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最经典的一首怀古诗,被争议了上千年,是非对错,难以评说
(文·张凡) 咏迹怀古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针对古人的事迹,抒发自己的感慨,同时表达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一类古诗,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于同一件事,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很难达成一致的观点。而其中被人议论最多的一首,就是杜牧最经典的一首怀古诗,被争议了上千年,是非对错,难以评说。 在这首诗中,包含着一种非常独特的观点,同时它的立场也十分新颖,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似乎是在试图推翻古来已有的定论,在为自己心中的想法寻找着可能。但也正是这种立意标新的观念,给这首古诗带来了永无休止的争论,每个人对它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很难达成一致。
诗中描写的内容,是秦朝末年楚汉争雄的结果。诗人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最后的下场,提出了很大的质疑,认为他的命运或许还存在着转机,只是他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希望。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诗中所表达的观念,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想法,是从人的心理角度作为出发点,同时结合现实中的经验,而进行的一次议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这首诗显得如此独特,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人们对于这种看法的认可度,却并不是十分的一致。 甚至有很多人对这首诗提出了一种质疑,认为它没有依据历史现实作为参考,而只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做出了一些片面的评论。但同时也有许多人觉得这种说法,可行性非常大,从而对这首诗中的态度表示认同,觉得世间之事一切皆有可能,所有成败的定局,其实都有机会改变。
其实如果从最客观的层面上来讲,这首诗的前两句没有任何问题。“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事实上的确如此,兵家之事胜负难料,谁也无法确保每一次都能够凯旋而归。站在人生的角度也是一样,没有人可以永远做一个常胜将军,暂时的失败并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人不可能一直扮演光辉的形象,在某些时刻,必须学会忍耐,甚至承受耻辱。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没有资格迎来下一次成功。 但是这首诗的后两句,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讲,这首诗中所说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没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西楚霸王项羽没有回到江东的机会。
当时刘邦、韩信以及彭越等各路诸侯,已经对项羽形成了全面的封锁,他根本就无路可逃。虽然据说在乌江边上,有当时的乌江亭长撑着一叶孤舟,前来接应项羽,要帮助他返回江东。 可是谁又能够保证,这个人没有被刘邦收买,又怎么能够确定,乌江上没有刘邦的埋伏?既然刘邦等人决定把项羽困死在这里,又怎么可能给他留下这一条活路!所以说当时的项羽看似有一线生机,但其实很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即使他上了东渡的船只,也未必能够安全返回江东。
那么如此看来,这首诗中所写的情形,也只不过是诗人的一厢情愿,根本无法实现。可是既然诗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也就代表着一种新的观点已经诞生,无论是否正确都会有人拥护,也有人反对。 正是这一个原因,才给这首诗带来了无尽的争论,因为设想终归只是虚幻,无法得到印证。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杜牧最经典的一首怀古诗,使其被争议了上千年,是非对错,难以评说。 当然这首诗也蕴含着一种不甘失败的意愿,透露着诗人自己对于人生成败的看法。这种精神非常可取,也值得我们去效仿,或许在某些时候,真的如诗中所说——“卷土重来未可知”。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