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知识:养生必先养五脏:脾气虚的表现》
A、什么是脾气虚:
所谓脾虚是指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B、脾气虚表现:
1、食不知味
中医理论中,脾跟饮食非常相关,如果是脾虚的话,脾的功能就会下降,相应地食物消化方面也会下降,因此大多数人会觉得食不知味,容易有饱胀的感觉,这都是脾虚的表现。
2、起床胸闷
如果清晨起床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就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急需补脾。
3、手脚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节,人体没有感觉到寒冷,但是手脚会一直处于冰冷不温的状态,这就是脾虚生寒的表现。
4、舌苔厚黄
健康的舌头表面应该是润泽的红色,但是如果是脾虚的话,人常常感觉到口内粘腻,舌苔很厚,而且还发黄。
5、如厕困难
身体有健康问题,如厕的现象就是问题的外在表现。脾虚的人如厕很容易会出现宿便形状软烂、粘腻,这就是消化功能出现问题所导致的现象,消化问题当然离不开脾胃,说明脾胃虚弱。
C、脾气虚的症状:
1、肥胖或者消瘦:
脾主肌肉,应该当脾虚的时候,人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并且汗多、气短。另外会出现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来的情况,且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2、便秘或者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3、咳嗽出痰,舌苔淡红色
胃部隐隐作痛时总有胀闷感,一咳嗽就出痰,胸部像堵着什么东西似的不舒服,舌苔呈现淡红色。
这种症状属于脾虚挟湿型脾胃疾病,平时不注意保暖,加上缺少运动和心情不佳等情况,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4、白带过多或者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5、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
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6、胃部不规律胀痛
一连黑白颠倒地“奋战”了一个多月,总算能喘口气时,却突然连着腹泻起来,身体疲惫得没有力气,胃部不规律地一阵阵胀痛,还总是恶心想吐。
这种症状属寒湿困脾型脾胃疾病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人体的气机运行受阻,影响到脾胃,导致中气不足,出现精力不支,食后腹部胀满;另外,好吃辛辣,往往也会引起内热,加重其体内的湿气。
7、头昏脑涨的症状
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
D、脾胃相表里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中医里“脾胃相表里。”即胃属脏,它们之间属于表里关系,并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气血是由肚子里食物在脾胃功能的作用下生化而成的,中医根据五脏的特点用官称形容它们,脾被称为“谏议之官”,“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谏的意思就是谏者,多将善以陈于君,它是将善恶报给君臣的特权,就像审计一样,监督我们的健康和免疫系统,而且《黄帝内经》里说“脾主身之肌肉。”想要自己丰满又健壮就要多补脾,脾不好一般都会影响到四肢,皮肤枯燥,毛发干枯,甚至会导致心神不宁,健忘,五心烦热,面容干枯等症状。
E、补脾的一些方法:
第一,脾和胃相连,那就是吃,我们都知道黄色入脾,所以要多吃黄色的食物,像大豆了,胡萝卜,南瓜,黄花鱼,橙子,橘子那些,而且甘味也是入脾的,可以适当吃一点甜的食物,不要太多食物的五分之一就好,物极必反,补脾一个很好的食物,就是莲藕,最好熟吃,做熟的莲藕会寒凉变甘温,而且古人也说女人不可三日无藕,莲藕又滋阴又补脾,益血生肌,不过如果生病的话,最好就别吃了。还有山药,常吃有很好的美颜效果,像枣子蜂蜜红糖也不错。
第二,生活习惯,久坐伤脾,所以要多运动,少熬夜,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呆,会让脾有负担,要有一个好心情,要不会脾气郁结,少吃辛辣的食物,特别是夏天,补脾的时候,不要老吹空调喝太多冷饮,也伤脾。
3
第三,就是按摩了,三阴交足太阴脾常用的腧穴之一,长按对月经,补脾,失眠都有效果,而且还被说为不老穴,太白穴,是健脾的要穴,可以治疗各种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都可以,还有很多人都知道的足三里,都说常摁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所以多按也很好,脾俞穴,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作用。
补脾要有长期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才能让脾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