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隐含了多少古蜀国的文明密码?
古蜀国距今大约有4000余年,在遥远的历史上,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相传,上古时,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古羌族人向东南迁居,进入了岷山地区和成都平原。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后来,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生下儿子蚕丛,蚕丛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国,代代相传,经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
一、“都广之野”的密码仍在破译
《山海经》记载:“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其实“都广之野”是古代人对夏朝之前的祖居地的美好记忆。都广之野,后稷死后就埋在这里。这里生长着豆类以及水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夏都能播种。除了跟以上两个地方一样都有凤凰歌舞以及大群野兽聚居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因为《山海经》记载这都广之野,在“西南黑水之间”,就有人认为它其实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里不是指成都平原。
二、“成都载天”释放的信息
据《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追溯到上古时代,“成都载天”的都广之野已有了“天府之国”的原始雏貌。成都载天 位于西荒的东南,西北临司彘之国,北方是流湟国,西陵国,南面是巴国,朱卷国等国,东南挨着少典部落的西北门户,金牛道一线,又有一条河从西海过招摇山流经这里,可谓是水路陆路发达,所以逐渐发展成为西荒重要的贸易之都。
《山海经》里说,建木长在西南的都广之野,据说这里是天地的中心,一年四季都能播种百谷,传说这里栖息着凤凰,鸾鸟也安静的栖息在树林中,各种飞禽走兽都栖息在这里,一年四季草木常青,而这个地方按照方位和动植物信息对印上应该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是高度发达的古蜀农耕文明的一种反映,也说明“都广之野”在中国农耕文明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三、“天下之中”耐人寻味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篇,分属《五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个部分。除《海外经》外,其它三部分都谈到了“天下之中”的问题,颇耐人寻味。《五藏山经》包括东、西、南、北、中五篇《山经》,据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的分析,其中《中山经》所述居诸山之中,它把古代巴、蜀、荆楚之地作为“天下之中”来看待,很可能是产生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作品。而且,它详述岷江中上游的山水地理,更可能属于古代西南地区的巴蜀文化。
《海内经》有东、西、南、北四经,其中《海内西经》提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高万仞”,这个高万仞的“海内昆仑之虚”,舍岷山莫属,指今四川西部。晋郭璞注引《禹本纪》说,这一片广阔的区域,正是“天下之中”。《海内西经》四次提到“开明兽”,守护着“昆仑之墟”大门。开明兽并非真实之兽,或许与最后一代古蜀国“开明王朝”有关,是神话后的古蜀国的历史记忆,时间、地点都是吻合的。
四、“有鱼偏枯,名曰鱼妇”揭示蜀国开国之谜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段看似荒诞的文字, 揭示蜀国开国之秘:“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里的关键词“鱼妇”, 学界向无定论。 “鱼妇”即蜀先王鱼凫的别写;“蛇乃化为鱼”, 则隐含了民族融合、图腾易帜的剧烈变故。为什么说“风道北来”呢?这正是印证了古蜀“鱼妇”氏族与北方中原古国的紧密联系。鱼妇氏族最后取代了西蜀的柏灌氏王朝,建立起“鱼凫王朝”的辉煌青铜文明。鱼妇之族系从颛顼之族中分化而出,乃是黄帝的后裔。
《山海经·海内经》中关于黄帝、昌意、蜀山氏、韩流等上古西蜀的世系记载,环环相接,颇成体系。到《淮南子·地形》:“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这条材料,其事、地均与《海内南经》所载人面重身的“氏人国”如出一辙。三星堆出土金杖图案上的人、鱼、鸟刻纹,也表现出“颛顼死即复苏”的鱼妇氏族的信仰。《海内南经》又云:“氏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鱼身,无足。”《大荒经》也说:“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可见又有印证于经文中“鱼妇”王朝的记载。
在成都十二桥遗址中,除出土各类兽骨外,还出土不少用于占卜的大龟甲。据《山海经·中次九经》载:“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古蜀国不产大陆龟的,这里的龟乃岷山所出,揭示了古蜀国龟甲来源,更说明了《山海经》对当时古代蜀国的了解应十分详尽,其中必有关于解开三星堆之谜的文字。
五、“神木通天”的密码是什么?
《山海经》里唯一能上天的通道就是建木。《海内经》里有载:“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暤爰过, 黄帝所为。”
三星堆出土神树在形态上与经文建木“其叶如罗,其实如栾”相合,且“呼而不响”、“日中无影”、“天下之中”的描述也符合。
三星堆遗址里的青铜神树里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出土时顶部已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和《山海经》里面描述的建木几乎一样。
结语:
早在2000多年前,作为都城,古成都已出现在记载众多古蜀地神话的《山海经》典籍中了。最早“成都”之说,绝非汉魏时期才成文的《华阳国志》中所讲的“一年成邑,三年成都”来溯释其本源,而当是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山海经》。无论是“成都载天”、“天下之中”、“有鱼偏枯,名曰鱼妇”还是“神木通天”无不在向后人传递一种讯息,古蜀国的文明密码在一点一点地被破译,而古蜀国的深厚的文化也在不断破译中绽放更加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