循环。而实际上是,我也已经看见,现实中的挫败,会让一个母亲慢慢现实,慢慢放弃,主动放弃或不得不放弃。她会被生活掠取掉越来越多,她能让孩子拥有的,和孩子所能拥有的,非常有限。
再追问下去,在这么一件渺若沙砾的小事上我指望公平,指望所有他遇上的人都能给他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他能毫无阴影地成长,可实际上,这世上事事都难公平。公平,是永恒的梦想,或许我们永远只能接近公平,而难抵达公平。自己对别人也难免会有的这样那样的亏欠,那我的孩子受到了亏欠,又有什么不正常呢。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总体平衡的吧。
他受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不公正和亏欠,以后肯定还会有更严重,更深广的亏欠,幸运儿永远是少数。这到底会对他的成长之路有多大影响呢?下学期,我要不要给老师送礼拉好关系呢?我不知道。送礼这样的事,送礼前后的心理活动,送礼的行为本身,与此相关的种种心理支出,想想都已经让人难耐。我倒不是清高,也早不想扮清高,我知道清高是可笑的。——即便是市委书记又能怎样,他还有面对省委书记的时候。你清高得了么?习惯卑微地活着,习惯于经受各种辗压,别无他途。
又和另外一个朋友讨论了这件事。他说,啊?上个幼儿园就要给老师送礼打点,太过分了吧。后来他发了一条微博说:有时候,身份可疑,被侮辱与被损害,都有可能被逼成写作者,或者其他领域的成功者。如果一个人的身份过于清晰,那么,通常会被日常的,秩序的甚至是平庸的事业包围,最终成为一个聪明的投机客或者面孔模糊的行尸走肉。往往,身份不可疑的人,是最缺少创造力的社会群体。
看到这段话,我收紧的心,慢慢放开了。
也只能放开。
作为母亲,我定然还会历经各种疼痛,因为孩子而起的大大小小的疼痛,那种痛感比起因为自己而生的,格外加倍。我知道我应当选择,相信孩子。相信他会和他的妈妈一样,和每一个必将独立面对世事的成人一样,能够接纳,担当,承受一切。最后,他或许会走向粗糙,麻木,无感,和无谓,也将会走向强大,豁达,敞亮,与深邃。
必得这样,才能生活。
他所经历的那些不好,那些负面的阴影的东西,可能不足以杀死一个人,却可能会让他成为另外一个人。成为哪一种人更好,更适宜他的心意,就看他的造化吧。
也许,应该相信他的老师。唯有相信。疑虑,只会折磨自己。相信她们,会有丰沛的,或者残存的道德与良知,让她足够善意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包括送过礼的妈妈的孩子和未送礼的妈妈的孩子,市委书记的孩子和无名小卒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有着同样纯净的眼神,同样无辜可爱的小脸。那一定会唤醒她们的心,让她们柔软,慷慨,公正。
是,唯有相信。相信未来。相信一切。有个诗人告诉我们:光阴皎洁,你不适宜肝肠寸断。
1
作者简介
碎碎,70后。文学硕士。现为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编审。鲁迅文学院第27届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在多家报纸开过专栏。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多篇。
向度文化
微信号:renwenxiangdu

寻找被遮蔽的实力作家|打造纯粹线上文学平台。

投稿格式:作品,作者简介,照片,手写签名。

本平台所有文章如无特别说明,皆为作者授权原创首发稿,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0)

相关推荐

  • 家会伤人?!

    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电视节目叫奇葩大会, 好像已经做到第二季了.因为比较忙并没有集集都看, 就我认知它是找了各行各业的所谓奇葩, 谈一谈他们的故事, 欢笑中带点惊讶以及温馨, 更重要的它会启人思考, 说 ...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的培养,是自立.自主.自信.妈妈是伙伴,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养人容易育人难,当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孩子的知心好老师,让孩子做你的 ...

