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渎神韵 | 作者:冯小青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

济水之源,北海之畔,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也是我可亲可爱的家乡。济水之源的神奇、北海之畔的灵秀,古老传说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让我对这片土地有着说不尽的挚爱,对家乡的水文化更有着道不尽的情缘。
绿意葱茏的日子,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拜访济渎庙。
走进大门,一条笔直的甬道绵延至视线尽头,直通里面的大殿。我信步前行,陪伴左右的是挺拔的树木,树干是她们婀娜的腰身,树枝是她们修长的手臂,每一片树叶都是金色的长发。将要离、专诸、干将、白喜四位武士请进大庙看护殿堂,这是绝无仅有的。走进中殿,只见四位武士威风凛凛,手握兵器,直视着前方。这几位武士进大庙和战国时期的伍子胥有关,据说伍子胥死后曾一度当上了济渎神,所以鞍前马后跟着伍子胥闯荡天下的四位将军,也被请进济渎庙,成了大庙里专职的守护神。
四位将军供职的殿堂处在济渎庙的正中,很多来过这儿的人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以殿堂为基点往里看,甬道是歪的。济渎庙被建成龟形,在于济水。发源于王屋山的济水,伏流百里,平地开泉。
济渎庙里的四口泉眼令大庙的外形如同踏海的金龟。向着东南方汇入大海早已成了理想化的济水的化身,因此,修建专供祭祀济水的庙宇当然要遵从这一定式了。同去的老兄侃侃而谈,他已来过多次,关于济渎庙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穿过中殿,来到一个亭子,举目望去,一个高大的石碑稳稳地托在一只乌龟背上,这块石碑高520厘米,宽173厘米,厚47厘米,碑面上刻有529个字。这是朱元璋颁的“大明诏旨碑”。古代中国上至皇亲,下到百姓,死后都喜欢借着石碑自我表彰。不过,这么大的石碑却是很少见。
洪武三年,也就是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刚刚坐稳龙椅的他就颁旨制作了这块大石碑,对外叫做“大明诏旨碑”。朱元璋为什么要颁旨刊印这块石碑?碑文开头,朱元璋是这样表白的:“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朕奋起布衣以安民。”大意是因为元朝的失误导致群雄纷争,国家分裂,朱元璋自我标榜,他的奋起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下诏立碑对稳定明初的政局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知不觉间,眼前出现一个大平台,这就是济渎庙。济渎庙初建于隋朝,是为了祭奠济渎神修建的。后来经过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王朝的数度扩建,济渎庙成了现存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神庙。可惜呈现在面前的是个土台子,中间有18个石墩,同去的人介绍说,历经战乱,文革时期的破坏,昔日的大殿早已难觅踪影。我站在一个石墩上,目光穿越千年,遥望当年大殿的堂庑阔大和气势恢宏,仿佛感受到大殿内威严森立,众兵将执戈待命,济渎神正在宣读济水管理事宜。
济水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以至于人们要对它敬奉有加呢?两千多年前的《尔雅·释水》里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这里所说的济,就是济水,济水曾经是一条发源于王屋山,流经河南、山东,独流入海的大河。远古时期,济水曾经是一条大河。面对着时常泛滥的济水,古人认为济水是神,也有喜怒哀乐。后来,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起被尊为渎,“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济水神被称作济渎神。因为供奉着济渎神,济渎庙被修建得很是阔绰。大庙座北朝南,占地数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三百多栋。对于济渎庙的初建时间,庭院内的两颗汉柏可以佐证,这两颗汉柏都超过了1800年岁,再细看,树上仍是绿意正浓。济渎庙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
凡庙里的神,要么慈眉善目,让人心生敬意;要么怒目而视,令人胆寒心惊。当我急急地探访济渎神时,却很是惊讶。没有了济渎神供奉的场所,他在哪儿呢?迈进济渎神住的寝宫,迎面是三位端庄慈善的夫人。“瞧,济渎神在床上睡觉呢。”身边的老兄又提醒我。原来靠右边角落有个酣然入睡者,这就是庙主人。济渎神双目微闭,大事小情都靠夫人帮着打理,三位夫人各司其职,分别为济渎神掌管官员任免、经费开销和生活起居。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像这样接受香火,众神之中唯有济渎神。如此不劳而获,还能长时间接受众人的供奉?一位慈眉善目的道士看我满脸疑惑,笑着说:你看门上的这副对联:河神高枕农无患,黎庶安康民长歌。因为把济水管理得好,所以,济渎神就可以长睡无忧了。一千多年来,王朝更迭,济水这条大河佑民平安,年年风调雨顺,自然大庙的香火从来就没断过。
小北海,来到济渎庙不能错过的风景。漫步在小路上,青石铺就的路面依旧清晰,被历史的脚印打磨得斑斑驳驳,栏杆上的狮子被游人抚摸得油光可鉴。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在水面,水中涟漪轻轻摇荡,潺潺流动,路边的小草在风中舞蹈,“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欢迎我的归来。
走在延伸的青石小路上,顿生时空转换、物我两忘的错觉。在北海边,在这样一个喧闹的午后,我可以尽情体味远离市井喧嚣的时光,追溯滋养我们的发源地——济水之源。
曾经济源师范就设在这儿,后来作为济源第一中学校址,曾为济源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学子。也许是得了济水的灵气,或是因了济渎神的庇护,凡在这儿学习过的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这方清幽僻静的所在,这片灵秀神奇的水。是什么让人如此激动?是庙的魅力,那静默中蕴含的无穷神奇?还是这圣洁的水,那辽阔中蕴含的宽广胸襟?我俯在水边的栏杆上,久久回味:这潭幽深的绿呀,这纯洁无瑕的静谧,让人以朝圣般的虔诚扑倒在你的脚边,重温你绵绵不绝的温存和滋润。面对这池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相同的是——每个人内心都是温暖的,幸福的。
“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我抚摸着苍松翠柏,在阵阵凉风中,感慨1000多年前的历史变迁。济渎庙集北方粗犷与江南的秀美为一身,高堂大殿,小桥流水,雄浑但不失秀丽。
漫步在济渎庙,波光粼粼的小北海,苍劲青翠的将军柏,神采依旧的元石狮,历经千年的古瓦旧墙,它们见证济渎庙的兴衰繁荣,更庇佑着济源人的平安与梦想,延伸这片土地的荣光与希望!

