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帝内经》历法

作者:肖军

古观象台常务副台长、研究馆员。1986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之后在北京天文馆工作。在古观象台研究天文学史近三十年,头十年做了天文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的研究,参加过中国天文学史大系的编撰,合著了《宇宙史话》等著作。第二个十年发现了晷仪的实际观测原理,撰写了《对晷仪的再认识》等论文。第三个十年发现了《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的概念定义源于天文,而且跟晷仪有关。从而发现了中国传统天文有一套独立的发展体系,是一套天人同构的系统理论。概要的说,西方天文学的发展脉络是在空间维度上的不断拓展;而中国传统天文则是在时间的维度上建构了天与人之间的耦合关联。撰写了《五运六气的天学基础》、《苏州石刻星图与内经天象》、《中国的时间文化》等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历法的制定有着数千年来的历史传承,一般是按朝代的更迭而更换的。在汉代太初历之前,有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历原本早已遗失,只知其为阴阳合历,置闰的方法为十九年七闰。由于《黄帝内经》是后代集成的一部书,所以其中的历法一直众说纷纭,一般大家都认为内经历法应该是传统的阴阳合历,所以大家看到的内经注释也是这么注解的。我的大学老师卢央先生早年曾写过一篇研究内经天文历法的文章,认为内经历法应是太阳历,但其中没有展开谈。后来随着对上古时代历法的研究,特别是陈久金先生对上古十月历的研究,有些学者开始以为内经历法也有可能是一部十月历。

《黄帝内经》的闰法

闰法,是一部历法的核心内容。看他如何置闰就能够判定是阳历、阴历或是阴阳合历。我国1921年开始使用公历,即格里高里历,是一种太阳历。年的长度采用回归年365.2425天。年的开始是基督诞生后的第七天,月的长度分大、小月,小月30天,大月31天,都比朔望月29.5306天长。每个月的开始也与月相无关。也就是说,公历的年月日只是一种时间的排序,为了与回归年的天数相合,人为的把平年的二月定为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每4年一闰。

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年是以正月的朔为开始,平年十二个朔望月354天,闰年十三个月384天。岁以节气的立春为开始,二十四节气包含十二个节气、十二个中气,古时是以中气的冬至为开始,一岁十二个中气365.25天。所以年用的是朔数,岁用的是中数。所以中数之岁是太阳历,而朔数之年为太阴历,为将阴阳相合,古人想出了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十九年里加进七个闰月,一共235个朔望月,6939.69天。与十九岁,6939.75天基本相合,朔数与中数经过十九年七闰相合。所以传统历法中,含有节气部分和月朔部分,故是阴阳合历。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言:“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提出内经历法的闰法是“积气余而盈闰”,那么什么是积气余而盈闰呢?这是指阴阳合历中的十九年七闰吗?现在出版的《黄帝内经》的注释中一般都是用十九年七闰来解释“积气余而盈闰”的。其实这样解释是有问题的,内经在后文中自己对这种闰法有更加具体的说明。

 守山阁本的注释

用阴阳合历的十九年七闰来解释“积气余而盈闰”:三十二月而盈闰焉。

经过32个月加置1个闰月。

内经中又言:“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也就是说15日为一气,而我们知道对于24节气,古人用的是平气,一个节气的时间是15.21875日,故0.21875为气余,0.21875x24=5.25。一岁365日,故还气余0.25日。四年气余盈满一天,故闰一日。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言:“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是将一年划分为六步,四年二十四步,一步相当于四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走了60度多一点,这说明古人在当时已经知道一岁应该是365日有余1/4,因为24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也就是4年气余盈满一天,故闰一日。而所谓“气余”指的就是在24节气中,一节的平气是15.21875日,比三候15日要多一点。那么从内经“积气余而盈闰”的置闰法则,可以了解到《黄帝内经》中的历法应是一部阳历,而且是一部以中气为主的历法。

五运六气开始于大寒,用的是中气,所以《黄帝内经》历法是岁历、节气历,是以中气来划分三阴三阳的。不管主气还是客气,都是用中气来划分的。只是古人还不满足于一岁之中的四时变化规律的描述,他还想做更长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于是就用五行来划分5年的周期,用三阴三阳来划分六年的周期,这样就有了五运六气中30年与60年的更长时间的周期框架。

(0)

相关推荐

  • 《天玉经》和彝族太阳历的关联逻辑

    彝族太阳历最早是由刘尧汉教授发掘整理,后经一些热衷彝族文化的人士研究补充,才有现在的认知: 彝族太阳历是纯阳历,和太阳及北斗七星天文历法有密切关系,观察斗柄的朝向确定太阳的南北回归点,即冬至日和夏至日 ...

  • 积气盈闰

    ​积气盈闰: 气的 盈余积累 成为闰月 <内经>的五种历法 构建生命,知识体系 广泛运用,多种历法 说明生理,解释病理 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 尤其结合运用 十二月太阳历 十月的太阳历 构建五 ...

  • 徐文兵、梁冬解读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6

    花色长裙 2018-09-14  徐文兵.梁冬解读版 <金匮真言论> 第六讲文字稿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梁  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依然是有请到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和我们一起来 ...

  • 解读黄帝内经系列之六十四---解读土形人

    昨天讲完了火形人,今天我们开始讲土形人,还是先从黄帝内经的这段经文开始吧."土形于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 ...

  • 解读黄帝内经 | 什么样的人得什么样的病,从「气」的角度谈健康

    原创戳蓝字关注☛ 得明健身 今天 美好的一天   从得明健身开始 <黄帝内经>是继承了先人对气的理解,在气的层次上写就的,在气的层次上产生的一种医学. 里面关于气的描述非常多,气上.气下. ...

  • 解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生下来就相貌不凡,弱小的时候就能言语,圣德幼而疾速,长大一些敦厚而机敏,成人后为天子. 黄帝简介(出自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 ...

  • 人人都可以活到100岁,解读黄帝内经,饮食中的长寿之道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也都知道有病了去找医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健康长寿,其实不但健康和长寿主要是吃出来的,很多疾病也是吃出来的. 病从口入是一句古话,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疾病是吃出来 ...

  • 文君解读: 《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

    文君:著名国学学者,国学教育专家,知名管理学者.京麓书院及京麓私塾联合创始人,北京京麓书院执行院长. 点击加载图片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时说起,曾和马未都...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时说起,曾和马未都做节目,谈到现代人的很多身体问题,源于一个误区,告诫大家:要把"陌生人"请出卧室 ! 这个陌生人是谁呢?徐老师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 ...

  • 2021年5月10日。最近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语境解读展示馆的筹备工作快结束了,有些网友建议在展...

    2021年5月10日.最近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语境解读展示馆的筹备工作快结束了,有些网友建议在展示馆里最好再列出直接相关的文献,以免展板來路不明.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各位领导.各位网 ...

  • 自我康疗4: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修订版))

    自我康疗4: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难免就会让人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如果又忘记了过去的来路,就更会使人感到精神空虚和迷惘.幸运的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内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