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到本质,分析财务报表的几点思路
公众号:梁孝永康,作者永康赞赏
财务是了解一个公司最直观的窗口,我研究公司一开始就是从财务入手,看了无数公司的年报,做的笔记都有一米多厚,这些笔记按公司和年份编有目录,摆在我的书架上,很方便查找。十年前我每年看的年报应该在200份以上,那时候研究的公司范围广,后来不断收缩,现在每年也就看几十份年报,而且每份年报看的时间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长,因为看的多了,我很明确的知道我要看哪些重点,大致看一下就完事了。
以前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投资,其中约一半的时间是在研究年报。而现在投资只占我生活很少的时间,我只是偶尔研究一下投资,在这偶尔之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是看财报。因为我现在知道什么是核心,是重点,我只做最核心的事情,看财务报表也要看重点,看核心。
就一份财务报表来说,刚开始接触,总是一头雾水,每一个数字你都认识,但是密密麻麻组合在一起,你连基本状况都搞不清,更不用说知道什么是重点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快捷的方式,首先要多看,量的积累永远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第二个要思考,思考财务背后的东西,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对于有会计基础的人来说,开始会比较快,但是会计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除非你是学这个专业的,要不然大家都是零基础,连会计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不用羡慕懂会计的人,如果说通过财务去理解一个公司有十步要走,懂会计的人只是走了一步,我认识很多会计非常专业的人士,他们对投资对公司一窍不通,他们只是负责数据,不负责数据背后。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商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机器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一个专业都是这个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再厉害的专业人士,他们也只是拧紧自己的螺丝孔,站好自己的位置就行了。
世界越发展,知识越多,领域分工越细,我们只有深耕某一个领域,成为高手,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某一个领域的高手,他可以通过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来才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他会走的更远,达到更高的成就。而如果你没有自己深耕的领域,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看起来你什么都懂,其实和什么都不懂没什么区别。个人见解,扯远了。
对于不懂会计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也不是会计专业,也是从零开始。所以开始的时候,会比较慢,一份年报看一天还没看完,因为那些会计名词和要素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会去百度。而且年报后面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是对各种会计科目做详细注解,看多了也就知道了,无非是多花几个月时间而已。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专业的会计人士,没必要把每个科目,每个分类,子分类,每个细节都搞的那么清楚。(专业的会计人士往往也只是负责某一个科目,特别是大公司,分工特别细,他们也没有统筹整个财务三张表的能力)。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财务去理解公司,没必要因小失大。
当你看了一段时间财报,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就要去思考财务报表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实质(专业会计大多走不出这一步,他们只需要把第一步走的非常细,非常深)。财报的背后是一个公司,财务三张表的运作背后就是一个公司的运作,用公司经营的角度去看财务,你才能理解报表上的那些数据是如何运作的。就好像股票的背后是一个公司,不理解公司,股票就只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赌博游戏而已。
对我而言,我比较重视财务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毛利率和净利率。
