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谭天论道”送给你的第一份礼物(收藏版)
2018年第一天,“谭天论道”给大家送上一份礼物,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2018年18大指数性变化;二、30篇新媒体研究的精选论文目录;三、谭天自媒体矩阵及10篇精选文章。值得阅读、值得收藏、值得推荐。
Azeem Azhar是MIT Technology Review伦敦的策略师,产品企业家和分析师。他还是《通讯指数周刊》的策划人。他结合了从Twitter上收到来自读者非常有帮助的评论,从政治、经济大环境下,结合技术、资本对2018年做出18个预测:
1、 随着我们进入数字革命的新阶段,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和国家治理将迫切需要新的模式。
2、 在硅谷领先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
3、更多的资金将流入技术,但将集中在后期阶段。
4、人工智能软件堆栈将继续变革传统软件。
5、人工智能将成为大型企业的技术投资重点。
6、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人工智能如何增强个人的能力。
7、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就业的讨论将从单纯侧重于取消工作转移到如何最好地帮助工作人员适应不可避免的变化。
8、密码技术将变得更加重要,并开始展示它们的实用性。
9、加密投机将被高净值投资者所压倒。
10、来自电影 Knight Rider 的 KITT 车将继续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黄金标准。
11、医疗保健对于企业家来说越来越有趣。
12、可能出现更具规模和高质量的新型网络攻击。
13、美国的中期选举将成为有系统的信息战争的焦点,对于肇事者有利。
14、增强现实将继续“慢煮”,而不是“沸腾”。
15、数字广告的侵入时间太长,今年的广告技术将会受到影响。
16、加密采矿对能源的饥饿将掩盖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17、道德将日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投资策略。
18、佛陀,亚里士多德,哈耶克和马克思卷土重来。
在知网上可以搜到2017年新媒体研究的论文有18000多篇,笔者选出30篇重要文章供新媒体研究者参考。
1、未来传媒生态:消失的边界与重构的版图 彭兰 现代传播 2017-01
2、新媒体经济是一种关系经济 谭天 现代传播 2017-06
3、移动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突围——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创新思考 杨继红 传媒 2017-03
4、新媒体下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宋之杰; 李鑫 现代传播 2017-03
5、信息、传播与影响:网络治理中的政府新媒体——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分析的探索
孟天广; 郑思尧 公共行政评论2017-02
6、从管理到服务: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管理的创新策略和路径 田维钢; 李鲤; 张仕成 现代传播 2017-10
7、中国大陆“新媒体研究”创新的扩散:曲线趋势、关键节点与知识网络 张小强; 杜佳汇 国际新闻界 2017-07
8、新媒体运营:从“关系”到“连接” 谭天 王俊 编辑之友 2017-12
9、模式、特征与问题:微信舆论监督研究 靖鸣; 朱燕丹 现代传播 2017-07
10、基于技术与市场视角的智能媒体发展态势分析 任锦鸾; 曹文; 刘丽华;黄锐; 祝金甫 现代传播 2017-10
11、公众新媒体接触行为对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基于北京市居民的网络调查分析 黄河; 王芳菲; 邵立 国际新闻界 2017-05
12、“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凌燕; 宋安安 现代传播 2017-01
13、从宣传到霸权:社交媒体时代“新党媒”的传播模式 龙强; 李艳红 国际新闻界 2017-02
14、网络空间“中国式怨怼”问题的探讨——基于首届新媒体与社会心理学术研讨的思考
李春雷; 曹芝慧 现代传播 2017-03
15、多元化、精细化与范式创新:2016年新媒体研究的特点与进路 苏涛; 彭兰 国际新闻界 2017-01
16、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 郑自立 现代传播 2017-06
17、透过资本看媒体权力化——境外资本集团对中国网络新媒体的影响 黄楚新; 彭韵佳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0
18、从群体极化到公众极化:极化研究的进路与转向 夏倩芳; 原永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6
19、斯特拉顿案关于互联网规制的论争与新媒体焦虑的呈现 单波; 李润阳 现代传播 2017-06
20、中国新媒体研究发展回顾及展望 谭天; 夏厦; 刘睿迪 新闻爱好者 2017-09
21、再组织化: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实践——以梨视频为例 黄伟迪 现代传播 2017-11 22、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中的热点与痛点 季颖 新闻记者 2017-11
23、从线下到线上:新媒体视阈下的集体行动研究 刘晓燕 现代传播 2017-11
24、谁来豢养看门狗:社交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商业模式 彭增军 新闻记者 2017-01 25、新媒体视野下自媒体的运营策略与发展趋势探析——以自媒体“咪蒙”为例 王翔; 刘又玮 理论导刊 2017-03
