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艾灸特效穴,一般人不知道
现代科学证实:艾灸可以温经通络,益气祛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强免疫力,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恰当运用艾灸,找准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个,每周灸2~3次,可以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帮助我们远离亚健康。
01、灸大椎穴:消退感冒发热
大椎穴属督脉腧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项下背上正中,为手、足六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大椎穴为人体诸阳经交会之所,故能振奋全身阳气,鼓动、调节全身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
施灸时间
02、灸风门穴:宣通肺气,疏散风邪
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所谓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风证,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的功效。《经穴命名浅解》说:“出入之处为门。穴属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该穴为风邪入侵的门户,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咳嗽顶痛,鼻流清涕,因名风门。”《玉龙歌》说:“腠理不密咳嗽频,鼻流清涕气昏沉,须知喷嚏风门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强调风门穴可疏风解表,宣通肺气,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艾灸风门穴,对预防感冒、肺结核、脑中风有显著效果。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03、灸身柱穴:调节气血,补虚培元
身柱穴是督脉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即为全身支柱之意,接近肺脏,通于脑髓,能通阳理气,补益虚损,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灸身柱穴能健脑宁神,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力,宣通肺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施灸时间
每周灸2~3次,每次灸15分钟左右。
04、灸膏肓穴:强身健骨
膏肓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采取坐姿,先在颈背部找到突起最高的大椎,由此向下数到第4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4横指宽处就是膏肓穴。常灸膏肓穴,有强壮筋骨的作用。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05、灸脾俞穴:促进营养吸收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脾。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都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输布,故为后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06、灸肾俞穴:滋阴补肾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肾的背俞穴,为肾之气输注之处,内通于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气出入的源泉。肾气充足则人的精力充沛,体质健康,生殖力强,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旺盛。艾灸肾俞能益肾固精,为治疗肾虚证的要穴,具有滋补肾阴、温壮肾阳、补虚培元、强身壮腰、延缓衰老之功,是强身健体的常用穴位。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以感到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度,7次为1个疗程。
07、灸命门穴:提高身体免疫力
命门穴位于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增加体重、提高抗寒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08、灸中脘穴:消除胃胀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6横指宽)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循经》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一般可着肤灸3~5壮。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09、灸神阙穴:调气血和阴阳
神阙穴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灸时用间接灸法,灸7~15壮。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延年益寿之功。神阙穴虽未养生治病之大穴,但不宜用大火猛灸,适于小火温补!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10、灸气海穴:调理冲任,益气补肾
气海穴是膏之原穴,属任脉,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气海穴位于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部位,具有调经固经、益气助阳的作用。对气海穴施灸,可使人体经穴畅通,经气充溢,身心舒畅,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强化消化功能。
施灸时间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7次为1个疗程。
11、灸关元穴:治疗虚损强壮身体
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3横指宽)处,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图翼》说:“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扁鹊心书》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12、灸内关穴:宽胸理气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手臂的内侧,在腕横纹上2寸,手臂内侧中间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膈膜,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因此在内关穴施灸可使气随经络治膈肌,有宽胸顺气的作用,还能够调节心律,并能够调节心情。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13、灸合谷穴:镇静安神,调气镇痛
合谷穴又称虎口,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四总穴之一。其位置具体来说: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一手拇指的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缘,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2掌骨中点处取穴,轻压有微痛感。合谷穴可以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合谷穴对血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经常艾灸合谷穴可以用来预防疾病。
施灸时间
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14、灸足三里穴: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
足三里穴古称“长寿穴”,是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足三里是全身的强壮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亏损所致的脏腑、肢体虚证均可取本穴。灸足三里,可用于各种体质、年龄、性别的人群保健。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功能,对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系统均有良性调整作用。
施灸时间
每次10~20分钟,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无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连续灸4~6天。在气候变化剧烈之时应增加施灸次数.
15、灸阳陵泉穴:调血通络,行气解郁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是胆经上的合穴。阳陵泉又称为“筋会”,也就是说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关节炎、腰扭伤等)都可以找阳陵泉来解决。阳陵泉降压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曾有人在刺激阳陵泉前后进行血压测量,发现刺激5分钟后血压有显著下降。所以高血压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这个穴位。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
16、灸“三阴交穴”:赶走妇科疾病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是治疗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患的常用穴,常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可以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
施灸时间
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7、灸太冲穴:防止血压升高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上的腧穴,对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经常艾灸此穴可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艾灸此穴还能够补足气血,以改善有气无力的症状。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18、灸涌泉穴:固本培元,延年益寿
施灸时间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