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

每天读国学 12-11 16:52 

由于古代特定的社会情态和生活遭遇,女子能文者屈指可数。但并不是说女子就一定逊色于男子。像我们所熟悉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便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实在宋代,除了李清照之外,朱淑真亦是有名的一位才女。朱淑真,号幽栖居士,自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工于诗词。

用清人陈廷焯的话来说,就是“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魏玩)也”。不过可惜的是,朱淑真过世后,她父母将其生前的文稿都付之一炬了。好在后来有人将其流传在外地辑成《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我们今天才能读到朱淑真的诗词作品。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夜》,便是朱淑真的代表诗作之一。

从题材来看,朱淑真的《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说到闺怨诗,其实大家读过的王昌龄的《闺怨》、张籍的《节妇吟》等名篇,都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吻所写,《秋夜》却是货真价实出自女人之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真实贴切。而抒情正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它通篇无一“情”字,却又处处含情。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首句“夜久无眠秋气清”,即在凄清的秋夜里,朱淑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由此可见,朱淑真这里已是怨妇愁绪满怀。我们都知道七言绝句贵在含而不露,所以并没有说明“夜久无眠”都具有原因。但结合朱淑真都生平来看,这句诗的弦外之音就很好理解了。

据记载,朱淑真的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所以朱淑真诗中的愁绪,都是移情于物的体现,即寄情于诗,来排遣爱情生活的不顺。因此在次句中,我们紧接着便能看到朱淑真难以入眠后的所作所为,即“烛花频剪欲三更”,剪烛花剪到马上就三更天了。频繁地剪烛花,加上时间的推移,说明朱淑真是在饱受孤寂的煎熬之苦。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即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了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却是那么的明亮。本来月色的皎洁是高远、喜人的,可一个“凉”字,便道尽了月色的凄美。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得知,朱淑真所能想到的绝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而是没人能“共剪西窗烛”的凄凉。

纵观朱淑真的这首诗,先从屋外的漫漫秋夜,写到室内的频剪烛花,又从室内的“铺床凉”,写到室外的“缺处明”,可谓层层深入,反复渲染了朱淑真作为一个思妇的孤寂苦闷之情。总的来说,《秋夜》是朱淑真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空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