26、新媒体平台上的科学传播效果: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金兼斌; 江苏佳; 陈安繁; 沈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7、私密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影响及其治理挑战 李卫东; 杨雪兰; 徐晓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9
28、我国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特征分析与治理对策 沈霄; 王国华; 杨腾飞;钟声扬 情报杂志 2016-11
29、熊彼特创新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媒介融合路径危机 曾培伦 新闻大学 2017-02
30、线上知识付费: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 喻国明; 郭超凯 编辑学刊 2017-09
在中国传播学年会上,清华大学的沈阳教授问我,你的自媒体是新闻传播学者中第一个新媒体矩阵吧?据我所知已有一些新闻传播学者既有公众号,也有微博号,还进入聚合类平台,但是不是做成矩阵,我不清楚。我清楚的是,谭天论道3.0就是要打造成一个自媒体矩阵,一个新媒体研究的平台。那么,到底做得怎么样呢?在此向大家汇报一下。2017年,“谭天论道”公众号发表文章几百篇,在此前大家投票的基础上我精选出10篇文章(论文4篇,评论3篇,杂文3篇)如下:
《现代传播》2017年第6期,题目列在封面。
2、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上)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发展与趋势(下)
《编辑之友》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中国新媒体研究发展回顾及展望(上)中国新媒体研究发展回顾及展望(下)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6》《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9期
《编辑之友》2017年第12期
这是一篇学界反响较大的评论文章。
6、当游戏遇到社交
面对“王者荣耀”这一文化现象,这是一篇从社交媒体角度写的评论文章。
这是唯一一篇不是由我写的,是我的研究生刘丽老师的大作。
针对信息过载的一篇服务性很强的文章,教你如何管理朋友圈。
这是阅读量最大和转载最多的文章,共有20多家公众号转型。
这是点赞和留言最多的文章,有300多个点赞和50多个留言。
其实“谭天论道”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它是一个自媒体矩阵。“谭天论道3.0”包括公众号、微博号、博客等多个传播渠道,并进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UC头条等多个聚合平台,还有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以及分答、知乎等知识付费产品,形成一个多终端多界面多渠道多产品的自媒体矩阵。针对不同的渠道不同的用户群,谭天论道提供不同的内容,所以说这个自媒体矩阵是一个多产品组合多渠道传播的的信息分发系统,矩阵各个内容产品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从而起到推广、引流和互动的集群效应,矩阵可以说是自媒体升级换代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
“谭天论道3.0”自媒体矩阵不仅有多种内容产品,还提供其他服务,如分答、知乎等知识付费产品和网上授课。它不仅有线上内容产品,还有线下服务产品。过去一年我在全国各地作了近三十场演讲,其实也是很好的“地推”,每次都能为公众号圈粉。当然,除了优质内容和品牌效应之外,日常的维护和积极的互动对于提高用户粘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还通过用户互动、问题回复、公号投票等以及后台数据千方百计了解用户需求,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这也是“谭天论道”用户数稳步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的重要原因。
在清博的榜单中显示,“谭天论道”公众号在新闻传播院校中排名第七,个人公众号中排名第三(某一周)。2017年,“谭天论道”升级到3.0版本,主要做了三方面调整:一是优化内容产品,除了展示新媒体研究成果之外,还写了不少时评,且不限于新媒体,内容广泛涉及新闻传播、思想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还包括有趣的游记随笔。二是改进服务产品,一方面是大量的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提供各种汇编精选,如《2017:新媒体论文精选》、国家社科新闻类和非新闻类新媒体课题整理等。三是做好关系产品,按照“连接一切”的传播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场合进行推广和连接。
诚然,“谭天论道”仍有不少不足之处,由于个人水平、精力、时间有限,文章有不少错漏和谬误,所幸的是经常得到用户朋友的指正纠错,在此深表谢意。在即将过去的一年,还有得到不少朋友的赠稿和其他公众号好文章的转载,极大的充实了内容,为公众号增色不少。2018年,我将继续努力,优化内容、提供服务、做好连接,力求让“谭天论道”再上新台阶,在此恳请各位朋友提出建议、提供好稿,给予更多的关注、参与和力推,让“谭天论道”成为新媒体的助推器,成为传媒人和新传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再次谢谢大家!预祝各位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