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详解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一句: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只有很少的话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再猛烈的风也有停止的时候,不会一直刮下去,再大的暴雨也有停歇的时候,不会一直下下去。谁在背后推动这一切呢?是天地啊,天地尚且不能一直让风刮下去,雨下去,何况人呢?#人文#意思说人说的话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很少的是真正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古人讲的话现在不一定对,砍柴的人讲的话,打铁的不一定适用。所以老子说天地尚且不能久,更何况人说的话呢,意思是要学会灵活变通。因为人都是懒的总想找一个固定的模板、经验往上面套。这就导致了盲听盲信,迷信等问题。
第二句: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所以说追求道的人,就会和道一样;追求德的人,就会变得和德一样;毫无追求的人,也会变得毫无所有。和道一样的人,道也非常乐于得到他乐于被他得到(因为通过他彰显了道),和德一样的人,德也非常乐于得到他被他得到;什么也没追求的人,失业非常乐于得到他被他得到。人追求什么就会变成什么,现实中追求金钱的朋友也充满金钱的味道,金钱什么味道?趋利。追求权力的朋友也变成了权力的样子。什么样子?冷漠无情。追求名气的朋友也变成了名那个样,追求情的朋友,一生多愁善感,总是割不断的情劫。什么都不追求的人什么也不得到,什么也不失去,就变成了他自己的样子。因为人一旦去追求真心的去追求某些东西,就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
第三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古人讲人无信则不立。当信任不足以支撑信任,就有了不信任。信任是建立起来的,信任就像一杆秤一样,秤砣不够重就会偏沉,偏沉越来越厉害,信任就会崩塌。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此天然坚固的信任也是如此,试想一母同胞的哥哥弟弟两人,父母偏爱弟弟多一点,每次多一点,积累几十年过去了,你说做哥哥的怎么想?父母与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朋友、恋人之间呢?有人说过的山盟海誓,有人说过的结拜兄弟也抵不过时间、利益的侵蚀,所以信任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要把信任当做一颗植物去呵护它,不要等它彻底干枯了,才想起,我怎么忘了浇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