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瘤共存:扶阳、散寒、祛瘀。

时间:2020-07-30 13:52:13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人体的正气是无形的,属阳;精血津液为有形的,属阴。

  由精血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由气转化为精血津液,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人体生理活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都可以概括成“阳化气,阴成形”。
  

  从人体病理来说,凡是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阴性的。

  有的疾病是局部成形的。如足内踝的肿胀或者水肿,那是因为肾经的阳气不足而寒气太盛,阳不能化水为气,结果阴寒凝结在肾经的下段,形成水肿。这种情况要扶助阳的气化功能。

  再如甲状腺肿,那是任脉的阴寒之气成形而致。任脉阳虚而阴聚于湿气最旺之处,形成了肿胀。对于这样的病,光是通经活络是不够的,一定要配合扶助任脉之阳气才是治本之道。
  

  肿瘤是明显的阴性病

  首先,只有三阴体质的人才可能会生肿瘤,三阴体质的最明显特征是阳气的不足,对阴邪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邪气深入三阴,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发为肿块。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细胞分化、凋亡相关于细胞执行功能,属于 “阳化气”,而细胞增殖相关于细胞数量、形体增长,属于“阴成形”,而发育异常、增殖失控、分化障碍以及凋亡阻遏就是肿瘤、白血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由此可以推出:

  肿瘤的本质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

  可以这样说,如果肿瘤病人的阳虚体质不能彻底改变,治好肿瘤是门都没有的。而改变阳虚体质必需扶阳。

  

  改变体质,攻逐病邪,扶正以加强气化功能,等正气稍足,即可攻除邪气,攻邪必然伤正,所以不能一攻到底。

  所以说,肿瘤其定位就是“阴成形”,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
  

  所谓的肝癌、肺癌、淋巴癌、脑癌,其实可能都是背后是一个原因是导致的。那的问题来了,怎么治疗?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边,张仲景当时就提到,认为“阴实则死”。

  所谓阴实就是我们讲的癌症。

  实,就是里面长东西了。实症出现的时候是持续性的。也就说我们肚子疼,这个疼是二十四小时疼,而不是偶尔疼一下。

  如果你今天吃了吃一个不干净的食物,可能只疼一下。这个不是肠癌不是胃癌,因为你只可能疼一下。可是这个疼如果是持续的疼,二十四小时疼,就有问题了。
  

  肿瘤是如何形成的

  阴实绝大多数是在脏里面产生的。如果在腑里面产生,比如胃癌、肠癌,也是属于一种阴实的现象。

  基本上肿瘤的成因是阳不足。阳就是动能,比如肠子的蠕动,心脏的跳动,所有的消化的系统,身上所有的动能都属于阳。阳不足以后,很多东西会累积在身体里。

  阳虚的话,相当于动能不足,很多身体不需要的东西自然而然会累积在身体里面,没有及时排不出去,慢慢就就会变成阴实了。

  阴实的成长需要两样东西:1.水,2.营养。

  正常人身体里面的水是蒸汽。冬天的时候大家走到马路上,每一个人的呼吸,吐气出来都是白的烟。如果你看到有一个人没有吐气,没有烟,这个是外星人,绝对不是地球人。

  阴实的病人,身体里面长的肿瘤,不断地吸收血。在吸收血的时候,人体的营养也被吸收走,人体就开始变化。

  

  大家都希望健康,但真正健康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家都不希望生病,但生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如今医院越开越大,越开越多,机器设备越来越好,但是疾病却越治越多!

  如今,百业萧条,但医院的生意依然火爆!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瞬息万变,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疾病也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病被西医定义为“绝症”,而中医疗效的确切也让中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很多患者开始转求中医,寄希望于中医能力挽狂澜。

  然而,中医跟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系统的医学,在西医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带着西医对疾病的理解去看中医。对中医,很多人知其疗效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看病的过程中带着很多疑虑。有疑虑自然会影响到精神情志,而中医治病非常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

  因此,了解中医,信任中医,选择中医,配合中医才能在治疗中发挥出中医形神同治的最大优势去治愈疾病。
  

  看中医,病人心中先要有“信”。何谓信?信者,诚也。心诚,则病人的康复之心与医生的治病之心相呼应;且心诚则五脏六腑自能和调,有利于中医取效。

  例如针灸,医生要治神,病人也要治神,不仅在针灸时完全放松,更要生信,则信心与针灸相合,经气易于激发。恰如撞钟,叩之大则大鸣,叩之小则小鸣。

  中医治病,若欲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关键不仅在药方或治疗手段,更在病者与医者在中医上达到“信”的统一,这样才能在治病的过程中排除不良的忧虑对疗效的影响。
  