  • 管住嘴,不揭短,是父母最大的修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如果父母不宣传孩子的错误,孩子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名声.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信誉的人,所以会更细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公开宣布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感到羞愧,他们就会失望, ...

  • 这4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很难自信,尤其是最后一种

    最近看到一句话:"自信的人看到的永远是路,不自信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墙." 自信是一个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而不自信会压抑孩子的潜能,最终走向失败. 所以,很多的父母都会为孩子缺乏 ...

  • 八岁孩子脾气大怎么办,老师来帮忙

    老师,儿子8岁,动不动就发大脾气,然后就说不想看我这个妈妈,让我走,而且其它方面我也很难应对他,让我不知所措的.请您多讲讲关于8到9岁孩子的多见问题,我很期待您的讲解.我也很茫然,不知怎样教育孩子. ...

  • 第825篇:内心温柔的小孩不委屈

    昨天晚上,阔儿跟我说:"妈妈,今天我跟一位小朋友碰到一块,把我耳朵碰疼了!我都哭了!" 我摸了摸阔儿的小耳朵,问他还疼不疼! 孩子说,不疼了. 我问他:"你跟那个小朋友和 ...

  • 碎碎念 | 中年母亲吐槽自家熊孩子的二三事,我不要面子的?

    全文共计3396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大家知道我经常吐槽自家的孩子,把我们变成了烦躁,猥琐,油腻的中年人.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竟然发现能一辈子做个油腻的中年人已经很好了! 稍不留神,生活已经把我 ...

  • 散文界 | 王改霞:碎碎念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碎  碎  念 文|王改霞, 01 蔻蔻找到一块她认为最好的肉非要给我吃 我吃了一半她吃了一半 我俩都笑没了眼睛 跟虫虫剪子包袱捶比赛谁先到校园的另一边 他赢了拿着得到奖 ...

  • 散文||碎碎念,女儿三岁前

    碎碎念,女儿三岁前 有一次,女儿和我闲话,说起她大学有位苏州籍同学,家境优越.从小出入都是小汽车,同学没学过骑自行车,更不用说夏天雨中筑坝捉鱼的刺激,冬天桥下生火烤山芋的乐趣.我说:"如果可 ...

  • 【三秦文学】袁胜民:【一半似海水,一半是碎碎念 一一献给2020年】(散文)

    [点击蓝字一起欢度元旦] 一半似海水,一半是碎碎念 一一献给2020年 文/ 袁胜民 想起2020年即将逝去,我的心里油然生起一种感慨.回眸过去一年的事情太多,让我思考的事情也太多. 2020年初,& ...

  • 学习碎碎念:请相信,所遇一切,皆是来度我们的

    学习碎碎念,继续~ 01 罗杰斯说:我发现当我能接纳他人时,就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接纳他人绝非易事,丝毫不比理解他人更容易,甚至难度应该更大一点. 正如罗杰斯说: 我是否真的能够允许他人对我心怀敌意 ...

  • 亚凌碎碎念:母亲的条件

    [张亚凌,笔名江小鱼,<读者>等签约作家.专栏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 ...

  • 当代散文‖【教书育人的碎碎念】◆唐成光

    作者简介 唐成光,男,1963年7月生于四川中江,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德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中江县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中 ...

  • 练习瑜伽旅程上,我曾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些碎碎念,分享给你.....

    练瑜伽,不一定总是会感觉很舒服: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酸痛:也有可能受伤,还有可能经历身体在恢复其本来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移过性的疼痛:你也会经历挣扎,面对不少失望... 但是正是因为你会直面你 ...

  • 小欧碎碎念 | “白开水”说成“white water”?别说老外,我都要笑了!

    选择英语 让英语变得简单有趣 @青柠影集 点击青柠影集的视频号 收获每日资讯! 想要知道"白开水"用英语怎么说,就要先弄清楚白开水的意思. 白开水又名凉白开.冻滚水,指的是清澈烧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