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13 智取麦丘城——赵括并非“纸上谈兵”

上次为您说到,赵惠文王给赵奢下了死命令,一个月之内一定要打下齐国的麦丘。赵奢原本是个文官,国家税务局局长,这回领兵出战,而且这一次还把宝贝儿子赵括给带在身边,算得上是赵括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这一次的亮相,赵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正面的。

话说,赵奢一到麦丘城下就命令部队强攻,因为他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必须争分夺秒。但他的儿子,通过走基层发现,打麦丘可以用别的方法。因为麦丘城被围了这么久,粮食即便没吃完也差不多了。赵奢听取了赵括的意见,命令手下想方设法到城里摸了几个舌头回来。抓几个俘虏就知道城里到底有没有粮食,听上去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很快俘虏就被逮来了,也被提堂过审了。

五六个俘虏被提了上来,赵奢一拍台案,大喝一声:“说,城里现在是不是已经断粮了?”

没想到,这几个齐国人,虽然被捆得结结实实的,但脖子还挺硬。一瞪眼,啥都不说。

赵奢的脸色一下就变了,旁边的赵君的侍卫一看,主帅折了面子,也不客气,一拥而上,拿着刀背噼里啪啦地冲这些俘虏背上就是一顿乱砍。齐国人被打得滚在地上嗷嗷乱叫,其中有一个块头最大的,被打得口鼻喷血,但嘴里却死硬:“打!让你打!打死俺也不说!”

看到这个场景,旁边的赵括摆了摆手,示意侍卫退下,凑上前来耳语了几句。赵奢听了,满脸的狐疑,上下打量一下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那、那你就试试吧。”

得了父帅的认可,赵括转过身来满脸堆笑对着齐国俘虏说:“几位齐国的壮士,受苦了。来,快快请起、快快请起。那位,就你,你叫什么名儿?”

地上的那一位齐国的大块头,确定了赵括指的就是自己,于是舔了舔嘴角的血迹,“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村里人都叫我大傻。”

赵括笑笑:“哎哟,原来是大傻兄啊。咱们大傻守麦丘城守了多长时间了?”

大傻把眼一瞪,大声说:“我从小长在这儿,我从小就守在这儿,我也死在这儿了。麦丘城里像这样的人,海了去了,只要有我们在,你们赵国鬼子休想踏入麦丘城一步。”

话音一落,赵国卫士“轰”得一声就炸了。这叫什么话?死到临头了还嘴硬,于是就有人想抽刀杀人了。可赵括不生气,挥挥手:“果然是一条汉子,我听说,誓死守国谓之忠,宁死不屈谓之义,不让自己的父母双亲忍冻挨饿谓之孝。几位壮士忠义两全,这不用说了。不过想来围城围了这么久,想让自己的家人吃饱,不太容易吧?大丈夫立足于世,空有忠义,未能尽孝,恐怕也会为世人所耻笑吧?”

那大傻一听,一愣,似乎赵括说中了自己的什么心事,张口就争辩说:“胡说!现在城里的粮食虽然紧,但凑合凑合,一天下来每户都能有一把小米的。”

话音一落,身边其他几个齐国的俘虏就大声喝止:“大傻,你胡说什么呢?”

赵括一听,笑的就更开心:“壮士爽快。也就是说,城里粮食已经快撑不住了吧?”

大傻知道自己说漏嘴了,支支吾吾半天:“那、那、那什么,打死我也不说!“

赵括脸色一沉:“打死你也不说?哼!来人!”

旁边的赵国卫士早就在憋气了,忍了好久了,一听这话蹭地一下就把刀给抽了出来,只等主帅一声令下,这大傻的脑袋就得和脖子说拜拜。

可是赵括却扬扬手:“你们两个,去给这位壮士取块肉来。”

赵国卫士一听,没回过神儿来。肉?谁的肉?大傻的肉,还是其他俘虏的肉?赵括不高兴了:“叫你们去拿肉,拿一块好肉。听见没有?”

那两位听了也不敢多言语了,蹬蹬蹬地跑出营帐去拿肉了。走在路上还在商量,第一个就说:“诶,大哥,这少帅让咱们去拿肉,这是个什么意思?”

那位就说:“诶,你傻呀!在肉里下点毒,毒死这些齐国佬啊!”

第一位就说了:“不会吧?杀个人直接砍了不就成了,还下毒?咱们营里的毒药含笑七步癫,那可是从楚国进口的好东西呀,就给他们用了?”

另一位想想,好像也对,就说:“你说得对。没道理啊!拿就拿吧,如果在这个肉里下了毒,到时候少帅说不是这意思,让咱俩把肉吃了,那不是嗝屁着凉了?得了得了,别想那么多,赶快拿块肉来了了这事儿就行了。”

不一会儿,一块好肉端了上来,那叫一个香!营帐里的人都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而齐国的俘虏,几个月都没闻过肉味,那是连吞了好几口口水。

赵括指着那块肉说:“壮士,看来很久没有饱餐过了。这块肉,吃了吧。”

说完这话,所有的齐国俘虏,都呆在那没动,你看看我看看你,闹不明白赵国人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说我们被俘虏来了吧,要杀就杀呗,不就是一刀的事儿吗?脑袋掉了碗大的疤,20年以后不又是一条好汉吗?现在让我们吃肉,这磨磨唧唧扭扭捏捏的,算什么意思呀?

