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轮爆炸沉没 酿中国最惨海难 原因至今不明

谈起世界上的海难,除去战争导致的以外,影响最大的,国外有“泰坦尼克”号海难,国内有“太平”号海难。这两次海难,前者1517人遇难,后者932人遇难。这两起海难后来都拍了电影。但是,1948年12月3日发生的“江亚”号海难,死亡人数远超以上两起海难之和,是中国航运史上最惨痛的海难,但原因至今扑塑离迷,没有定论。

背景:战乱逼近,人心惶惶

说到这次海难的背景,实际上也就是战争。1948年的中国,解放战争如火如荼,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在辽沈战役中已经惨败,平津和淮海战役虽接近尾声,但国民党军败局已定。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开始南逃

淮海、平津两大战场的隆隆炮声,上海滩谣言四处蔓延。大量在上海经商的宁波商人,从11月下旬就携家带口离开上海,回宁波老家躲避战火。因上海到宁波部分铁路因抗战被拆除,从上海到宁波最快的就是坐船。

于是,几乎每一班到宁波的商船,无论客轮还是货轮都是爆满,但无论有票没票的,有门路没门路的,只要想离开上海的,都纷纷潮水一般涌向码头。

十六铺码头

12月3日,天气很好,上海招商局的“江亚”号出港,驶往宁波。“江亚”号此番航行,究竟载了多少旅客,精确的数字至今没有查清。

该船核定载客2250人,但当天该船出港报告单上的数字,已经是2786人,其中乘客2607人,船员179人,已经超载。但由于战火日益逼近,船票空前紧张,许多旅客无法买到票,只能是想尽方法先上船、候补票,仅上船后补票的乘客就有700多人。至于通过各种渠道混上船的无票乘客,比如船上水手私自带上船的亲戚朋友,一些旅客私下给船员好处借此逃票等,没有统计,但保守的估计至少在1000人以上。

七算八算,实际上船的有4000多名乘客,也有的估计达到4600多人。据幸存者回忆:当时船上到处都是人,连走廊里都坐满了。此外,船上还载有175吨货物。

船舶:下水九年,性能优良

“江亚”号前身,是1939年日本神户制钢播磨造船厂为“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建造的客货轮“兴亚丸”,同批次建造的还有“宁波丸”号。

原日本“兴亚丸”号

据史料记载,“江亚”号船长113米,宽17米,深4.7米,排水量3365.7吨,总吨位3730吨,设计载客1186人,这在当时中国沿海,已经是很大的船了。“江亚”号的动力,为4座烟水管混合锅炉和三联蒸汽机,总功率2500匹马力,双桨推进,最大航速18节(1节=1.852公里)。“兴亚丸”号造型漂亮,设备先进,除载客外,还可载货1500吨,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客货船。

抗战胜利后,“兴亚丸”号作为战利品留在中国,被中国海军总司令部接收,为补偿国营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国民政府将其转拨招商局营运。

改称“江亚”号之后

招商局接受“兴亚丸”号后,对其进行了改造,增设了高等餐厅、休息室等,使之接近欧美一流客轮的水平。船名也改为“江亚”号,由于拆除了部分货运设施,载客增至2250人,专驶上海至宁波航线,是跑沪甬航线最豪华的一艘客货轮,也是当时招商局拥有的六大新型客轮之一。当地只要有接待任务,一般都交给“江亚”好承担。据报载,当时被称为“塞上之花”的新疆歌舞团访沪,当局为了使这些“戈壁儿女”有一个观海的机会,曾借用“江亚”号招待新疆客人。至于招商局内部的招待庆典活动,那更是离不了“江亚”号。

“江亚”号下水投入运营不过9年时间,这对商船来说不算长。当时跑上海至宁波这条线的,除“江亚”号外,还有一艘同型船,即“江静”号,原为接收日本的“宁波丸”号,两船对开。因船舶先进,整个航程仅需12小时。据说至出事时,“江亚”号在上海到宁波的航线上,已经行驶800多次,没有出现过问题。

