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摄影师,你的构图规则,真的奏效了吗?

构图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适的构图可以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思想,突出画面的重点和情感。简单地说,构图可以把场景元素组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是摄影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对于许多缺乏摄影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构图却成为了拿起相机时的不 知所措。为了填补技术上的空白,很多初学者都热衷于搜寻“构图规则”并在拍摄中进行“套用”。但是这种鹦鹉学舌式的构图方式,产生的图像往往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

这是构图规则的“错”吗?肯定不是!

错误的是被“公式化”的无效构图。我们目前已知的所有构图规则,都是对前人拍摄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任何构图规则下也都有大师们所拍摄的优秀范本。构图规则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能否对拍摄场景有效分析,并选择“有效”的构图方式。

如果您空学一身构图规则,却不知如何施展,拿起相机就大脑空白,那么本章节就让你摒弃摄影小白的“公式化构图”,开始摄影师构图规则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便于理解,本文也将构图规则根据不同的视觉关注点进行划分,以便于无基础的普通摄影爱好者也能受用。

以点为基础的构图规则

所有的构图形式都应有助于确定、强调、补充、分离或突出主体,而不是削弱,因为场景中的主体是我们视觉关注点。在不同的场景中,视觉关注点(主体)的数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出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主体的数量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所需要使用的构图规则也大不相同。

一个视觉关注点(单点式)

单一的视觉关注点在人像和静物等题材中最为常见。在构图形式上通常采用对比来强调或分离主题。在实际的拍摄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杂乱无章的元素都清除掉,比如在人像题材的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视角,用仰视或俯视的方式,将天空或地面作为背景,产生负空间,使视觉焦点投向主体。

很多摄影师也热衷于,用浅景深带来的虚化效果,使主体与背景产生分离,或通过长焦将其他元素进行隔离。

在静物摄影中,通过色彩、色调、饱和度之间的对比,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构图都是这么的理想化,仅了解构图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解决视觉关注点(主题)的放置问题。

给不熟悉摄影的人一部相机,他们通常都会把被摄对象放在正中间,这是最贴近人心理认知的构图方式。对于单一的主体而言,中心构图的形象简单、干净、清晰。但是需要注意,该构图方式需要主体有一定的对称性,以寻求视觉上的平衡。

任何一篇有关构图的文章都会提到三分法构图,这往往也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最简单易用的构图方式,虽然形式上略显中规中矩,但是在拍摄中通常不易出现较为明显的错误。我们仅需简单的将场景进行九等分,形成两横两竖的网格线,将视觉关注点放在交汇处即可。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相比居中构图,我们更应该注意主体与场景的空间关系。要知道,主体位于每个交汇点所带来的视觉效果都是不同的。

在人像摄影中,这往往与人物的面部朝向有关。通过三分法,我们可以在人物前方留白,这样可以呈现自然的效果,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呼吸感。反之,在后方留白,人物会更加贴近构图边缘,形成类似“面壁”一样的压迫感。当然,这种构图方式并非是错误的,而是取决于你是否需要这种效果。

在拍摄包含运动主体的场景中,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因为留白会直接影响主体的运动逻辑。例如,上图所拍摄的是正在行驶的汽车,若我们通过三分法在车辆的前方留白,则给观众的视觉反馈为车辆正在驶入场景。反之,若我们在车辆的后方进行留白,那么给观众的反馈将是车辆驶出场景。

两个视觉关注点(两点式)

在两点式构图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平衡与主次。

场景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力量。力量越大,观众对该元素的关注度就越高。这些力量也作用于其他元素,为它们的潜在运动传递一个视觉方向。如果你想在构图中创造层次、节奏和平衡,这是一个必须理解的重要概念。

在两点式构图中,我们可以借助视觉重量,为两个视觉关注点创建主次关系,形成视觉流动。也可形成一种平衡,产生稳定的视觉结构。

较大的元素比较小的元素有更大的视觉重量。黑暗元素比明亮的元素有更大的视觉重量。饱和度越高的元素视觉重量也会越重。人们认为,在构图中处于高位的元素要比处于低位的元素重。离构图中心或主要区域越远,元素所携带的视觉重量越大。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有更大的重量。

不仅限于上述基本特性,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特性控制视觉重量。

在特定的空间内添加更多元素可以增加空间的视觉重量。相对于一些较小、较轻的元素,观众更能感知到较大或较暗的组合元素。局部空白的区域看起来没有视觉重量,因为它被认为是空的。任何放置在该空间

中的物体都会因为其周围空间的原因而显得较重。

多个视觉关注点(多点式)

在包含多个视觉关注点的场景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视觉结构。

通常在包含三个视觉关注点的构图中,我们会采用三角构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给照片加三条清晰的线,而是要把兴趣点进行分组,从而产生隐含的三角形结构关系。这种构图方式一旦使用得当,不仅会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性,还能够形成完整的视线流动,在静物摄影和美食摄影中非常受用。

但是,在此构图规则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场景中的三个视觉元素的视觉重量,需要由大致小或由小至大一次排列,从而避免观众将其中两个视觉元素组成一组。

在包含更多主体的构图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奇数规则,让构图中的主体以奇数的形式出现。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把偶数进行自动分组,当观众被吸引到两个或四个元素之间的竞争时,这些一致的元素会引起干扰。而画面中的元素按奇数排列时,将打破大脑的判断,使观众的视线更容易产生流动,从而使画面更具和谐感。

当场景中出现非常多,统一或相同(非常相似)的元素时,我们的大脑将难以快速地判定数量的奇偶。我们则可以使用重复构图,这种重复但统一的模式可以将所有元素看作成一个整体。不过,这种构图规则的局限性比较大,通常仅用于产品摄影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破这个模式和建立这个模式一样重要。看看上面的几张图像,你会发现,你的眼睛会首先锁定并停留在场景中的人物上。因为它打破了重复的元素,使你重新考虑图像,打破规律产生的反差能更好抓住你的观众。

结语

我们可以尝试分析其他知名摄影师的不同构图,还可以借鉴设计师与画家的构图方式,并将所学到的一切付诸实践。

学习构图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和练习,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是必须要了解,我们所要模仿的不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而是要去分析和理解规则背后的想法与原则,做到非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懂得变通,让规则服务于构图,而非刻意构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