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养生之道

2017-06-29 10:29

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记述说,有人向他请教健康药方,东坡说:“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他提笔写下的四味药是: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第一味药教人不要为杂事烦恼,第二味药让人不要熬夜,第三味药劝人多步行,第四味药提醒人饥饿了再吃饭。苏东坡特别说:“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

这些话真像是对现代人说的,你惦记事多烦吧,你网瘾大不睡吧,你谱大开宝马吧,你美酒美食吃吧,那你的健康呢,找不着影了!

苏轼,又名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诗人、书画家。他对养生之术也颇有研究,后人为其编纂的12卷《东坡养生集》详细记载了苏东坡养生诀,实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资料难得的记载。

《东坡养生集》谈苏东坡养生诀 养生法宝和安二字

《东坡养生集》谈苏东坡养生诀 养生法宝和安二字

苏东坡养生诀一、和、安二字养生法

苏东坡才华横溢,好仗义直言,不善迎逢,因此得罪权贵。自他中年后,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贬官而致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乐观自处,且有养生法宝“和”、“安”二字。记载他与沈括合著的有关医药论述的《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认为:养生在于“和”、“安”二字最为重要。“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

据记载,一位吴姓老人传授他们一个养生诀,其意为:一个人处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适随和、头脑冷静,才能适应客观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经受得住社会生活事件与打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求得身体健康。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不如意事情,所以他身体健康、晚年快乐。

苏东坡养生诀二、动静结合

苏东坡非常重视身体锻炼和心理卫生,强调要动静相结合,才能养生长寿。他主张动—“能逸而能劳”;亦主张静—“心平气和”。苏东坡对动作了分析:为什么达官贵人很容易生病,而平民百姓很健壮呢?他是这样认为的:“夫风雨寒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贵人深居简出,行则坐轿,寒则厚衣,养之太过,所以易受寒暑;农夫小民,不问严寒酷暑,劳作于田间,劳动的锻炼使得他们祛病延年。正是因为他对动的重视,所以他经常登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为后人传诵的佳句。由于他对劳动的重视,一生勤于劳作,即使在63岁被贬琼州,也还亲自开荒种地。留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对后人启迪颇大。

在重视动的同时,苏东坡还推崇静。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心静,不要胡思乱想,自然就能“心平气和”。在《东坡养生集》中有记载:说他每天天刚亮,就立即起身,盘腿而坐,练我国传统的保健功:先叩齿数十下,随后吐故纳新,待气满腹,再徐徐吐出。然后按摩涌泉穴、眼面及耳项,直至发热,最后梳发百余次。他在一文中写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胜之服药百倍。”并推崇静坐养生法,有诗为证:“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他的静坐养生法要求坐姿端正、头颈正直、下颏微收、含胸拔背、垂帘,全身放松,排除杂气,自然呼吸,守神静志,意守下丹田。这和现代的静坐要求一致,是一种良好的休息养生方法。

苏东坡养生诀三、对酒的正确认识

苏东坡对中国传统医学颇有研究,对酒的养生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说:“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大意是说酒只要饮得适量,是可以养生的。

苏东坡除了饮名酒之外,还精心酿制、经常饮用药酒,以祛病健体。在惠州,他用木桂、菌桂、牡桂之类药材浸泡成桂酒,还在《桂酒颂》中博引历代本草和医学家关于“桂”药的药用功能的论述,确信常喝“桂”酒能“御障”。正是因为他对各种养生酒有不解之缘,所以他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艰苦环境中,能免时疫、拒障伤。由此可见,酒确有通血络、温脾胃、润肌肤的养生之功。

苏东坡养生诀四、论长寿之法

1.乐观、早睡、散步、晚食

传说一次一位先生向苏东坡请教长寿秘方时,他摘取了古书上的四句话作答。这四句话为:“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前二句意为乐观、早睡。后两句话则出自《战国策》“安步,缓行也;晚食,晏食也。”对此苏东坡还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2.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东坡主张少吃肉,说“甘腻肥浓”是“腐肠之药”,并使人肥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炒,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保持健美体形。同时,他还认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他住的周围要广植竹木。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服姜可延年,麦田求野荠