爆炸:突如其来,毫无征兆

1948年12月3日下午4点30分,“江亚”号由上海十六铺3号码头起航,开往宁波。只当天傍晚时分, “江亚”号已行驶到上海吴淞口外,进入正常航行状态。

停靠在码头的“江亚”号

当晚膳的钟鸣响之后,舱内到处都是一片津津有味的咀嚼声。船长沈达才也离开驾驶台,前往餐厅就餐。沈达才,上海川沙人,船舶专家,爱国人士,“江亚”号海难时身负重伤,建国前夕从国统区驾船起义投奔解放区。

当晚6点45分,“江亚”号已行至横沙与白龙港之间的里铜沙洋面(今合庆镇向阳村东侧),即北纬31度15分、东经121度47分。突然,一声炸雷似的巨响,从“江亚”号右舷后部传来,巨大的船体随之剧烈震动,所有灯火顷刻熄灭。

爆炸处是“江亚”号船体最下部的货仓和四五等舱,冰冷的海水也首先从这里涌入。由于旅客太多,此处是人挤着人。更为不巧的是,因为逃票乘客众多,一次颇为严格的查票也刚刚开始,为防止查票时无票乘客外出躲避,四五等舱的通道均用铁栅门锁了起来。

爆炸发生后,船舱内漆黑如墨,冰凉的海水哗哗涌入,男女老幼,惊惶万状,纷纷向船顶甲板夺路奔命,被挤倒踏死不计其数,大部分旅客根本来不及冲出船舱,瞬间就被海水吞没。

事后调查,爆炸地点是“江亚”号右舷后半部,自护船木下缘起下方,被炸成一个长6.1米,宽2.4米的大洞,面积为14.64平方米,爆炸威力巨大,波及尾部上下几层甲板。

据有关媒体报道,听到爆炸声,沈达才迅速返回驾驶室,得知不是轮机、锅炉爆炸。由于爆炸发生船尾,与爆炸处紧挨的电报房瞬时殃及,报务员一死一重伤,被炸得血肉横飞,收发报机损毁,与外界联络中断。

沈达才决定自己去船尾看看,但他刚走上甲板,惊慌失措的乘客四处奔跑,拥挤不堪,令他寸步难行,只能再退回驾驶室。

这场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船体已开始发生了明显倾斜, “江亚”号随时有沉船危险。沈达才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知道船已无法挽救,遂下了第一道命令:“船头向右转90度,离开航道,紧急冲滩”。

里铜沙一带水位不深,“江亚”号如果能成功冲滩搁浅,那么浅滩就能阻止“江亚”号船体下沉,挽救大部分旅客。

随后,沈达才下了第二道命令:“立刻拉响汽笛求救”。但原本应该响六声的求救汽笛,只响一声就无声无息了。

海水上涌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连“紧急冲滩”也无法做到了。不到5分钟,“江亚”号已经沉没大半。10分钟后,汹涌的海水已盖没甲板。

船的部分上层建筑露出水面

由于失事地点恰为一浅滩,“江亚”号并没有完全没入水中,烟囱、桅杆以及悬挂的救生艇仍露出水面,然而慌乱中,加之天黑,竟无人去解开救生艇的缆绳。

由于沉没的太快,大部分乘客都被困在船舱里淹死了。

救援:多方努力,收效甚微

爆炸发生时,附近水域有若干船只经过,其中不乏侠肝义胆、慨然援手者。

一艘“金源利”号机帆船,不顾自己危险冲过来,船头对上了“江亚”号的船舷。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江亚”号太大,而“金源利”号仅300吨,很可能在救援时被沉没中的“江亚”号拖入水中。

