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罗:无生不谭(二)

吊嗓(谭富英)

   只有'熟'才能“生巧”,京剧艺术也是这样,就算有时候嗓子差些很可能反而会找出点新东西来。谭鑫培先生总想找个经常跟着他的琴师,以便研究“新东西”。(写到这里,我顺便另外插一句:我觉得现在用高调门吊着嗓子,那是不会有进步的)。

  谭先生于是就和总管商量,想找个“专门给他拉胡琴的”,这样便于研究些“新玩意”孝敬老佛爷。总管把这个要求报上去,后来西太后知道了这事,授意让谭先生自己找,只要谭觉得谁跟他合适就叫谁专门跟着他,哪个好就叫哪个跟他拉,不好就再换。这是“奉旨带傍角的”,谁敢说一个不字。

清宫“升平署”脸谱图

在当时宫里宫外,有三把好胡琴。这三把胡琴分成三个流派:

  ●年稍大些有“胡琴名宿”之称(过去是票友,唱老生)叫陈彦衡,老生、青衣、花脸都能拉。当时有胡琴圣手之称。

  ●梅雨田,专工青衣,老生也能拉,他善拉“软弓子”如:《空城计》、《洪羊洞》、《桑园寄子》等,托的最好。

  ●比较年青些的孙佐臣,他是专门拉“硬弓子”,喜欢拉高调门如:《定军山》、《珠廉寨》等,拉得最痛快。

                       孙佐臣(孙老元)

  谭老最为欣赏的还是陈彦衡,所以就挑了陈。 自从有了称心的胡琴伴奏,谭先生就把调门压到“六字调”以下,唱得也痛快了。西太后再听谭先生的戏也觉得特别有味道,对谭先生的赏赐也特别多,还赏了“黄马褂”。有说谭先生“升官”了,有说“五品”的也有说“三品的”。总之谭先生的艺术和受到的恩宠无人可及,“伶界大王”这一称,也就这样叫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