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纯于朴
——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断想
转来的诗歌,看了。对于诗歌,我是门外汉,实在不敢班门弄斧。鉴于本真的个性,还是实话实说了。对于你的诗歌,我只能说看了。这就是说我看了,没有一点感觉。仅从诗歌的标题来说,我就很是不赞赏。这种拿句式的方法作为诗歌标题做法实在不可取。也就标题里加逗号,感叹号的那种形式。我不知道,这样的标题该怎样去读。你说它是标题吧,可它在逗号,感叹号后面还有意识,还有表达。这不是一句话吗?拿一句话,一段意思来做文章的标题,实在看不过去。现代汉语发展到今天,是经过前辈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我们动不动就篡改,修动前人的标准,实在不敢恭维。
前几年有个电影叫《厉害了,我的国》,放映以后受到了不少文学教授的诟病。好好的一个电影,起什么名字不好,非要拿句式来起名,标题中间还要加个逗号,而且还是一个“标题党”式的名字。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为了说明你的确厉害呢?在以前,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标题。现在,这样的事件已经很多了,我真郁闷。我们的语文改革啦,还是我们思想更进步了呢?不知道。我认为,文章的标题和文章同等重要,但文章更为重要。拿标题哗众取宠,吸引观众,读者,我认为是黔驴技穷。标题,我们就应该好好的起个标准的名字,符合文章,电影,诗歌等等意思、含义的标题。至于诗歌、文章、电影等改革什么的,并不在于标题的标新立异。现在一些人,抱着功利思想,哗众取宠,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标题,难道这就是文化,文学吗?本人实在不敢苟同。诗歌,文章,电影的好坏,是决定于实质的。我想,你作为一名老师,对文化含义理解一定比我好多了。
对于诗歌创作,我认为:本真最好。本真的基础就是朴实,朴素;本真就是自然。你想创作诗歌,有了灵感了,就自自然然创作,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切忌不可挤压。诗歌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现代诗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诗歌都有过,但大都是昙花一现。谁也不能说那个流派能长盛不衰。本真的,朴实,朴素的依然是大众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诗歌要空灵,有意象,对语音要求很高。语言要高度浓缩,意象连连。诗歌的语言要菁华,要言简意赅,要空灵有意。不管你是朴实,朴素的诗句,还是超空想象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它都给人一个想象空间,使阅读者进入得去,能浮想联翩。他能在你诗歌的氛围中忘我,在你的诗歌中畅游。所谓的朴实,朴素,本真只是表现在文字层面上的,但阅读者的空间你不能给霸占了,要留给阅读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地。拿捏度要掌握好。任何艺术都要掌握一个拿捏度,你该轻就得轻,该重就得重。轻重拿捏的得当,恰如其分,或许就能吸引阅读者。诗歌抽象,高度浓缩。一首经典的诗歌,经典的句子不超过三句。其它的句式都是铺垫,烘托,引申,交代等的过程。这好比书法,绘画一样,一副好的书法作品,真正菁华的就那么几个字,好的画作真正能流传的就那么一两处画点。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出现灵感,会有创作的冲动。我认为,当你灵感不充足时,你可以记个小句子的诗歌,写个小感悟,把这种状态始终保持下去,积淀到一喷而发的时候就可以写个长诗歌。
创作是项很辛苦的劳动,它高度浓缩了诗人,作家的精气。需要高度的付出,才有可能创作出菁品来。诗歌创作也需要积淀,需要积累,需要酝酿。我想,当你积淀,积累,酝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本真的迸发出来,那一定是首好诗歌,不管什么流派,风格的诗歌,都跳不出本真这个藩篱。说到积淀,酝酿使我想起戏剧演员来。名家,名演员在上台前,妆画好了,行头穿好了,他(她)会在后台备台。默默的一个人,不受外界任何打扰,独自一人默默坐在那里,或者站在那里。他(她)要提前进入状态,进入角色,提前把自己情感融入戏剧的剧情中,等他(她)上台了,就会很快融入戏剧中。所以,诗歌创作也需要酝酿情感,寻找灵窍。一天创作十首,几十首诗歌,这种把自己掏空,耗尽的做法,我不喜欢,也不赞同的。生活中处处有诗,但不是都能写出诗歌的。积累,积淀,酝酿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当你真正成熟了,诗歌自然就瓜熟蒂落的。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白桦先生在创作《从秋瑾到林昭》长诗时,用了十年的时间。十年创作一首诗歌,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啊!
说到本真,我想还在于忘我。高明的诗歌者,他是忘我的。他的诗中字面上没我,但诗歌中隐隐约约感到处处有我,我所不在。本性写作,就是自然天成,顺其自然。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切忌挤压。挤压式的诗歌读来生疏,笨拙,犹如卡住歌唱者的喉咙,使人呼吸不畅,有种窒息的感觉。自然的,本真的诗歌一定会给人一种酣畅淋漓,呼吸自由的感觉。不管你是什么题材,什么流派,什么风格的诗歌,自然流淌的,一定是耐人寻味的。所以,我赞同写诗者,当你灵感不充足时,最好不要创作。当你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暂时放一放。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呀!
本真纯于朴。如何能本真呢?我想,无外呼两点。一是保持真实,自然的个性,不受外界任何干扰。本本真真做事情。二是在创作中剔去一切的私心杂念,不想任何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需要长时间的修炼,磨砺。
诗歌,诗歌。能诗能歌,方叫诗歌。能诗,表达创作者的意识、思想、灵魂,创造出一种意境,一个空间。能歌,就是要朗朗上口,谱上曲子能唱。可是,现代一些诗歌已经失去诗歌的本意。这或许就是改革,发展,进化的需要吧!文学嘛,就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关键在于人之悟性。我不是评论家,更不懂诗歌,不会写诗。上述言语,发自内心。不当之处,海涵!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邓少石,笔名:邓澈。鲁迅文学院(函授)毕业,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剧本多有接触,部分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