救援船只

打捞遇难者遗体

“金源利”号抛掉所载货物,冒险靠上“江亚”号后,有453人跳上“金源利”号获救。但“金源利”号太小,上了这么多人后,两边船舷接近海面,眼看就要沉没。万般无奈下,只能砍断缆绳,向后倒车开走,中止救援。遇难者看到救星走了,急得大声呼喊,情况非常凄惨。“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见状不忍,遂又命放舢板两只,拖在机帆船尾部,绕“江亚”号数圈,又救起30余人。

在“金源利”号全力营救之时,途经该处的招商局“茂利”轮、中国渔业公司“华孚1号”“华孚2号”渔轮也赶来参加救援。“华孚”号代“江亚”拍出S.O.S.求救信号,并救起浮在水上的旅客26人。“茂利”号救起223人。这几条船总共救起811人。

招商局获悉后,即派“秋瑾”“济安”“江静”“海丰”等船前往营救。晚上10点左右,“江亚”轮的姐妹船“江静”号第一个赶到现场,救出最后一批获救的幸存者。此时,海面上还有一些零散的落水者,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后挣扎的能力,渐渐被冻僵,沉入海底。

潜水员水下探摸救捞

三天后,招商局派多艘船到失事地点打捞遇难者遗体,至当年12月底,共打捞出有名有姓的遗体1383具,其中男性629人,女性414人,男童208人,女童132人。尚有很多死者被困船舱无法打捞,总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

原因,众说纷纭,至今无果

海难发生后,宁波人旅沪同乡会成立了“江亚轮惨案善后委员会”,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当局和招商局提出赔偿要求。按照国民政府交通部规定,国营招商局和各轮船公司的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均由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办理。旅客所缴保费,按统扯费率3%附加于船票内,由国营招商局和各轮船公司定期结算。而招商局对此则以“失事原因尚未查明”为借口,对赔偿问题既不拒绝也不表态。就这样调查来调查去,仍无定论。此后未及一年,国民党政府倒台,“江亚”号海难赔偿不了了之,也有说法是每个死者家属获得了几担米补偿。

遇难者遗体

至于海难原因,1948年12月7日,招商局特邀中国渔轮公司、上海轮渡公司,轮机师总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14位专家,协同航政、监察等部门的代表,乘船前往失事地点勘察,力图查找轮船失事原因。

与此同时,民间对于引起海难的原因说法也很多,有锅炉爆炸、偏航触礁、定时炸弹、货物爆炸、误触水雷、飞机坠落等。

“锅炉爆炸”说。是最早被提出的,“江亚”号幸存者也多倾向于此。有幸存者事后也反映“轮上管理及其人员,每于轮出吴淞口后,即擅离职守,聚众赌博”,忽略锅炉压力,引发爆炸。但招商局多次派潜水员下水勘察后,确定锅炉房完好无损,爆炸位置离锅炉有近20米远,中间还隔着引擎室,而且烟囱保存完好,否定了锅炉爆炸的说法。

“偏航触礁”说。经调查,“江亚”号航线被证实无误,因此偏航触礁的可能也被排除,

“定时炸弹”说。这一说法,在招商局组织的调查中被直接否定。调查组认为:“江亚”号被炸裂处长6.1米,宽2.4米的大洞,面积为14.64平方米,且波及好几层甲板。个人携带的定时炸弹或其它爆炸物,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货物爆炸”说。也就是怀疑船载货物中夹带有爆炸品。当时“江宁”号确实载有175吨货物,但均为普通非危险品的杂货。经调查,并传讯生还的“江亚”号理货员,查明船载货物中并无爆炸物夹带。

“误触水雷”说。这一说法流传最广,也是现在很多历史研究者认可的推测。抗战初期,国民党海军在长江口水道布置了大量水雷,以抵抗日军进入内河,后来盟军轰炸机也投掷了很多水雷封锁日军海上运输。国民政府在战后进行了扫雷,以疏通海上航线。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海军成立扫雷艇大队,实施了大规模清除水雷作业。尽管国共双方先后下大力气清除水雷,但百密一疏,有所遗留也是可能的。但据招商局潜水员水下调查报告:“裂口处的钢板向外翻出,下端却又向内凹进,形状古怪”,与水雷在船体外爆炸造成的破坏并不完全相符。