作者简介:冯小青,河南济源人,任教于河南济源高级中学 ,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一百余篇。

审核:赵公文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

  • 邂逅济渎庙--济水缘何为“渎”?

    今年春夏之交,几个好友带着孩子从黄河以北的孟津出发,原计划开展一次以"武王伐纣"为主题的殷商文化之旅,看一看孟津会盟.修武誓师.牧野之战.朝歌定鼎.怎奈途中车流滚滚,看过孟津之后, ...

  • “话说济水” 征文 | 庙街古庙会 | 作者:上官士军

    济水源头的庙街古庙会是独特而又神秘的人文商贸集市,蕴含了千年的人间烟火气.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而形成的一种集市形式,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而庙街古庙会的独特性在于小满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在呼唤 | 作者:大愚

    .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济水在呼唤                                 --沿济水故道走过 公元2019年初秋时节,一行人从济水源头出发, ...

  • “话说济水” 征文 | 龙潭夜月 | 作者:王强东

    嚣尘不觉随心远,清旷犹能与日谋.喜欢龙潭.延庆寺.舍利塔的静与幽-- 济源城北有济渎庙,始建于隋开唐二年(582年),济庙里有一座小北海,乃济水东源.西去二里远有一龙潭,为济水西源.龙潭北岸,有延庆寺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源头的泉 | 作者:张君霞

    济水发源于济源王屋山太乙池,一路潜行数十公里至济源城北分两个源头复出地面,东面的就是济渎庙内的济渎小北海,西面的就是龙潭寺内的龙潭泉.济水在济源境内全长不过几十里,但沿线溪流.古泉众多.据<济源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缘 | 作者:杜伟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的模样 | 作者:安安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 生长在济水之源,却从不曾看见过济水的模样. 济渎庙里那一方清澈,该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的畅想 | 作者:张永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吟(组诗)| 作者:陈敏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悠悠 | 作者:宗燕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