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理清陶瓷分类(建议收藏)

陶瓷可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

1. 陶器:[pottery;earthenware] 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于 600—1260°C左右下烧制而成的器物,为多孔、不透明的非玻璃质,胎质较疏松,吸水,敲击声音发闷、翁。

陶器有20000年的历史,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按出土陶器的分类,主要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印纹陶、釉陶等。

唐三彩可以说是陶器发展的巅峰,属于釉陶,而非瓷器!

2. 瓷器:[china,chinaware,porcelain] 以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瓷器须经1300°C以上高温烧成,胎体致密坚硬,敲击声音发脆、清亮;胎釉结合紧密,几乎不吸水。

按釉色,瓷器可分为青瓷、黑瓷、白瓷、彩瓷等四种。

(1)青瓷出现最早,3000多年前的商代即开始生产出原始青瓷,公元2世纪的东汉已能烧出比较成熟的瓷器。

(2)黑瓷在浙江宁绍地区东汉时期已经烧制成功!

(3)白瓷作为单色釉出现最晚,最早出现于北朝,至唐代发展成熟。

(4)彩瓷有釉下彩和釉上彩之分。

釉下彩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都兴盛于元代,明清继续发展,并达到鼎盛。

釉上彩创烧于宋代,明清达到顶峰,主要有:素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浅绛彩等。

另外,现代陶瓷或工业陶瓷中还有“炻器”、“釉中彩”等概念,并非传统陶瓷学概念,可简单了解一下。

炻器:[stoneware]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但尚未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多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故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高,原料取给容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Ps: 最新知识来自百度百科、360百科等,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三联书店,2011年;

霍华著《名窑名瓷鉴赏》,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年。

(0)

相关推荐