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己及人:“圣母”的苦你不懂
最近热播的谍战剧《瞄准》出乎意料地打破了观众正常的追剧思维。
网友们似乎莫名地被陈赫扮演的冷血无情的大反派池铁城圈粉,而对黄轩扮演的善良正义的正面角色苏文谦却是怎么也爱不动。甚至,在苏文谦解救被抓女主时,弹幕都在为池铁城加油鼓气,期望池铁城完成任务,正义的男女主角被杀...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会对自私自利、阴险狡猾、行事不正义的陈赫恨不起来,而对如“圣母”一般善良正直、一心为民的黄轩却喜欢不起来呢?
这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陈赫活得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总是在为他人、为人民考虑的“圣母”黄轩似乎缺少了一点‘身而为人’的感觉。
01
“圣母”少了哪些人味?
“圣母”,脱离了本义后,没有专业的学术定义。
作为在国内广泛使用的网络用语,“圣母”指的是那些有着超乎常人的正直、善良、同情心、责任心,并且会自发地为他人考虑并照顾、帮助他人的人。
具体来说,“圣母”是有着根深蒂固的要为他人好的信念的个体。他们会习惯性地去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身之前,成全他人,委屈自己。
“圣母”会预期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并努力满足他人。比如,当他们约朋友出去是想向朋友诉苦,但朋友开始向他们诉苦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事好像没那么重要,并且会去感受朋友的感受,置身处地地去为朋友出谋划策。
“圣母”往往很难拒绝他人的请求,甚至会主动承担责任和任务。比如,当同事请求帮忙,他们就算再忙也会先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去帮助他人;甚至,当老板分配额外任务时,若同事表现出难为情,他们也会揽下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圣母”会习惯性地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避免不舒服的感觉的产生。比如,他们会在与朋友或同事发生争执时主动妥协、让步,避免双方关系变差、避免对方感到难过、避免让自己因为对方的难过而难过。
但是,当“圣母”照顾他人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当他们习惯性地对他人好,他们会优先考虑到他人的需求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他们和朋友都有倾诉苦楚的需求时,他们会优先照顾朋友的感受,解决朋友的需求,为朋友提供解决事情的方案。而这时,他们自己倾诉的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自己的难过好像不存在了一样...
所以,你是“圣母”吗?
02
“圣母”是怎么形成的?
“圣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别人很好,对自己很差。而这种自发的对他人的取悦和讨好主要归结于“圣母”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有条件的爱(Conditional love)”。
区别于“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即爱你是因为你本身,“有条件的爱”指的是一种因为满足条件才会被给予的爱,而这些条件往往从个体所做的事中体现出来。
比如:只有当孩子考到第一名,他才会得到表扬;只有当孩子把玩具让给其他兄弟姐妹,他才会得到奖励。反之,如果孩子没考到第一名,他就会得到批评;如果孩子没有把玩具让给其他小孩,他就会被指责不懂事。
所以,当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会为了得到爱、为了不被抛弃,而不断地满足父母对他们施加的条件和期望。而往往,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这就使得孩子会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需求,甚至内化了父母的期望、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学校、社区、公司中会继续自发地满足他人,从而慢慢变成“圣母”。
显而易见,“圣母”的自我价值感是偏低的,因为“圣母”的爱和自我价值往往是建立在满足他人、寻求他人的认可之上的。
03
“圣母”付出怎样的代价?
1. 限制自我成长
作为“圣母”,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生活可能会被他人占据,而这会消耗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比如,当我们一昧地为同事考虑,给同事帮忙,我们不仅会消耗我们工作的精力、休息的时间,还会让我们感到身心疲惫,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限制我们的成长。
同时,当我们为了回避批评、冲突等而取悦、满足他人时,我们可能会限制了自己和他人的连结。没有表达出来的负向情绪也会影响人际交往(Braiker, 2002)。
比如,我们可能会担心和同事的争执会影响双方的关系,所以当同事提出无理的请求时我们会接受。但是,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反而会使两人之间的隔阂更深,从而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两人的关系。
2. 影响身心健康
大部分“圣母”的安全感是偏低的。安全感越低的人,控制欲越强。而“圣母”的控制欲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的控制,而不是对外界的控制。他们会会在取悦他人的过程中无意识地逼着自己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然而,控制源于恐惧,“圣母”对他人的取悦是源于对负面情绪的害怕。他们害怕被拒绝,被抛弃,被批评,与他人产生冲突等,从而不断讨好别人,满足自己满足他人的需求。
通过对自我的控制来获得安全感,以及压抑恐惧,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可能会引起偏头痛、背痛、胃痛、高血压等问题。
04
我该怎么脱下“圣母”的帽子
1. 改变认知:你本来就值得被爱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并改正自己自发地取悦他人的思维模式。你不需要努力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没有人是会被所有人喜欢的;你也不需要什么事都为他人考虑、着想,你的自我价值不需要建立在他人之上。
2. 正视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
学习接受自己,善待自己,而不是通过满足他人来满足自己。虽然让“圣母”正视自己的需求似乎是在让他们学着做个“坏人”、不去为他人牺牲自己,但是只有当自己照顾好自己以后再帮助他人,他人才能真正接收到你的帮助。
而对于不太了解自己的喜好与需求的,可以尝试学习自我觉察,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喜好与目标。
3. 尝试做出改变,自我照顾
做出与信念和过去行为冲突的改变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慢慢地做出改变。在意识到自己的“圣母”模式并想为之做出改变的时候,已经是很好的改变的开始了。
改变可以循序渐进,一步步来。比如,可以先尝试着在你想拒绝他人的请求时不要做出答应、尝试学习拒绝的方法、练习在你想拒绝他人时候的可能会说的话语、再到尝试拒绝他人提出的请求等。
在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后,我们可以尝试根据我们的喜好设置一些在我们有需求的时候可以执行的自我照顾、自我关怀的方案,比如:压力大的时候去恒温泳池游泳解压、难过的时候找朋友吃火锅并倾诉、在比较困难的时候找信任的咨询师聊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