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人们容易进入的心理陷阱
【心理学科】
人们容易进入的心理陷阱
1.先入为主的心理陷阱
人们会过度信赖第一个想法,想一想你会怎样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巴基斯坦人口是否超过3000万?
你估计巴基斯坦的人口最接近多少?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个问题的数字直接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在心理学家的测试中,把3000万替换成1亿后,发现第二个问题的结果还是和第一个问题的数字成正相关。
解决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咨询他人前先独立思考。
2.沉没成本的心理陷阱
去吃自助餐,平时明明对刺身之类极不感冒,却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三文鱼、生蚝硬着头皮塞进胃里,不在乎味觉的享受,只想把那200块钱吃回来;
衣柜里几件“打入冷宫”的衣服,买时价值不菲,却一直派不上用场,虽然不会穿,就是不舍得扔掉,任凭它们占据着衣柜最宝贵的地方,隔一段时间还得清理上面的尘土;
去看电影,开场不到十分钟就昏昏欲睡,但本着70块钱的电影票,少看一分钟就相当于扔掉8毛钱的想法,硬捱到影片结束,本想看电影放松一下,结果憋了一肚子气;
以往的选择和付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沉没成本”,意思是过去的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对目前来说是不可能回收的成本,但很多人还是无法摆脱它带来的心理折磨。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在我们生活中,“沉没成本”已然沉没,就已经是过去,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才是重要的。你不能为了把成本吃回来而撑着自己,更不能因为不舍得分手就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如同鸡肋,既然食之无味,再可惜也该果断丢弃。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
3.证实性心理陷阱
大多数人希望看自己想要看的。就是已知结果,而后寻找支持这种结果的论据的求证方法。
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
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证实偏差其实是人的一种自利性倾向造成的,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验证自己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由此获得自信与自尊的满足感。
4.相关控制误解陷阱
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就会很容易就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觉相关。假如我们相信事件之间存在相关,我们就更可能回忆起某些支持性证据。
而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到我们的影响。
比如:赌徒相信自己掷骰子赢的可能性更大,彩民相信自己选得数比机选更可能中奖。他们在这种错觉下往往显得非常自信。然而事实上却非常遗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