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改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说实话《非诚勿扰》是我目前唯一观看的电视节目,每周一期的播出是我最大的休闲娱乐。但我没有把它作为相亲节目来看,而是当作一档社会类的谈话节目。《非诚勿扰》是一个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万花筒,表面是青年男女相亲交友,实质上折射出包括他们父母、主持嘉宾在内的不同年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为此,我还让我的研究生把它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多维话语理论下电视真人秀构建的价值认同研究——以《缘来非诚勿扰》为例。遗憾的是它突然停播了,原来是为了七年之痒的全新改版。新版《非诚勿扰》会变得怎么样呢?不管如何花样翻新,我只希望它不要丢掉原有的好东西。
日前《非诚勿扰》改版回归,效果怎么样呢?我在网上做了一个小小调查:
网友A:改版后的非诚勿扰形式挺新颖的,有创意,但是在选终极女生的时候太快了,没有足够了解,只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内容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网友B:看了两次都没有看完改进版本的。没有之前那么吸引了。感觉采用快进的手法播放,然后忽略了一下观众想看到的。
网友C:一方面,对男女嘉宾都更加人性化了。男嘉宾可以更近距离动态的决定对女孩的第一印象,不用一下子决定心动女生,女嘉宾可以通过温度计来进行多次的权衡和选择,另一方面,男嘉宾的每一次选择,可以协助两位老师判断男嘉宾喜欢的类型,更好地做助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位女嘉宾都会有几次出场,这样会拖长节目时长,而且每次出场走秀,不像时装秀,都会有新鲜感,一群人走来走去很多遍,让观众觉得很浪费时间;另外,没改版之前,第三部分的影片是朋友采访,有仔细留意过的都会发现,这一部分女嘉宾灭灯的还是比较多的,证明这一块对于男嘉宾的评价,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嘉宾的选择的,而且观众在看的时候也能够对男嘉宾有更多的了解,现在第一段没有脸,第二段只有情感经历,每个女嘉宾也不一定有提问的机会,所以感觉了解的还是不够的。所以,最后容易沦为男嘉宾看脸选女嘉宾的感觉。
网友D:有点啰嗦、繁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善某些女嘉宾一味看脸去选择但却加大了男嘉宾可能会一味看脸去将女生分入心动区和观察区,但实际上两者在最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改变了以往那种快节奏的相亲方式,这种方式更加稳妥,但从女嘉宾角度来看,每次都要出场走一遍略显繁琐,让人感觉像跟古代选妃一样,减少了女嘉宾看脸但却加重了男嘉宾看脸去选择的权重。
网友E:女生一一走场有点拖沓了,女嘉宾的个人特色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印象不深,目前规则流程还很混乱,没有之前吸引观众。不过男嘉宾多了很多权利,可以自己选择女嘉宾进行交流。
以上评价概括起来就是:颜值高,形式复杂,内容缺失。总体来看观众评价不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改版成败他们说了算。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在网上看到:专访制片人李政:揭开《非诚勿扰》改版的那些事儿,制片人政哥说:我们曾经有几个方向性的东西,一度陷入到一个误区当中。总觉得只要有模式的变化,甚至是人物关系的变化,这个节目就能成立。但是有一次跟领导的交流当中,领导说你一定要有内核的东西,看内核能不能激发一些话题。
政哥还说:我记得老孟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大概说道,与其说放弃,更想做的是一种坚持,就是坚持《非诚》的基本的一种形态,基本的一个价值观的传递,这些东西,他不希望有变化。
看来领导和孟非的担心还是不幸被言中了。虽然我鼓励任何形式的创新,但我更重重内容和内涵。我要不客气的说,《非诚勿扰》改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什么那么多相亲节目死了,《非诚勿扰》仍活着且一枝独秀?那是因为《非诚勿扰》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帅哥美女,也不在于有多少人牵手,更不在于舞美灯光音响。而在于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嘉宾思想观念的碰撞,在这个话语场中让观众看到矛盾冲突和价值认同。有些女嘉宾在牵手时声泪俱下的说,我从《非诚勿扰》这所学校里学到不少东西,其实观众最大的收获也在于此。这就是《非诚勿扰》所传递的正能量,也在其价值观所在。然而,改版后《非诚勿扰》,这些最有价值的江西不是说没有,而是变淡了。因此,我要说《非诚勿扰》这个改版不成功!
那么,到底什么把《非诚勿扰》带偏了呢?节目如何研发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估计外部环境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收视率的逼迫,电视其实是一种俗文化,收视压力往往迫使节目去迎合这一种低端市场的需求;二是互联网的冲击,近年来网络综艺发展很快,拉走了一部分电视观众,为了跟网综抢夺观众,电视不得不放下身段去学习去效仿。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但盲目模仿则得不偿失。记得多年前,央视有一档曾经很火的益智类节目《幸运52》,那是模仿台湾节目《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面对收视下滑《幸运52》不断改版,从舞美到服装不停的改,结果节目还是没保住。反观《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之所以长盛不衰其实靠的只是题库的不断更新,这是益智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什么该改?什么不该改?《非诚勿扰》策划者看来是没弄清楚。
诚然,任何尝试都有风险,任何创新都有可能失败,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和失败而放弃创新,要允许试错。在市场和网络的双重挑战下,电视节目的核心价值一定要坚守,不能自乱阵脚。我认为单纯迎合观众是没有出路的,引领观众服务观众才是上策。我在《卫视现象级节目还会有吗?》一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光靠收视率打天下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我曾分析过《百家讲坛》的传播模式,为什么当年这档收视率并不高的节目会那么火呢?那就是话题和争议引发的传播裂变,使之成为一个现象级节目。
再说回《非诚勿扰》这次改版,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型生活服务节目改成一个T台秀,真是浪费了主持人孟非、嘉宾黄菡的才华。个人认为改的动机是好的,但改的方向不对。在当前真人秀节目趋向注重人文内涵,挖掘情感故事的时候,但反其道而行之,改版却把目光停留在美女走台,帅哥看脸的表层。那曾经极具个性的嘉宾和故事去哪儿了?尽管以前的《非诚勿扰》有过争议,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而且它有中国超一流的主持人,完全holk住。多年前我曾去江苏卫视调研他们节目研发,知道他们有强大的节目研发能力,相信《非诚勿扰》的纠错功能,相信节目组会找回《非诚勿扰》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