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感冒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感冒

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 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能散达于外。故卫气虚索。易召外邪。偶有感冒。即为头痛寒热身痛等 证。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独。愈伤肺津。肺气益束而不能达。不惟涸血分之阴。愈以助气分之邪矣。 治惟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矣。次宜 疏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口渴加花 粉。去半夏。身痛加粉葛根。内动痰火者。再加茯苓旋复花。内动寒水者。另用苏子降气汤治之。 外感风寒。客于肺中。外证已退。久咳不愈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千金麦门冬汤。其麻黄捣茸。蜜炙。变峻 为缓。以搜陈寒。寒客肺中。久则变而为热。故用此方。或小柴胡加苏子薄荷细辛。亦与麦门冬汤仿佛。 感冒甚重。传变为热者。宜照伤寒法治之。清热攻里。可以任量。惟失血家。不得轻用吐法。戒之。 失血之人。有状似感冒。而实非感冒者。由于肺痿气虚。时时洒淅恶寒。鼻塞流清涕。乃金被火克。内壅外 闭。卫气不布之故。只宜清养肺金。毋得妄用发散。以张火焰也。太平丸补散兼行以治之。千金麦门冬汤。 小柴胡汤皆宜。小柴胡汤通上焦之津液。以调和荣卫。尤平稳而神奇。

《血证论》,清,唐容川,公元1884年 中医古籍

(0)

相关推荐

  • 戊戌年二之气发病特点及治疗

    运 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而化绝,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治病当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 ...

  • 【《脉症治方》 二】吴正伦 明朝 1573年

    脉症治方 诸痛(头心脾腹胁腰背是也). [脉] 诸痛脉弦紧.痛甚则沉伏.兼浮者风.兼沉者气.兼数则热.兼迟则寒.两寸弦滑.头痛.两寸浮紧.伤寒头痛.浮缓.伤风头痛.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病易 ...

  • 戊戌年三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规律

    运 自小满起,正式进入戊戌年二之气,至大暑(7月23日)三之气结束,前后一共60天左右. 影响这六十余天的时病变化因素如下: (1)火运太过.戊戌年为火运太过之年,太过的火运,影响全年,六气太过则为邪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暑疫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六] 暑疫 暑者.湿热合气之谓也.热蒸则湿动.湿郁则热遏.湿热合化.是为暑气.月令所谓土润溽暑.此之谓矣.热 甚则心烦口渴.脉数溺赤.湿甚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创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创血 刀伤出血.与吐衄不同.刀伤乃平人被伤出血.既无偏阴偏阳之病.故一味止血为要.止得一分血.则保 得一分命.其止血亦不分阴阳.有以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疮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疮血 疮者.血所凝结而成者也.或者寒凝.或者热结.或者风肿.或者湿郁.总是凝聚其血而成.初起总宜散血. 血散则寒热风湿.均无遗留之迹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痣

    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渐大如豆.触破时长流血水.此由肝经怒火.郁血凝聚而成.内服丹栀逍遥散.及凉 血地黄汤. 触破流血者.用花蕊石散糁之.血止后.用田螺散枯其本痣.另用生肌药收口.未触破.未流血者.古无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箭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血箭 从毛孔中流出一条血来.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 出之源.凉血地黄汤.加蒲黄.又宜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汗血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三] 汗血 汗者.气分之水.其源出于膀胱.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之气.从三焦.行 腠理.充肌肉.达于皮毛.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吐脓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吐脓 脓者血之变也.血不阻气.气不战血.则血气调和.疮疖不生.血滞气则凝结为痛.气蒸血则腐化成脓.躯 壳外者易治.至于吐脓.则出于脏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零腥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零腥 零腥者.吐出星点.黄白色.细如米粟.大如豆粒.气极腥臭.杂在漩唾之中.而非漩唾.乃吐血之后.血分瘀 热所化.或未吐血之前.血分 ...

  •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大衄

    <血证论> [清] 唐容川(公元1884年) [卷二] 大衄 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惟有猝 然惊恐.而九窍出血者.可用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