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声工作室||王海云:文化临洮托命人(中)
2018年第59期||总第171期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认为,中国人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并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需要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楼宇烈先生的见解,具有高屋建瓴般的意义。值得欣慰的是,楼先生的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尤其在民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甘肃临洮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学会会长王海云先生,就是楼宇烈先生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多年来,王海云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与洮河流域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起来,以真善美的道德观念感化人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被社会各界誉称为——
文化临洮托命人(中)
王长华
王海云向客人介绍城隍庙修复情况
受命于时 众望所归
2011年早春的一天,和每天的正常作息时间一样,王海云早上起来,总喜欢登上临洮城西面的二级台地,在西岩寺里转悠转悠。
脚下就是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心血——临洮县制氧厂,工人们早已经开始工作了,厂区面积不大,但里面松柏林立,环境优雅,收拾得井井有条。
再往下,就是波光粼粼的洮河,像一条蛟龙,穿过城区,往北流去。抬眼望去,整个临洮城尽收眼底。东边的岳麓山,还被笼罩在晨光之中。
西岩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火,于清乾隆十九年重建。次年,在此地还建有著名的“临川阁”和“望河楼”,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文化名胜之地。清代临洮诗人吴镇、李法、苟绘龄、潘兴敏等人曾留下数十首歌咏西岩寺和临川阁的诗篇和楹联。
时移境迁,这座洮河岸边的梵宇名刹,也衰落得破败不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壮丽宏制,难闻晨钟,也听不见暮鼓,屋衰人去,香火飘零,偶有几只寒鸦,在早春的寒风中瑟瑟地鸣叫着。
见此情景,王海云只能报之以叹息和惋惜。
正在踌躇间,忽见山下道中,有一长溜小车沿山盘桓而上,分明是朝西岩寺开来。
见此情景,王海云推测,肯定是县上领导带领的参观队伍,他立刻下意识地躲避,准备寻觅山间小道下山。
果然,是临洮县政府县长石琳,带领着南方某省的一批专家学者,来西岩山览城观景,考证临洮古城的风貌。
王海云正在下山的路上,此时心中似有鬼使神差,他却又不想下山了,如此徘徊寻思者再三,还是毅然上山。
石琳县长给参观者讲述着西岩寺的兴废及临洮文化古迹的境况。期间,他发现王海云也在游人之间,与寺院主持一块儿倾听。当谈及城隍庙修建及西岩寺修复事宜,王海云表达了临洮人民对恢复这处人文景观的殷切期望。
石琳县长当即表态,由王海云担当修建责任!王海云当场委婉地表示不敢当此大任!石琳县长当着临洮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陈体雄的面说,就这么定了!王海云没想到,晚上七点多钟,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打来电话说,石县长让给他通电话,在电话中石县长说:“你从事着企业,也参与了民间文化社团,能够搭建文化人士与企业家的桥梁,修复古建筑之事非你莫属!你应当担当此任,义不容辞,请不要推辞!”并仔细地向他询问修复这些建筑物存在着哪些困难。王海云这才知道,石琳县长是动真格的了,他那天的表态是代表着县政府对于打造临洮文化的决心。
王海云立即联络了县上德高望重的几位乡贤耆宿,仔细商量后,统一了口径,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当务之急是先修复城隍庙,再接着西岩寺,再然后文庙!
商议已定,他们将此意见上报给县政府。
很快,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并同意了这一方案。
2011年3月,呼应广大群众的要求,临洮县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经过多次座谈,决定成立“临洮城隍庙筹建管理委员会”,修复临洮城隍庙。
3月25日,各界代表在城隍庙召开会议,选举了委员会领导班子。众望所归,王海云当选为会长,焦世海为常务副会长,吴保强、张祖印、宿永智、潘瑞、祁得禄、周至睿、任永瑞、郑耀铭、罗永林、申教仁、石天龙等人为副会长。下设办公室、施工组、秘书组、宣传组、祭祀组等,正式开始城隍庙的集资动员、建设规划、工程施工等工作。
王海云(右)主持西岩寺修复庆典仪式
修旧如旧 巧解难题
万事开头难,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筹委会的统一意见和资金筹措问题。
临洮城隍庙筹建管理委员会大体由三部分人组成,文化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宗教出家人及四方信众。
当了会长之后,王海云才觉得,要将这三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并非易事。文化界人士自有他们自己的观点,想法有些清高,提出的建议有些空谈;企业界人士也有他们的想法、做法,有的观点也难以达成共识;至于宗教出家人、社会各界信众自有他们的见解,就更是各有各的想法,众口难调……
看来,要做成这件大事,比管理一家企业要难得多!