当然是越高越好,说明公司业务的盈利能力很强,我们都喜欢利润高的生意。市场经济之下,资本是无孔不入的,一个公司能保持高毛利率,特别是高于同行的毛利率,绝对有其独特的竞争力,不然资本马上会进入,不用多久就会把你的高利润拉下来。高于同行毛利率的公司,要么是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要么有成本优势,你就要去研究公司到底具备什么优势。而且长期都能保持高于同行的毛利率,说明公司的优势是非常稳定的,是对手难以复制和超越的,这往往就是公司的护城河之所在。
我喜欢毛利率高而且能持久稳定的公司,如果长期毛利率还呈上升趋势,一般有两个原因,首先公司产品竞争力太强了,可以不断提价都不影响其销量,第二行业或市场需求扩展很快,公司不断扩张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个也需要产品有差异化有竞争力,不然售价也会由于激烈的竞争而下降,毛利也很难提升。格力前十年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收入只增长了2倍多,而利润增长了5-6倍以上。首先格力具有很强的品牌力,产品售价能稳住甚至上涨,而且规模增加让成本不断压缩,两边同时发力让中间部分的利润空间不断加大,这才是一个公司成长的最好状态。
高毛利率是高零利率的前提,净利率也能看出很多东西,能看出一个公司对费用的控制能力,也是经营能力的最好体现之一。福耀玻璃就是在费用端控制到尽善尽美的一个典型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重资产的制造业,toB的业务模式让产品很难有提价和溢价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压缩成本和精细化管理来挤出利润,福耀玻璃的毛利率十年来没有什么提升,净利率却在缓慢的往上走。不懂经营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数据的背后有多么伟大,这是企业管理做到完美,并且还在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表现。曹德旺先生的企业经营能力出神入化,这是我之前长期持有福耀5年的重要原因,虽然现在已经不持有了,但我相信福耀的优秀还会持续下去。
第二,存货和应收款。
当然是越少越好,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不好,从这两个方面可以很好的看出来。一个公司有大量存货和应收款,大概率不是什么好生意,除非它的存货越来越值钱,或者有大量的应付款做为应收款的对冲。要不然公司资金大量被存货和应收款占据,资金回报率肯定很差,还有坏账的风险。做过实业的人,即使是做个小生意,也能体会到存货和应收款的可怕,进一堆货压在仓库,客户买了东西还要赊账,一想就知道这样的生意做不得。
在一个企业的资产构成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有三类,现金类,存货类,和应收款,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这符合一个生意的运转流程,一个公司有厂房设备等固定的资产,也要进货,生产,销售这些流动性的资产。现金流,就是现金要流动起来才能成为一个生意,财务就是这个生意流动的记录。虽然固定资产占比太大也往往拉低资产回报率,就是所谓的重资产行业,重资产的行业一般也不是特别好的生意模式,但是固定资产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个生意的门槛,如果生意好,也能赚大钱。而存货和应收款比固定资产可怕多了,几乎没有啥好处。
第三,有息负债少
真正好的生意,可以产生大量现金,并不需要过多的借债,负债率太高的企业,一般不是什么好生意(当然金融企业除外)。当然我指的是有息负债,有息负债才是真正的负债,比如银行借款,债券等等。而像预收款,应付款这种负债,只是在会计术语上称为负债,而就经济实质而言,这反而说明企业竞争力很强,有很好的商业模式,现金流很好。你如果做生意,你的客户先给你把钱打过来预订,以后你再给他们发货,你肯定喜欢这种模式,意味着你有很强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但是在财务上客户打给你的钱也是负债,只是这种负债你肯定希望越多越好。
真正的负债就是我缺钱,资金链很紧张,需要去借钱才能维持经营。这种一般是要付利息的,有息负债不仅仅是多还一点利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其背后往往代表着公司现金流很差。比如你存货很多,大量资金被占据,或者你大量的应收款,客户的钱很难收回来,你公司无法经营下去,你只能去借钱才能继续下去。为什么我说真正的好生意不需要借钱,因为好生意有合理甚至丰厚的利润,没有很多存货和应收款,你卖出一个产品收到的钱总是比进货和运营花出的钱要多,资金只会越来越多,账上大量的现金,你根本不需要借钱,除非你是在高速扩展。所以你会看到一个现象,有息负债少的企业,账上总是有很多现金。
但是不代表不需要借钱的企业就一定不会借钱,适度杠杆可以提升总体回报率,只是这种企业即使不借钱,他们也照样活的挺好,而那些有息负债高的企业,如果不借钱,肯定活不下去。
第四,净资产收益率高
这是衡量一个企业最终整体回报率的指标,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是要去思考净资产收益率的构成。我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几点思考”里面详细的写了影响一个企业最终回报率的几个要素,利润利,周转率,负债率,这三者要达到一个符合自己生意特点的完美平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这篇文章,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第五,很少融资并有持续分红的能力