弄了好一会儿,还是大傻先打破了沉默,他诡异地笑了笑:“哼哼,不就是个死吗?死咱也要死个痛快,做个饱死鬼,吃就吃,我还怕你不成?”说完,噔噔噔向前几步,脑袋一低一张嘴就把整块肉给叼了起来。可能你会问,不会用手来拿吗?哎,他手不是被捆着嘛?一口把肉咬在嘴里,那叫一个香,这真是一块好肉。鲜嫩多汁。后帐的大厨子以为是将军吃的肉,所以烹调也很给力,把这块肉做的那叫一个外焦里嫩,鲜香无比,很有嚼头。

看着大傻在吧唧吧唧地吃这块肉,旁边赵国的士兵都看得直流口水,肚子里咕咕直叫,心里不由得暗骂:“她姥姥的齐国人,我们都没什么机会吃到这种肉呢,你小子当个俘虏,还能吃这种上等的好肉。待会儿一刀宰了你!让你到阴曹地府吃个够!

正想着呢,只见大傻三口并作两口吧唧吧唧的,一块好肉很快就吞下肚子了。人人都觉得这肉里肯定是下毒了,赵国鬼子没这么好心肠。于是大伙心里都在默默的倒数:三、二、一,倒!但是见到大傻好好的站着,就是没倒下去。大傻自己都觉得奇怪:这肉算是白吃了。

赵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哈哈大笑:“哈哈哈,齐国的壮士,多虑了多虑了。左右,把这些壮士带到后营,好好招待,每天一顿酒肉,米饭管饱。想留下的,欢迎;想走的,发给盘缠。想回到麦丘城的,也不怪。每人发袋粮食带回去给家里人吃饱。”

一番话把齐国的俘虏们说得一愣一愣的,刚刚被抓的时候,心里都在嘀咕,难道赵国的太阳都从西边升起来的 ?刚才被提上来的时候都以为死定了,连保个全尸不错了。这一回非但不用死,还有吃有喝有粮食拿,这心里就开始软了。

赵括以齐国的俘虏为突破口,善待这些被俘的人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而且有人想回去,临走还赠钱赠粮的。终于,有人挺不住了。人心都是肉长的,硬敲硬打拿刀剑砍,那是没几个人服的,但是糖衣炮弹打过去,很容易就会有人被融化的。有些奇国俘虏终于挺不住了,开始透露一些城里的情况。

确实,麦丘城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城外的粮道已经被赵军切断,而城里的粮食全部被齐军,还有墨家子弟控制,百姓早已断粮。之前还按每家每户每天一小把粮食来分配,但实际上真的分到百姓家里的,已经没有了。城中已经开始有人吃死人肉,按目前这种状况,齐国人守城的时间,了不起只能按月来算。

时间,一切都是时间,时间才是赵奢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自己的期限就是一个月。强攻的方案被彻底否决掉了,道理很简单,所谓“困兽犹斗,哀军必胜”,必须从另一方面找突破口。他听从了自己儿子赵括的建议,把手下所有的俘虏通通放回城,而且每人发一袋粮食。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多,只请他们回去说,只要肯出城投降,保证人身安全,饭管饱。这些俘虏那是打心眼儿里感激,捡了一条命不说,自己家里人还有粮食吃。

其实所谓的俘虏,说到底也就是农民,一般的百姓而已。人人都不想打仗,况且打了这么久了,大家伙都忘了,到底一开始是为了什么打仗。于是乎,回到城里,舆论就开始疯传了,说是城外的赵军客气得很,给饭吃,还送粮食。城里的百姓早就已经饿得眼冒金星,不过对这些俘虏说的话还是将信将疑的,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不过这种情况没维持多久,很快他们就彻底信了。因为这些百姓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外的赵军,不再敲锣打鼓地挑战,也不强行攻城了。攻城用的投石机,也不再像城里扔石头了。扔进来的,换成了大口袋装的粮食。每一天,赵军都会准时空投一些粮食进城,然后回营休息,第二天再来。

这一下,轮到守城的齐军慌了,这些可恨的赵国人这是干什么呀?你这不是明摆着动摇我军心,动摇我民心嘛。于是齐军将领下令扔进城里的粮食,任何百姓不得拿取,违者,斩!然后命令手下的军士把扔进城的赵国人的粮食通通扔回城外,一边扔一边组织兵士在城上大声呐喊:赵国鬼子,要打便打,要攻便攻。你们既不攻城,又不撤军,还往城里扔什么粮食,这黏黏糊糊唧唧歪歪的,算什么?是男人的,有种咱们刀枪相见。

可是城下的赵国人就像耳朵聋了一样,只管扔粮食,根本不回话,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齐军恼羞成怒,骂着骂着,三字经啊,人家的祖宗八辈儿啊,都给请出来凉快了。可赵奢还是不管,依然不打,继续向城里执着地人粮食。麦丘城内的百姓那叫一个着急呀,肚子饿得咕咕响,死人肉都开始吃了,扔进来的粮食,齐军将领居然不给拿不准吃,甚至还发生了有百姓偷偷去拿这些粮食被齐军当场砍头的事情,百姓们恨得牙直痒痒。

终于有一天夜里,城中百姓哗变了,趁着夜色合伙杀死了齐军守城的将领,开门投降。赵奢轻轻松松地、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久攻不下的麦丘城,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但是对于麦丘城里处于饥饿状态中的人们,每一分钟都很难熬。赵奢的宝贝儿子赵括正是看穿了这一点,与其强攻不如让他内讧。从麦丘城之战来看,其实赵括不完全像是后世人所说的那种一文不值、傻里傻气的将领。还是那句话,事情必有因果。在后来的长平之战里,赵王敢于把赵国所有的精锐都交于这个人手上,那不是偶然的,也绝对不是因为听了别人几句美言,就会这么做的。

所以历史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人要客观、公平,任何以偏概全的心态,都是不公正的。

文案校正:落痕

音频剪辑:sol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