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论道 | 顾景林:生态的真谛(精编)

生态的真谛(精编)

顾景林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在地球上有些条件是天然能够得到部分满足的或可被替代的,譬如,在植物工厂可以用发光二极管光照系统发出的红蓝光替代日光,可以用水培或栽培基质进行无土栽培,在太空舱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都是人工创造的,空气和水也是经人工处理循环利用的。水是生态的基础,是影响生态的关键因素,有了水就能够生长植物,滋养动物,形成生物链,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
  地球表层的所有热量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热,其它都是次生、次要因素。在与太阳的距离和地球相当的月球上,受阳光直射的地方,表面温度高达127℃,一旦脱离阳光照射,表面温度很快就会下降到-183℃,温差高达310℃。地球因为有海量的水的巨大热容量的恒温作用和大气层对阳光的衰减及温室效应才获得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不然就和月球差不多。
  气温升高可增加无霜期,改善高寒地区气温条件,使更多地区,更长时间适宜植物生长,使冬闲田减少,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增加农业的气候资源。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整个作物的种植带北移了100公里左右。包括一年三季的作物地区和一年两季的作物带都向北移动了100公里左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几年增产或丰收。粮食长期自给不足的俄罗斯,近年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小麦出口量连续三年越居世界第一。事实证明气温升高并没有造成象一些气候危机炒作者预计的那样给农业带来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相反,显著地促进了农业增产。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生物质,给人类带来食物、能源和材料。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浓度若能增加一倍,可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大幅度增加农作物产量。
  植物工厂一般将温度设定在20℃到25℃之间,将二氧化碳浓度设定在800到1000ppm之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仅400ppm左右),地球上很多地区的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都达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理想值,建设温室大棚以提高气温,施用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以使植被生长更加茂盛,反过来又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作为自由水面的海洋蒸发率大于陆地农田的蒸发率,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洋蒸发水汽降落到陆地的概率大于陆地蒸发水汽降落到海洋的概率,因此气温升高造成的蒸发导致的降雨对陆地水分的补充总的说来大于陆地蒸发造成的水分损失。气温升高及其造成的海水蒸发和降雨有利于西北地区雨热条件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偏低,尤其是西北,水汽含量水平达不到降水的阈值和其它条件,降水稀少,但在高寒山体存在凝霜结露的独特降水形式。
  近年随着温度升高,海洋水汽蒸发增多,水循环加剧,带来西北降雨增多。
  在西北,干旱缺水是主要矛盾,由于常年降雨稀少,疏于防洪设施建设,降雨增多时出现洪涝灾害是情理中事,算不上什么问题。是旱亦忧,雨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老天爷只要能够把水送到大西北就算尽到了它的责任,剩下的防洪排涝是人类应该做的事,南方早有成功的经验。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人类的作用不可或缺,南方防洪排涝设施的完备是自大禹治水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幻想人类无所作为就能达到的所谓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状态,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竺可桢等物侯学家通过大量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史料研究指出:历史上曾经有过气温比现在高约3℃的时期,那时西北地区气候暖湿、降水丰沛、地表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生态环境比现在更好。这一论点和近年西北地区降雨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多是相互印证的。
  恭喜大西北迎来气候进入暖湿季的好兆头!

参考文献

1、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人民日报》1973年6月19日|http://www.weather.com.cn/index/lssj/11/374875.shtml

2、没有土壤阳光也能“种”菜|

《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7-06/09/20/rmrb2017060920.pdf

3、气候变暖导致“冬麦北移”|《人民日报》2014年04月16日|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416/c1007-24901021.html

4、《中国大百科全书》

推荐全网最值得一看的公众号!

讲地又讲理

(0)

相关推荐

  • 2.3亿年前,下了200万年的暴雨,成因可能会再次出现

    2.34亿年前,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雨降临在古老的陆地上,雨水浸透了大地,持续了200万年的时间,这就是发生于晚三叠纪的卡尼期洪积事件.当洪水退去,生态系统发生剧变,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恐龙 ...

  • 最新警告:全球平均温升1.09度,或令亚洲更脆弱

    导  读 昨日,联合国气候科学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这一题为<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的报告,是自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 ...

  • 干掉沙漠、消灭荒地,连BBC都承认中国植树造林贡献“被低估”

    2019年时,NASA曾发表报道称:和20年前相比,地球变得更绿了,而其中主要的贡献则是来自中国和印度.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只不过,我国之所以变绿是因为植树造林,而印度之所以变绿是因为农 ...

  • 气候异常,更要拿起园铲!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248]天 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情歌中都能找到踪迹:谁曾说世间将会走进温室世纪,可惜对不起,心早已死,追忆的北风暗地又吹起(陈奕迅<心烧>).最后只能"点起心里 ...

  •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新高!2.3亿年前,碳排放过多,导致下了200万年暴雨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份,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为419 ppm,也就是0.0419%.这不但成为了人类有记录以来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值,而且也是400多万 ...

  • 【每日一题】森林绿地

    [答案与解析] [答案](1)在图中直接标出即可:土壤直接蒸发量A为-号,林内温差B为-号,枯水位C为+号. (2)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比重最大,达82%,森林新增比较较小为4.4%,其他新增绿地为13 ...

  • 大家论道|顾景林:生态的真谛(精编)

    生态的真谛(精编) 顾景林 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在地球上有些条件是天然能够得到部分满足的或可被替代的,譬如,在植物工厂可以用发光二极管光照系统发出的红蓝 ...

  • 大家论道 | 顾景林的“黑洞”假说~~~不一样的解读!

    编者按:目前,一些有关所谓"黑洞"和"宇宙诞生"方面的假说,象巫师神父传教,科学的意味不浓.顾景林高工试图提出一种创新的假说,用经典科学理论解释"黑洞 ...

  • 顾景林|​叹“医改”

    叹"医改" 顾景林 曾经看过一篇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谈"医改"的文章,摘其要点如下: "医改改到今天确实是很尴尬","每年对医疗卫生的 ...

  • 顾景林||西北降水及黄河水沙近况管窥

    顾景林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西北地区的黄河以西区域降水开始逐渐波动增加,在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及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201 ...

  • 顾景林‖ 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

    顾景林|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 顾景林 城市地势高,外围水体水位低,落差大,排水口不壅水,排水顺畅,就不容易出现内涝.天然条件不好的城市就需要人工创造.现在有的地方建海绵城市,对于应对城市积水作用有限,下 ...

  • 十四五规划建言系列2:(顾景林)长江保护的有利条件及关键措施

    十四五规划建言系列之2 长江保护的有利条件及关键措施 顾景林 1 长江每年的汛期历时长,洪水流量巨大,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对河床进行彻底冲刷清污,换水的过程,这是对于长江保护极为有利的基本条件.在自然清污 ...

  • 顾景林|城市内涝的应对措施

    城市地势高,外围水体水位低,落差大,排水口不壅水,排水顺畅,就不容易出现内涝.天然条件不好的城市就需要人工创造.现在有的地方建海绵城市,对于应对城市积水作用有限,下大暴雨时吸水能力很快就饱和了.事实上 ...

  • 顾景林|冰冻星球哪般好?

    冰冻星球哪般好? 顾景林 冰冻星球哪般好? 万类死寂苗不生. 北国寒冬暖几许? 山海冻凌雪封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特向作者致谢!)

  • 顾景林|长江保护的有利因素及关键措施

    长江保护的有利因素及关键措施 顾景林 1 长江每年的汛期历时长,洪水流量巨大,每年都会经历一次对河床进行彻底冲刷清污,换水的过程,这是对于长江保护极为有利的基本条件.在自然清污恢复洁净后,只要不再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