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发展:新文科与老问题

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题为《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主题报告。
什么是新文科?“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怎样建设新文科?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笔者认为要建设新文科恐怕先要解决高校存在的行政化、不实事求是的大跃进等现实问题。
高校行政化有两个表现:一是会议多且大多与学术无关,一位院领导告诉我,他平均每天要开三个会;二是填表多,整天应付各种申报和检查。这种情况在地方院校更甚,有些高校还存在行政人员过多的情况。记得很多年前一名校领导说过,高校主要是一个学术机构。不知现在的大学老师还有多少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
现在甭管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都要报国家一流,好比跟小学生说,你好好准备,过几天考博!让我想起大跃进时的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我觉得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但并不意味在地方院校可以混日子,吃大锅饭也是不行的。
生师比低也是地方院校面临的问题,如今高校教师都要博士,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是一个难题。疲于奔命的教师恐怕只能采用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不会提问不会讨论缺少创造性思维。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讨论问题?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吗?》,这里就不多说了。
中国大学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条件较好的重点大学,一是条件较差的一般大学和地方院校。有些地方高校条件远不如一流大学,有的还要老师自己拿凳子背电脑去上课,尤其缺少学术资源,我竭尽微薄之力,不顾舟车劳顿去支教助学,同时也希望这些学校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那么新文科建设恐怕只能是一句口号。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生机同在,但愿我国高等教育克服困难,破解难题,进行一次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变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您有哪些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