这里的融资是指股权融资,在会计当中,借债也是融资。我不喜欢需要大量借债的公司,对经常融资的企业也抱谨慎态度。因为无论是借债还是发行股票,都是为了筹到钱,一般都是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比较弱。一个经常融资的公司,即使成长很好,对于原有股东来说,也很难分享到成长的利益,除非融资所能产生的收益非常好,超出股权摊销带来的损失。而往往能产生这么好收益的企业,都有着非常好的盈利能力,也不会缺钱。真正好的生意,每年有大量的利润和现金流,除非保持高比例分红,要不然账上的现金会越积越多,他们根本不需要融资,除非公司在高速扩张,或者有重大的投资计划。
而且好的生意,回报率很高,投入很小的资金就可以取得成长。那些经常在融资的企业,本身公司的现金流就有限,业务的盈利能力也不是很好,投入很大资本,取得的回报却很低,因此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总是贪得无厌的。
分红也是如此,有着持续分红记录的公司,一般都有好的利润,并且利润质量很高。而且持续的分红是一个公司的股利政策,也是对股东回报的方式和文化。真正的好公司,很少融资,并且还有能力持续分红,由于不是百分百分红,留下来的利润还能保持公司持续成长。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的私人公司,你作为单一的大股东,你肯定希望自己的公司是这样的优秀公司。
第六,充沛的现金流。
我以前刚开始看财务喜欢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越到现在,我喜欢分析公司现金流。即使是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大原因也是为了分析现金流。现金流才是公司财务数据的最终归宿。其实我前面说的那五点,大部分最终都会回归到现金流。
比如存货和应收款,对现金流是一个最直接的影响,这两个指标不行的企业,现金流可想而知,都不用看,一定好不了,公司永远都处于资金紧缺的状态,哪怕你一年赚很多钱,账上总是没有现金。而这样的企业靠什么解决问题?靠借钱,因此有息负债肯定少不了。公司经营都需要大量借钱来维持运转,哪里还有持续分红的能力,经常融资也是避免不了的事情,特别是如果想要成长。
一张现金流量表,可以说明公司所有的活动,业务经营,投资和融资分红。因为公司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靠钱在运转,每一笔运转,都有资金流动的痕迹,所有的痕迹,最终都会汇集到现金流量表上来。而你单纯看现金流量表,你不一定能理解现金流。但是你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你就可以知道什么公司才能产生充沛的现金流。
前面那5点,大部分都做的不错的企业,现金流绝对非常的漂亮。正是因为有好的毛利率净利润,才有更多的利润,正是因为存货和应收款少,利润质量才是扎扎实实的,现金流才会好。正是因为现金流好,公司才不缺钱,才不需要大量的有息负债,也不需要经常发行股票融资,才有能力持续分红。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可以反映出企业的问题,因为财务报表是企业的影子,我们之所以研究财务,就是要从影子去推断企业本身的情况。
我曾经多次感慨,财务报表是商业世界的一个杰作,一个个数据就能反映出哪怕再大的公司的运营活动。就好像一个程序员,看到一组组代码就能想象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网上虚拟世界,是科学也是艺术,人类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事情,自从人类有了商业活动以来,就有了会计,以前是账房先生,后来为了适应高度复杂的商业活动,现在财务会计不断完成。但是会计永远有其弊端和局限,我以前写过相关文章介绍了会计的局限性。
比如你无法用盈利能力去判断一个初创公司是否优秀,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利润。当然这本身已经超出了会计范畴,会计只是负责记录,记录你以前的和当下的,如何去判断以后的,在于分析数据背后的人,而不是数据本身。只是就会计数据本身,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同样是负债,有息负债和预收款却是完全不同的经济实质。当然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弯弯道道,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多次谈及会计的局限性让大家可能产生理解错误,他为了避免大家的这种理解错误,经常给大家上会计课,但他自己也坦言,他也无法设计出更好的会计制度,因为没有事情是完美的。
就像我上面写的这6点,也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分析财务的思路,而没有绝对的标准。并不是说没达到这几点就不是好企业,也没有说毛利率达到多少才是好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不一样,有些企业50%的毛利只是很普通,而有些企业能做到30%就非常厉害了。我们要理解财务的原理,才能融会贯通。我们要知道财务的局限,才能避开错误的理解。财务背后的本质是生意的运作,我们要多去琢磨生意本身,结合生意的运转才能理解财务的运转,最后反过来我们才能通过财务数据对一个公司做出自己的判断。
2020.10.22 梁孝永康写于贵州遵义习水县
公众号:梁孝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