  部分病人求医总会问,某某病(西医病)如何治?能否治某某病?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辨的是人的体质与证候,而不是西医的病名。中医看病更关注的是病人此刻的症状和了解个人的体质,再根据四诊合参,抓主证,按证施方,而不是按西医的病名来用药。

  中医的辨证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医疗效的核心保障,中医本来是没有所谓的辨病的(此病指的是西医的病名,而不是六经病)。

  正如,在古代的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名医并没有现代医学病名的概念,他们是根据辨证来处方用药的。

  用西医的病名来指导中医的处方用药不符合中医治病的思维,仅提供一个病名并不能准确地指导处方用药。
  

(0)

相关推荐

  • 中医重气化,西医重形质 毛以林

    西医的思维就是这样,重形质,窦房结有问题了,不能正常地发出激动了,就给你一个人工的起搏器代替:长肿瘤了,就切除,切了,再化疗.放疗,至于这些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则放到次要的地位:感染了细菌,就抗菌,有时 ...

  • 认识肿瘤的形成,首先要探讨肿瘤是如何从无...

    认识肿瘤的形成,首先要探讨肿瘤是如何从无形转化为有型的过程.承认"天人合一"这一观点.自然界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阴主静而凝, ...

  • 王四进老师漫话鼻炎

           咱们今天就聊一聊鼻炎. 鼻炎,西医划分的种类比较多,像鼻窦炎.额窦炎.筛窦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等,有很多种,但我们中医不那么分. 鼻炎,对我们中医来讲,其实是很好治的.   ...

  • 阳化气

    ​阳化气,阴成形 肿瘤是形,其根在气 气化行,则形可散 气化滞,则形必凝 <内经> 纲领性,的观点: 阳化气,阴成形 阳动而散,故化气 阴静而凝,故成形 阳和阴是 指物质的: 动与静. 气 ...

  • 如果这样认识人身生理,治病思路很广阔。

    <黄帝内经>上讲"阳化气,阴成形". 什么意思? 人体生理生命活动,阳是热量,是功能的动力,是无形的东西:阴是组织器官和一切有形可见的东西.正常生理活动中,热量是源动力 ...

  • 通俗解释“阴成形”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 ...

  • 肿瘤的根治 扶阳 散寒 祛瘀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 ...

  • 三伏天晒背,一年扶阳散寒的黄金时间,这样做效果翻倍,把阳气补透透

    中医看病一向很重视毛孔的开阖 <黄帝内经>把毛孔 又称之为玄府.汗空.鬼门 利用三伏天的太阳 晒背发汗 就是宣通玄府之门户,畅达气血津液之运行 三伏天晒背 让出汗这件事变得意味深长 7月1 ...

  • 过敏性鼻炎,就是“阳气出不去”!千年老方,达阳散寒,一鼓作气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 ...

  • 上身怕火,下身怕寒?中医教你“收阳散寒”养生三宝

    初秋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纠结,早上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到了中午却又热到你想哭,每天为了穿衣都苦恼不已. 还有的朋友不仅穿衣纠结,就连身体也不受自己支配变得异常,比如上身怕热.下身怕冷,这种"冰 ...

  • 回阳散寒名药,附子片(黑)

    附子.性味:味辛.甘,性大热.归经: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 ...

  • 阳气不足寒湿入腿,四味中药,可以提阳散寒,让你的脚温暖过冬

    阳气不足寒湿入腿,四味中药,可以提阳散寒,让你的脚温暖过冬

  • 万病不离寒气,中医治本之道是:扶阳、散寒、祛瘀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本文讲述寒气如何致病和伤寒六经中的诊疗思路,说理明晰,值得借鉴学习. < ...

  • 肿瘤的根治:扶阳、散寒、祛瘀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 ...

  • 中医治本之道是:扶阳、散寒、祛瘀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可见寒邪影响人体健康之甚,本文讲述寒气如何致病和伤寒六经中的诊疗思路,说理明晰,值得借鉴学习. &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