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伤寒论》六病的认识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所谓伤寒之理,指的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之理论。由于年代久远,又是一部残书,初学者比较困难。第一难解处是所谓六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下面谈一下本人对六病的认识。

这些概念离不开祖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如阴阳,天人一体,取象比类,直觉思维等等。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仲景正是用此阴阳对伤寒发病.所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归类,首先分为阴病和阳病作为纲纪,进一步阳病分为三,阴病也分为三,这就是用于指导用药的六病。这是古人取象比类的直觉思维方式。比如戏曲艺术,扬鞭催马,舞浆划船,一记锣鼓几年过去等等。台上用象表意,台下用象求意,用的就是悟性。用三阴三阳说事比如白天为阳,黑夜为阴,白天三分,分别是少阳,太阳,阳明;黑夜三分,分别是太阴少阴厥阴。所谓法象莫大乎天地。灵枢用三阴三阳说明人体经络。仲景用此类比伤寒发病,所谓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三阴三阳是一种分类方法,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五六也是分类方法,可是这些没有联系性,不如三阴三阳高明。仲景借三阴三阳,对伤寒发病表现出的所有症状进行归类,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仲景的六个提纲,只不过是要点提示。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用文字说明白,说全面什么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因为文字有局限性,就不如三阴三阳这个象更能表达这些病。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中医的概念,比如心,肝,肺,三焦等等都是象,所谓藏象,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这些都是要点提示,也只能是提示,解剖刀是找不到这些东西的,所以后人探讨三焦,六经等等的实质,只能是徒劳的。

仲景为后人治病开了法门,不仅伤寒如此治,千病万病都一样。所谓"六经钤百病。"可见三阴三阳之重要性。正如范中林所言:"疾病纵然千奇百怪,人之脏腑虚实厚薄不一,但归根结底不离三阴三阳传经变化规律,诚能掌握这一根本,`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常见病如此,奇难怪病焉能例外"。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是当之无愧。经方爱好者,张玉开

(0)

相关推荐

  • 卷五、六 8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微厥,此为内实有热,非内虚有寒也,虽下利乃热     利也.仍当下其热,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注 伤寒之邪,一日太 ...

  • 卷五、六 30,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集注 程应旄曰:脉小则阳得阴以和,是邪尽退而正来     复矣.     张锡驹曰: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脉小则病退也.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小柴胡汤主之. ...

  • 伤寒论六病问诊单

    一: 为了准确了解清楚您的病情,请准确详细填写问诊单.草草了事填写的即便发给我也不予诊断,还请谅解!!! 一:你的出生年_月_日_(公历) 2.性别_ 3.姓名(或网名)_ 4:身高_,体重_ 二:以 ...

  • 【伤寒论 六病治疗方】

    太阳和阳明二阳合病,在医宗金鉴里面的歌诀是"二阳合病满喘发.一个得了鼻炎和喉炎的病人,胸闷气短,一分钟得深吸气两三次,心下憋胀.在省二院用雾化和消炎药治疗一段时间,吃得他胃很难受.中医治疗急 ...

  • 牙痛伤寒论六病辨证

    牙痛常见疾病,俗语云: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由于临床证型比较复杂,倘若按照伤寒六病分型,对于学习者将一目了然. 太阳风寒牙痛 表现牙痛遇冷加重,比如喝冷水,冷饮,全身怕冷无汗,甚至发热,舌淡苔薄白 ...

  • 伤寒论六病之纲领

    仲景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伤寒论》六病的症状】

    一.太阳病:包括中风.伤寒.温病. 共同点:发热.脉浮.头痛 1.中风:有汗.恶风.脉浮缓 2.伤寒:无汗.恶寒.脉浮紧 3.温病:口渴.不恶寒 以上是病邪在太阳经的三个类型,为经症:还有水入膀胱的蓄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干姜附子汤证之第6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3.干姜附子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豉汤证之第22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3.栀子豉汤证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少阴病纲领证之第281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1.纲领证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山田氏云:但字下,脱"恶寒"二字,当补之.何则?但者,示无他事之辞,但头汗出,余处无汗.不恶 ...

  • 被误解的《伤寒论》:不是六病,而是七病

    本 期 导 读 : <伤寒杂病论>的文本辗转流传,有过较大的改动.整合,导致我们很难还原仲景思维,清晰罗列其理论.本文作者忆忘求学.应用伤寒多年,踩过无数古人.今人的坑后,方得拨开云雾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