“飞机坠弹”说。来自招商局经理胡时渊所撰《我所知道的江亚轮沉没真相》一文。在“江亚”号海难后,胡时渊曾接任招商局经理。他在文中披露:上海解放前夕,招商局董事长徐学禹曾在国际饭店和国民党海军部长桂永清吃西餐,由胡时渊作陪。席间桂永清诱劝他们去台湾,谈到:“江亚轮在吴淞口外沉没,是被我海军飞机坠弹击沉的”。据台湾“中央研究院”所编《中国民国史事日志》中,却作了如下记载:“招商局‘江亚’轮在吴淞口北炸沉,旅客三千余人遇难。”承认了“江亚”号是被炸沉。此说法的疑点是:仅是一人之言,尚待旁证证实。况且桂永清是当时国民党海军部长,没有理由主动说出所谓“真相”、给自己揽上责任。

总之,这么多年来,关于“江亚”号海难的各种考证层出不穷,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能够对这件事盖棺定论。它爆炸沉没的真相,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后来,打捞翻新,走向新生

打捞“江亚”轮的计划始于1949年初,招商局先后邀请日商洽谈,但最后因预算高达19万美元而作罢。后来,招商局邀请美国打捞商到沉船地点观察,美商认为没有办法打捞,并建议为疏通航道,最好把“江亚”号炸掉。由于潮流冲击等作用,“江亚”号逐渐断裂成两段。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从政治角度考虑,同时也为清浚航道,决定打捞“江亚”轮。当年8月20日捞起后段,并随后抬捞进港;10月30日,沉船的前半部分也被抬浮至宝山附近浅滩搁置。前后160余天,终使“江亚”号重见天日。

“江亚”号残骸

据统计,这次打捞共捞获不完整的骨骸2大箱4小箱,各类首饰上千件,大小金条21根,小金块5块,金镯51只,金戒指228.5只,折黄金287两多。此外还有钻戒、宝石戒、银元、银器、外币等。这些物品除其中少数的有私人印记还可以辨认外,绝大部分无特殊标记。1957年4月23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江亚”号捞获物资善后处理的帐目。捞获物资除发还死者家属、修建公墓外,结余的交由上海市救济会统一处理。至于捞起的死者遗骨,经死者亲属同意,在古北路永安公墓安葬。至此,“江亚”号的善后处理方告结束。

捞起后的“江亚”号残骸虽已断裂成两段,但钢板、机器、锅炉等都完好,具有修理恢复使用的价值。1956年8月23日,江南造船厂与上海海运管理局签订了“江亚”号恢复性大修理工程合同,确定在 “民主3号”船(原江泰轮,即日制“兴泰丸”轮船)改装设计图纸为基础,对“江亚”号实施修复改造。1957年1月,上海海运管理局将此项工程移交长江航运管理局承办。稍后,长航局与江南造船厂又签订了修理合同。

完成修复的“江亚”号

1958年11月30日,“江亚”号完成恢复性修理,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向长江航运管理局交船,用于长江客运,往返于上海和武汉。1966年11月,“江亚”号改名为“东方红8号”。1979年1月30日,“江峡”号与“东方红8号”在南京草鞋峡相撞,“江峡”号沉没,经济损失达500万元。

1983年,“东方红8号”退役,停泊在武汉港月亮湾码头,作为长轮武汉公司船队的水上基地。2000年6月,“东方红8号”辗转卖给温州拆船个体户。不料,当年7月8日,船上工作人员在拆卸时,不慎引燃了机舱内油污发生火灾,结果被烧得体无完肤。2001年春节前,“东方红8号”残骸被拆除。(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