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女高管骂用户是“屌丝”后离职:职场表达,这4个雷区千万别踩!

作者:躺糖
编辑:躺糖

PS:今天文末有赠书~记得看到最后哦!

嗨早上好,我是专注于揭露各种职场真相的躺糖

临近年底,各大行业都在冲击 KPI,编辑部瓜田也要迎来一波丰收季了,今天邀请大家一起来吃的瓜,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影响力极大!
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媚,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上,因为一句话,引发全网众怒,她说:
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
等等...得屌丝者的天下?
这意思是,买小米手机的人,都是屌丝吗?
好家伙!听到这话,就算我不是小米的粉丝,也觉得有被冒犯到!
大部分人都知道,小米主打年轻用户群体,这段发言,无疑是把「年轻人」和「屌丝」划了等号。
且不说「屌丝」这个梗已经过时好多年了...起初它的兴起本就是一种「自嘲」,或者好友之间的互损。
这个词发展到现在,如果从公众人物、媒体口中表达出来,基本上都是贬义的。
而王媚作为小米的一个管理层级别的人物,把这个词拿来形容自家品牌的用户,显然不专业,也不妥当!
或许意识到自己说的太直接,后面她还接着解释了一句: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屌丝了,所以我们要做高端机了...
可是这句话,反而进一步得罪一波老用户。「以后要做高端机」,那意思就是之前都是做的中低端,为屌丝准备的?
王媚女士的发言,可能真的只是口误,但无心的伤害有时候更致命,而且在对外发言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不小心犯了错,引咎辞职都只是轻罚。
职场上表达,和我们日常不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规范,哪些话该说?哪些内容不该说?该怎么说?这是一门学问。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点建议,避免踩雷。
网络用语,要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工作对接,还是和同事的日常沟通中,我们多少都会用到一些网络表达。
互联网更新太快,表达不及时跟上,就很容易出错。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对于「屌丝」一词的互联网演变,可能王媚是不太清楚的。这个 8 年前就火起来的词,传用至今,早已变成了一种讽刺。
想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千万要注意「与时俱进」,注意它的准确度。否则,一不小心就出糗。
比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工作人员曾爆料,黄圣依参加节目时,经常会激动地说一句「筋!」,他们吓一跳以为是抽筋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想说的是「淦(gàn)!」
这样的笑话,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可以理解,但在职场上发言时,处于一个比较严肃且体现专业度的氛围,还是严谨一点比较好。
在用任何网络词汇之前,确认一下正确读法和含义,以及适用的人群、场景等等,多花几分钟了解,很可能会避免一次重大失误。
汇报总结,体现专业感
王媚在年会上发言的那段话,其实是在描述自家品牌的「用户画像」,解释小米的用户群体有什么特点。
如果她在表达时,用专业的词汇去形容,就不会出现引发众怒的情况。
比如,从年龄、性格、消费喜好、职业等方面来描述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比起一个网络用语要准确得多。
另外,除了专业术语,在做汇报总结时,加上数据和对比会更有说服力。比如:
今年的女性粉丝比去年上涨 5%,比起买电脑,她们更喜欢买手机...
如果想让汇报更有逻辑性,可以顺着时间的发展来说,有一个「过去/现在/将来」的万能法则
任何工作都可以用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描述,既能展现已得成绩和努力,也能公开未来的目标和野心。
过去,小米想要抓住的群体是...;通过...努力,现在的粉丝...;将来,我们打算...
其实王媚这次在表达时也用了这个逻辑,但内容太不恰当了。
一份好的总结+汇报,就是一次不错的职场展示。所以在表达时,注意专业词汇+数据和对比+内容逻辑,做到这 3 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业感。
对外发言,注意立场
针对王媚事件,不少网友吐槽:「她这是在拿着老板给的工资,出门就拆老板的台。」
这话不假,因为她好像还不太清楚公司的发展理念。
雷军在今年小米 10 周年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敲重点,「全球最好的手机」其实就是在表态,小米手机不止价格便宜,性能也高,购买小米手机,是理智消费的行为,不是「屌丝行为」。
他还说,「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这 10 周年还没过呢,就出现和公司理念完全不符的言论,对品牌形象无疑是一次重击。
这件事也警示我们,工作中要时刻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是个人,而代表了整个集体。
对于公司的理念和战略发展方向,也要时刻关注。作为公司的一员,任何人走出去都是一张名片,都有进行对外交流和发言的机会。
所以,注意立场很重要!
客户对你的信任只有 100 分和 0 分,对外跟进任何工作时,都要仔细思虑过后再表达,否则很容易马失前蹄!
演讲前,做好风险预警
没经过审核和训练的稿子别随便拿上台。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想和年轻人打成一片,除了知道他们流行什么,还要了解他们讨厌什么。
王媚女士的失误多半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风险预警。自己的演讲稿里,有哪些可能是敏感词汇,哪些表达容易引发舆论误解、甚至激发抵触情绪...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
如果单纯看文字稿,无法做出预警判断,可以提前预演一下。
邀请身边的几位同事/朋友,来做自己的观众,然后对着稿子反复进行模拟练习。
有些句子,看文字版觉得没毛病,口头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对劲了。
而且对于模拟观众们的感受,也可以作为参考,大家感到不舒适的表达有哪些,怎样修改更好?...这些通过实践,都能更好地进行调整。
最后一点就是心态。假设自己在演讲时表达出错,该如何化解尴尬/正确调整现场氛围?
比如,准备一个合适的笑话;或者诚恳地表示是自己个人的立场,挽救公司形象;直接接受现场指正...
聪明的人,不做没有准备的发言,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机遇还是危机。
职场上,优秀的人,往往都有「一言兴邦」的沟通表达能力。
只有沟通,并且善于沟通,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合适地表达,才能更加得体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蔡康永说:「you are what you say」——「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在万物皆可贴标签的时代,我们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要注意,不侵犯、不伤害他人。
不仅是内容,还有语气,因为语气传达了话语者的态度,有时候表达的意思比内容更为强烈~
今天分享的职场表达 4 大雷区,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个「在看」!和躺糖交个朋友吧~

💬
你们在职场表达/沟通时,有过说错话的时候吗?
对于职场表达,你还有什么想给大家分享的建议,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我们会在留言区随机抽 3 名小叶子,各送一本《高效写作》
不会表达?那就从写作开始
写作是锐利的沟通神器
6 大方面,23 个关键环节
帮你建立牢固的职场护城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