但是,只要本着虔诚的愿望,心怀着把慈善事业做好的出发点去做,一切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
王海云就是心存这种想法,尽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有时甚至是苦口婆心,反复商讨,尽量使大家的意见能够最终达成一致!
关于资金来源问题,王海云他们巧打“功德牌”,“造福桑梓,功在后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起全县建筑企业中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
天创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祁国文,就是临洮城隍庙里供奉的神祗——祁望的后裔。修复城隍庙,往大里说,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善行,往小里说,也是对有功于祁氏家族的崇敬!流芳百世是传统中国人的美好愿景!这个荣誉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你看南宋迫害岳飞的奸佞小人秦桧,至今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子孙后代就是花多少钱也改变不了这个“坏祖宗”的名声!这个道理,祁国文当然懂得!祁国文以祁城隍后裔兼企业家的身份参与了城隍庙修建并承担了整个城隍庙70多尊神像的雕塑工费,捐出善款78万元!
金泽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苟占国,也捐善款50万元!
接下来,何维彪、苟永胜、曹桂林、牟建邦、屠永庆、边国胜各捐款10万元!
全县2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00多位仁人志士解囊相助,共捐资200余万元!
各方信众,更是你10元,我5元,其间有许多感人的情景,在此不再一一尽述!
临洮城隍庙原建筑群规模宏大,一进三院,平面呈中轴线对称结构,主殿及古代府、县衙门位于中轴,其他建筑分列两厢,山门气势恢宏,大殿雄伟壮观,寝宫、配殿、廊庑、厢房、钟鼓楼、戏台等一应俱全,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彩绘砖雕庄严精致,尤其是木结构的建筑物,具有很高的美学和力学价值。可惜,由于历经战乱,期间经过六毁六建,只有大殿保留至今!历经八百多年,其间遭受地震、风雨灾害的侵蚀,竟然毫无变形,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古代建筑,在外观和造型上,不仅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一组建筑物,其主要建筑,必须建造得巍峨庄严,借以传达一种神圣肃穆之感!临洮城隍庙的大殿也是如此!
在高层建筑比较稀少的古代,临洮城隍庙的主殿巍然耸立在一片建筑群中,显得鹤立鸡群,卓尔不凡,昭示了城隍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而到了现当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原来气势不俗、巍峨肃穆的城隍庙建筑,被周围林立的高层建筑包裹于其中,由原来的“高地”成了一片“洼地”!这显然与城隍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极为不符!
如何使城隍庙的大殿“修旧如旧”,能够尽量保持原来的风貌,又能使它的殿基抬高一些,从而凸显它的庄严崇高的神圣地位呢?
在国内建筑学界,已有将古建筑“异地搬迁”的成功范例,但那种方法耗时费力不说,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将城隍庙的主要建筑物大殿进行整体搬迁,这将违背文物不可移动的保护原则,显然,这种方法不可取。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大殿在原址原地抬高!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出身于建筑界的王海云,首先对这个想法予以支持!临洮县的建筑界,在全省可是赫赫有名!大家集思广益,反复商议,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因为,整个大殿的框架是木结构,如果将它拆卸下来,再进行组装,很可能会破坏原来的榫卯结构,难以复原原来精巧的建筑结构!最佳的办法,就是使整个大殿的木结构保持不动,而将其整体抬高!
说起来,这个想法还得感谢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是他们在当年建造的时候,“提前”为后来人的维修着想了!
说干就干!王海云、潘瑞、赵希元、边小林等人,在整个大殿抬高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担任了工程技术总负责!
经过科学而紧张有序地施工,临洮城隍庙主题建筑大殿,被“人为”地抬高了1.2米!
这在国内建筑界,早已不是新闻,但在临洮建筑界,却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建筑科学的创举!
维修后的临洮城隍庙建筑群的风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特色,建筑结构融汇了宋代的“营造法”和金、元时代的“减柱法”,结构严谨,工艺精湛,体现出了极高的木结构力学的工艺水平。城隍庙大殿斗拱飞檐,梁栋翘角,是典型的“卷蓬式重檐歇山拱梁”木结构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建筑艺术特色,满足了人们的城隍崇拜的文化心理,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著名诗人吴辰旭先生在《重修临洮城隍庙记》中,盛赞王海云等人在城隍庙重修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岁开新际,中华复兴。有乡贤王海云等率众解囊,捐资重建。辛卯孟春,大兴土木。幸矣哉!传统回归,文明再彰;重修大庙,以遂民愿!目视崇楼广殿,仍以旧制;坛场胜构,一应俱有;众神仙尊,各得其龛,不亦钦乎!辅以现代化之设施,燔香火于堂内,张道德于宇外,天祓神佑,城乡荫庇,爰立碑以记之耳。
(未完待续)
王海云主持临洮城隍庙修复庆典仪式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投稿时请附作者照片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