苏东坡喜欢收集民间的延年益寿药方,其记载有一偏方若坚持不断服用,会高寿而童颜。即: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去掉上面的清黄液,将沉积在下面的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合,做成梧桐样丸药,每天用白酒或米汤送服十粒。同时,他还推崇吃荠菜,一次,他在给友人信中说:“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并有其做法:采新鲜荠菜三二斤,洗净,加入淘米三升、水三升、生姜一芽头捶碎,同入锅中,浇上麻油一蚬壳(30毫升左右),煮熟后不放盐。

4.浓茶漱口,除烦去腻

苏东坡认为饮茶对人体大有裨益,它可“除烦去腻”。故他提倡“每食已,即用浓茶漱口”。他认为:“食后用浓茶漱口,一是烦腻即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当然,苏东坡除了上述养生法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养生功法,不少杂志已具体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有一句话这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少则得,多则惑”,只要心态清静了,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的身体,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谓之“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话说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被流放到一个叫瓜州的地方,为了要使心静下来,他开始学佛,并结识了长江南边的也就是现在镇江金山寺的一个住持佛印,两个人很快成了好朋友。以苏大学士的才智,他学佛很快,不久他就觉得自己心里已经是恬淡虚无了,什么欲望也没有了。于是他就作了一首诗,这诗这样写到: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八风”看上去是八面来风,实际上是指八种欲望,八种情绪,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情绪、什么欲望现在都动摇不了他了,他的心里是极度的虚静,已经超然物外,他已经端坐在紫金莲花上成佛了。

苏东坡写了这首诗后越看越爱,越看越得意,就派自已的书童渡过长江,请佛印大师批阅。佛印看完,在这首诗后批了几个字,然后请书童又带回给苏东坡。苏东坡以为佛印一定会对自已参禅的境界大加赞赏,急急忙忙打开禅师的批示,这一看,他不禁呆住了,原来佛印的批示只有两个字:

“放屁!”

苏东坡看到这两个字特别生气,心想:我跟你平常关系也不错,我这首诗写的好好的,你不欣赏也就罢了,为什么骂做“放屁”呢?

真是太生气了,于是他立即渡江去找佛印评理。

佛印大师一见苏东坡气歪歪的样子,禁不住大笑到:“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你还“八风吹不动”呢,我写“放屁”两个字,你就渡过长江来向我问罪了。

可见,要修炼到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

现代人一切心灵的困惑大多是因为贪多造成的,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越贪多,《老子》告诉我们一个字“少”,越少越简单,简单反而快乐。

有位高人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

您说呢?

苏东坡晚年被贬惠州,惠州偏僻,吃不到猪肉,

苏东坡给他弟弟子由的家书里说:“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者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占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老弟呀,我来的惠州这地方挺穷的,每天就杀一只羊。我也不敢跟当地的各位老大争买羊肉。就跟杀羊的说给我留点羊蝎子。羊骨头间还是有点肉的,趁热剔出来(不趁热剔,就不好弄干),泡点酒,稍微加点盐,烤到微微有点焦的时候吃。剔一天也就弄几两肉,不过我挺喜欢吃的。感觉有点剔螃蟹腿的感觉,隔几天吃一次,也觉得挺补的。老弟你吃了三年公款大餐,肉多到咬一口都到不了骨头,当然就吃不到这等好吃的味道了。所以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个秘方,不是拿你开心,真好吃的,你要不也试一下?不过肉都给我啃光了,惠州那些等着吃肉骨头的狗就有些不开心了。

这个发明了东坡肉的老家伙,乐观豁达,苦中寻乐,竟觅得羊脊骨的滋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