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问我死后会去哪里?我愣了一下,却不知从何说起。

从生到死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谁都无法活着回去。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为了钱,为了名;

也有人说为了利,为了房,为了车……其实,都不是。

人活着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体验爱与恨,喜与悲,苦与乐,生与死的过程。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词。

世人对死亡的态度就是惧怕与厌恶,都尽量避免谈到死亡。

“死亡”是人类自古以来避讳的字眼,我们很少直接提到死亡,当然,除了在骂人的时候。

实在避不开了,也想法掩饰,用诸如千古、驾鹤西去、升天、羽化、驾崩等好听的词汇来代替。

典型的自欺欺人,不,是自欺之后还要欺鬼。

平日里,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时,才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是否晚了些?

《西藏生死书》中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关于如何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关于死亡,我们的文化里有很多迷信的说法,孟婆汤就是其中一种。

郑州二七万达广场的“孟婆汤”在一夜之间爆红网络!

现场人山人海,光是排队都能排几个小时,只为能亲口品尝一 碗不知酸甜苦辣、能让人忘却一切的“孟婆汤”。

“孟婆汤,酸甜苦辣咸,你的人生是什么味道,喝到就是什么味道。”

“品完孟婆这碗汤,往前走,别回头。”

“喝了这杯孟婆汤,所有烦恼都忘掉。”

“忘掉你所有的烦恼和忧愁,以后的生活都是甜甜美美的。”

在《灵魂摆渡·黄泉》里说:

孟婆汤是由八味药引熬成,分别是“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杯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盅病中泪,七尺别离泪,第八味是孟婆的一滴伤心泪”。

单是看这些药引,下意识地就会给孟婆汤打上“不简单”的标签。

不管怎么说,孟婆这个角色,属于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它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是每个人一生都必然经历的。

人死之后,这一生的牵绊和不舍都会化为乌有,随着尸体一起深深埋葬。

将一辈子的酸甜苦辣慢慢煎熬,将能成就真正完整的一生。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

孟婆会告诉他:你为她一生所流的泪都熬成了这碗汤,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对她的爱。

来的人眼中最后的一抹记忆便是他今生挚爱的人,喝下汤,眼里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婴儿般清澈。

喝过孟婆汤,能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只要喝了她的汤药,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得干干净净,来世重新为人,牵挂之人,痛恨之人,来生都将形同陌路,这种让人相见不识这汤就叫做孟婆汤。

2017年3月22日,79岁的女作家琼瑶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她对死亡的态度,交代身后之事,并特别发出5点声明叮咛儿子和儿媳:

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最后再次强调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尊严地死去就好。

在中国,选择放弃治疗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你的父母是80岁,努努力,说服说服自己也就放弃了。

可是目前来看,我们已经过早的进入到了癌症早龄化,有一部分(而且是相当大一部分)人的父母生病的时候可能是50岁,50岁,你放弃吗?

在临床中,即便到了最后最后的时刻,如果病人是五六十岁,几乎没有人(即便他也非常清楚无计可施了,生存质量毫无尊严了)能够做得到。

挑战了死神,你会活得很好,早一些把死亡课程搬进课堂,就会少一些自杀。

死亡教育主要内容涵盖了感知死亡、理解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恐惧死亡、解析死亡、预知死亡、反抗死亡、死亡文化、殡葬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越是焦虑的人就越容易关注死亡,而无法专注于有意义的生活改变。

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个人得知自己将会在90岁时平静地在睡梦中死去,那他可能也不会那么感到焦虑了。

只有你有死亡的准备,你才能活得更精彩。

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你心跳停止,呼吸消逝,这是在医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社会上不复存在并消失在人们的关系网中,这是在社会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三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把你忘记。

从这一刻起,这个世界都不再与你有关,你在这个世上的所有痕迹都被抹去。

就像《寻梦环游记》中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 ,谁知 ,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 何处?情致之。

当逝去已成事实时,更好的面对死亡的方法是:

“我会在我的心里为你留一个位置”

“我会做些好事去纪念你”

“我会活得幸福快乐,表达对你传承的生命的尊重”

这是我们对逝者的祝福,也是我们的爱。如此,生者更有力量,而逝者也更加宁静。

最后,祝福活着的人,祝福离开的人。我们各自安好,未来换个空间再聚。

如果突然得知确切的死亡日期,你的生活还会和从前一样吗?

如果你的生命还有10年,是否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的生命还有10个月,会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的生命还有10天,最后悔的是什么?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世上走一遭?

作者简介:贤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